愛書堂

莫嫌舊學偏新學

心遠廬

不薄今人愛古人

主頁

 

文天祥
 

頁:  1..   2..   3..   4..  5..  6..

    宋史本傳    正氣歌     吳小如說岳飛的三首詞    岳珂     韓世忠   謝翱


覽鏡見鬚髯消落為之流涕
萬里飄零等一毫,滿前風景恨滔滔。淚如杜宇喉中血,鬚似蘇郎節上旄。今日形骸遲一死,何來事業竟徒勞。青山是我安魂處,清夢時時賦大刀。

這是一首(鐵窗文學)古往今來獄中吟咏的典範。一二八零年,是文天祥被捕的第二個年頭。他被關在元朝大都(今北京)。寒食節後,囹圄中的文天祥對鏡自照,形容憔悴 ,家事國事天下事湧上心頭,不禁感慨萬端,揮毫寫下了這首悲壯的七律。

首二句重心在一「恨」字上,上句借「萬里」的漫長與「一毫」的輕微的巨大反差,極寫自己遭際的危難 ,處境的險惡。去國萬里,被囚異鄉,為下句的「恨」字張本。一個「滿」字,說明詩人在所有客觀景物上觸目皆恨。形同杜甫的「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

三四句用兩個典故。上句借用古蜀帝杜宇作為一國之君,死後化為杜鵑鳥的淒厲啼叫傾訴自己未竟的情懷,此喻詩人身為大宋名相,慘遭亡國之痛,身撮釋蝖A只能借悲壯的詩篇表達自己的濟世襟懷 。下句用漢蘇武的故事。蘇武不辱漢節,獨居北海十九載,青史留芳,與自己的志向何其相似。文天祥與大宋同生死,共存亡,不愧是一位丹心照日的愛國名將。

五六兩句,上句慨嘆自己英雄遲暮,一己之生死何足為懷,經歷了那麽多坎坷磨難尚可活到今天,已經超出了預料之外。一個「遲」字 ,展示了文天祥置生死於度外。下句說自己徒勞無功,最終未能實現安邦復國的願望。「何來事業竟徒勞」是詩人一聲無可奈何的長嘆。

尾聯以「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豪邁的詞意作結。大都是我的故土,青山處處可埋骨,何必馬革裹屍還。可是,敵人的鐵窗可以關住自己的身體,卻無法禁錮自己的靈魂 。睡夢中常常回到金戈鐵馬的戰場,揮刀殺敵,慷慨高吟。

身在囹圄之中,心馳千里之外,寫出如此的篇章,不愧是「鐵窗文學」之代表。

五月十七夜大雨歌
去年五月望,流水滿一房。今年後三夕,大雨復沒床。我辭江海來,中原路茫茫。舟楫不復見,車馬馳康莊。 / 矧居圜土中,得水猶得漿。忽如避巨浸,倉卒殊徬徨。明星尚未啓,大風方發狂。叫呼人不應,宛轉水中央。 / 壁下有水穴,群鼠走踉蹌。或如魚潑刺,塾溺無所藏 。周身莫如物,患至不得防。業為世間人,何處逃禍殃。 / 朝來辟溝道,宛如决陂塘。盡室泥濘塗,化為糜爛場。炎蒸迫其上,臭腐薰其傍。惡氣所侵薄,疫癆何可當。 / 楚囚欲何之?寢食此一方。羈棲無復望,坐待仆且僵。乾坤莽空闊,何為此涼涼?達人識義命,此事關綱常。 / 萬物方焦枯,皇皇禱窮蒼。上帝實好生,夜半下龍章。但願天下人 ,家家足稻粱。我命渾小事,我死庸何傷。

此首五言古詩,一韻到底。四十八句,二十四韻。約可分成前後兩段。前段從開頭到疫癆何可當」是叙事 。從「楚囚欲何之」到結尾是抒情,是傳統詩歌的寫法。

這是文天祥被囚禁快兩年所發生的水淹囚房事件,詩中描述囚房內惡劣不堪的環境,元朝統治者意在折磨文天祥,目的在於迫降。

去年以下八句 ,「我辭江海來,中原路茫茫。舟楫不復見,車馬馳康莊。」離別了故國的江南水鄉,來到一片茫茫的冀燕平原 ,這堨u有嘈雜的車馬聲,再也看不到從小熟悉的家鄉船隻。

矧居以下八句,矧居圜土中 ,得水猶得漿。」謂在牢獄堙A想喝一勺水,都像求甘露瓊漿那樣艱難。這兩句顯示獄中生活條件之差。「忽如」一轉 ,突如其來的狂風暴雨,大水驟漲,半身淹浸在污水中,天還未亮,呼叫徒然,誰管得俘囚的死活?

壁下以下八句 ,進一步描寫現場的實况,群鼠逃命,竄避水淹,鼠猶如此,人何以堪。忠臣義士竟和穴鼠同命。

朝來以下八句,再進一層描寫 ,天亮之後,好不容易挖溝排水,水去之後,牢房情况更加糟糕,滿屋子一塌糊塗,像爛泥坑般,加上正值五月炎暑,屋漏如注的牢房頂幾乎無所遮蓋。本來污穢的監獄 ,腐爛的廢物發臭,彌漫着令人難以忍受的氣味,對人侵迫,引起瘟疫,不可避免。這顯示元朝統治者不急於殺掉文天祥,而是要他多受活罪。

楚囚以下八句,在人所 不能忍的折磨下,文天祥作出了正義的選擇,越獄逃生已無希望,只有心安意得,等待就義盡忠。天地如許廣闊,卻為何對我如此無情,可能對我作考驗吧。我是大宋的男子漢,大丈夫 ,深知忠君愛國,名節重於性命。

萬物」以下結尾八句,據史料,這年北方大旱,此夜之大雨雖然於詩人自己是災難 ,但於人民百姓確實是潤物的甘霖。詩人似乎忘記自己的困厄,以百姓之喜為喜,把這場雨看作是喜雨。唱道:「但願天下人,家家足稻粱。」,自己的生死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何用為死而感傷,盡顯詩人的忠義仁德本性。

讀杜詩
平生踪迹只奔波,偏是文章被折磨。耳想杜鵑心事苦,眼看胡馬淚痕多。千年夔峽有詩在,一夜耒江如酒何。黃土一丘隨處是,故鄉歸骨任蹉跎。

這詩寫於至元十八年(1281)作者囚繫燕獄時,文天祥對杜甫的為人和詩歌崇拜備至,他在集杜詩序婸:凡吾所欲言者,子美先為我言之。所以他為詩主要學杜甫,後期尤其如此。

第一二句概括杜甫的一生,杜甫來到了長安,功名和仕道並不得意,只落得窮困潦倒,安史亂起,更是流離奔波,在投奔肅宗的過程中還作過俘虜。文天祥為詩人杜甫的遭遇不值。中間兩聯,一贊詩人杜甫的人格,一寫詩人的詩歌光輝和個人遭遇。

三至六句兩聯,「耳想杜鵑心事苦,眼看胡馬淚痕多。」,杜鵑鳥在古代被形容是不忘祖國有忠魂的義禽,杜甫也有以杜鵑行杜鵑子規等為題的詩章,這些作品多寓有忠君,愛國之意。自安史之亂中,君臣逃亡,人民流離,宮殿被焚,遍地荊棘,詩人親歷其境,在被俘期間,他曾寫下春望哀江頭等詩。文天祥親身看到大宋山河碎風飄絮同樣的景象,能不感同身受。杜甫眼中的胡馬不就是文天祥眼中的元兵嗎?倒不如說寫杜甫是連自己的悲痛也寫進詩堨h。

千年夔峽有詩在,一夜耒江如酒何。夔州屬四川,在唐大曆元年至三年正月(766~768)這段期間,杜甫居此,詩作很多,著名的秋興八首即寫於此。上句說杜甫的詩歌光照千古,永世不滅。一夜耒江如酒何」丰江,在湖南境,源出汝城南丰山,流經丰陽,至衡陽東入湘水。《新唐書・杜甫傳》說:「杜甫在大曆中出瞿塘,下江陵,泝沅湘以登衡山 ; 因客游丰陽,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縣令具舟迎之,乃得還。令嘗饋牛炙白酒。大醉,一夕卒,年五十九。」《舊唐書》也說杜甫是因食用牛肉白酒而卒。文天祥把這史實加以詩化,說杜甫到處奔波,經常食用不足,腸胃功能衰退,所以吃一點牛肉,喝一些白酒,就支持不住,溘然長逝了。

結尾,「黃土一丘隨處是,故鄉歸骨任蹉跎。」,詩人感傷情懷,但卻故意寫得曠達一點。杜甫死後,靈柩停在岳州,家人無能力把遺柩運回故鄉,直到四十三年後才由其孫杜嗣業把它運回河南,埋葬在偃師縣西北的首陽山下。此兩句意思說人既然死了,埋葬在哪兒都是一樣,擬歸故鄉的骸骨,就任它耽擱在甚麽地方去吧。

全詩主旨就是為愛國詩人杜甫抱不平,說他一生受盡奔波折磨,死後卻仍是一具無主之骸,讓歸骨」流落異鄉蹉跎歲月。

文天祥潛心學習杜甫的詩作,尊崇他的人格,曾作《集杜詩》二百首,頗得杜詩之神髓,把杜甫看作是自己的異代知音。

網主附:

宮廷老婦署名降縲紲孤臣意慨慷驛路一詞同斧鉞幾人生死欠商量

近代夏承燾瞿髯論詞絕句》咏文天祥

為或人賦
悠悠成敗百年中,笑看柯山局未終。金馬勝游成舊雨,銅駝遺恨付西風。黑頭爾自誇江總,冷齒人能說褚公。龍首黃扉真一夢,夢回何面見江東。

或人: 某人,指留夢炎。 柯山: 即爛柯山。 金馬: 漢宮有金馬門。 舊雨: 舊友。 黑頭: 黑髮。 冷齒: 輕蔑譏誚。 龍首: 也叫龍頭鰲頭,以稱狀元。 黄扉: 也叫黃閣,宰相所居。

文天祥戰敗被俘,元朝統治者企圖利用文天祥籠絡人心,設法勸降,但困辱於牢中的文天祥堅貞不屈,矢志不降。祥興二年(1279)十月初,曾任宋朝左丞相的留夢炎,不僅自己跪倒在敵人的腳下 ,還恬不知恥地親自出馬向文天祥勸降。文天祥終不變其志節,還寫下了這首詩,諷刺留夢炎的醜惡嘴臉,並表達對復興國家事業充滿信心。

悠悠成敗百年中,笑看柯山局未終。」,詩的起句看似平淡 ,却十分引人注目。詩人說眼前的成敗不可靠,抗元鬥爭還在繼續,最終誰勝誰負,要等待百年才見定局,這好像爛柯山兩仙童對奕,棋局未終。詩人盡管目睹令南宋王朝覆滅的厓山海戰 ,他堅信各地人民的抗元活動仍在不斷進行,鬥爭火種並未熄滅。

金馬勝游成舊雨,銅駝遺恨付西風。」筆鋒一轉,回顧自己與留夢炎的交往談起 ,指摘他忘記過去的恩榮,沒有亡國之恨,不知亡國之恥。金馬勝游」 ,這是多麽難忘的美好時刻。留夢炎與文天祥都是南宋的狀元,後又同殿稱臣。過往兩人的交往一切已歷史。如今面對的只是銅駝遺恨」 — 國亡之後,宮門前的銅駝已沒於荊棘之中。

黑頭爾自誇江總,冷齒人能說褚公。」,詩人進一步用犀利的筆觸 ,刻劃了留夢炎不以賣國為恥,反以叛國為榮的得意神態。留夢炎由宋朝的黑頭卿相,搖身一變成為元人的白頭尚書,絲毫不覺得慚愧和羞恥 ,反而像江總那樣炫耀,沾沾自喜。失義變節的留夢炎雖然自鳴得意,却為世人不齒,像歷史上的褚淵那樣受到恥笑。南北朝之際,江總很有文采,然而人品低下,歷任梁隋三朝,陳後主時為尚書令 ,却不理政務,日與陳後主游宴,互作淫艷之詩,人稱之狎客褚公 ,即褚淵,劉宋時拜尚書右僕射,後助蕭道成篡宋。時人譏諷他無節操,連其長子褚賁都感到羞恥,一輩子不肯出來做官。

龍首黃扉真一夢,夢回何面見江東。」,詩的最後兩句 ,既點明留夢炎的身份,又斥責他無顏自立於世。詩人指出,留夢炎雖然曾中狀元,官居宰相,只不過是南柯一夢,即使夢回江南又有何面目與家鄉父老相見呢? 歷史證明,留夢炎不僅無顏見家鄉父老,也無顏見宋朝故人,甚至使子孫後代蒙羞。《宋人軼事滙編》轉引《樵書》記載:兩浙有夢炎 ,兩浙之羞也。歷明朝數百年,凡留氏子孫赴考,責令書一結云:『並非留夢炎子孫』,方許入場。背叛民族的人 ,必然永遠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這首詩仿佛是一篇短小檄文。

留夢炎(1219-1295),浙江衢州(今浙江衢縣)人,字漢輔。宋理宗淳祐四年(1244)甲辰科狀元,中國歷史上著名漢奸之一。

生朝
客中端二日,風雨送牢愁。昨歲猶潘母,今年更楚囚。田園荒吉水,妻子老幽州。莫作長生祝,吾心在首丘。

這首詩見於《指南後錄》卷三,是詩人被囚居在元大都期間所作。在囹圄之中詩人迎來了自己的四十五周歲生日。詩人回首平生,不勝慨然,身羈北地,心繫故園 ,寫出了這樣一首沉摯動人的詩篇。

詩的開端,頭四句說明這個生日是在客中度過,而且還是被羈囚在塞北,遠離江南故土,給全詩定下一個沉痛的基調。

田園兩句 ,表達了詩人對故園和家人的掛念。文天祥是江西吉安人,他遙想遠隔數千里的故里,田園荒蕪,更念及家人狀況。文天祥被押解到大都後,才得知妻妾子女皆被拘擄在這裡,但又不能團聚 。因此發出妻子老幽州的慨嘆。

最後兩句,「莫作長生祝」 ,詩人早就抱定了捐軀赴義的决心,所以不作長生之祈祝。「吾心在首丘」 ,表達了作者至死不忘故土的信念。

楚囚:左傳成公九年:晉侯觀於軍府 ,見鍾儀,問之曰:南冠而繫者,誰也?有司對曰:鄭人所獻楚囚。後來人們引用這個典故 ,往往是指思念故國之意。文天祥以楚囚自喻,一是說明自己目前的境遇,再就是表達自己心懷念故國的衷情。

首丘:禮記檀弓》: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首丘 ,仁也。,因稱不忘故土或死後歸葬故鄉為首丘。屈原《哀郢》:鳥飛返故鄉兮 ,狐死必首丘。

正月十三日
去年今日遁厓山,望見龍舟咫尺間。海上樓台俄已變,河陽車駕不須還。可憐羚乳煙橫塞,空想鵑啼月掩關。人世流光忽如此 ,東風吹雪鬢毛斑。

此詩寫於元至十七年(1280)正月十三日。這天是文天祥被俘至厓山海上之戰的一周年紀念日,也可看作厓山南宋行朝覆滅(二月六日)的年祭之作。

去年今日遁厓山,望見龍舟咫尺間。詩的開頭 ,回顧去年厓山之戰的情景。這是對南宋祥興二年(1279)一件巨大歷史事實的真實寫照。正月堙A元軍元帥張弘範率領水陸大軍,直趨南宋行營所在地厓山(今廣東新會南八十里的大海中),準備一舉消滅南宋的流亡政府 。十三日至厓山後,張弘範要文天祥寫信給行朝,向其招降,文天祥拒絕,並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樣氣壯山河 ,寧死不屈的豪語為對。此時,元軍、宋軍在海上已準備進行最後決戰。文天祥被囚於元軍船上,與宋帝趙昺所乘之龍舟相距不遠,而他却無法回到宋軍陣營為國抗敵 。海上大戰,文天祥是親眼目睹的。宋軍有船千餘艘,而元軍大小船僅五百,兵士亦不習水戰,論理宋軍是有優勢的。可惜,行朝採取了錯誤戰略,“依山作一字陣,於是不可以攻人 ,而專受攻矣。”這就注定了行朝必然覆沒的命運。

海上樓台俄已變,河陽車駕不須還。二月初六日 ,是最後決戰開始,由於南宋行朝戰略錯誤,到黃昏時刻,宋軍瓦解,,鮮血染紅了南海海水,屍體橫浮,二十萬軍隊覆滅。左丞相陸秀夫為不使重演靖康悲劇 ,背負九歲的小皇帝趙昺蹈海殉難,大臣、宮女也紛紛跳海自盡。在元軍船上的文天祥是目睹這亡國慘狀的。在詩人看來,這一切仿佛如瞬間的夢幻,使得他疑其行朝為海市蜃樓,它的覆沒仿如一種錯覺 。「河陽車駕」指被俘北去羈留燕京的宋恭帝。春秋僖公二十八年:「天王狩于河陽 。」左傳:「是會也 ,晉侯召王,以諸侯見 ; 且使王狩。仲尼曰:以臣召君,不可以訓故書曰:天王狩于河陽。言非其地也 。」後因以此指喻皇帝被迫出行。「河陽車駕不須還」就是借用這一典故,來表達國朝難復。周天王雖受制於諸侯 ,被召至河陽,但他還有可回歸的希望,而如今南宋連海上的行朝都頃刻覆亡了,被俘北去的宋恭帝還有什麽希望呢?「不須還」三字表示了詩人感到絕望。

可憐羚乳煙橫塞,空想鵑啼月掩關。」 二句是述說自己當今的境況和心情。詩人一方面表明自己要像蘇武一樣,保持民族氣節,堅守高尚情操 ; 另一方面痛悼自己的處境。蘇武牧羊十九年,最後終於能回到祖國的懷抱,而自己連國都沒了,還回那堨h呢? 只能是身囚敵都,心懷歸思罷了。「空想」二字,道出了詩人面對現實痛苦絕望的心情。「月掩關」,又寫出了被囚於兵馬司,想一望故國而不可得的難言之苦。

人世流光忽如此,東風吹雪鬢毛斑。」,這兩句是詩人回顧往事,回顧一生所發出的深沉慨嘆。文天祥出生時,南宋政府極端腐敗,內憂外患空前加劇。他從小便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立下了抗敵報國的宏圖壯志,無論何時、何地都為光復國土不懈地奮鬥。然而,國君昏庸,佞臣當朝,他的雄才大略難於施展。「忽如此」三字,寫出了光陰如梭之悲 ;「鬢毛斑三字,寫出了憂國早衰之痛 ; 而人世流光東風吹雪相對舉,又暗喻了國亡時期淒風酷雨,民生凋敗,歲月難度的社會環境。同時,它也暗切了正月十三日的時令特徵。

總起來看,這首詩是紀實兼述懷之作。

本站旨在弘揚和傳承源遠流長之中國文化,網頁內容或有轉鈔各名家著論 。如有謬誤及冒犯著作權益,請即指正,自當修改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