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書堂

莫嫌舊學偏新學

心遠廬

不薄今人愛古人

主頁

 

文天祥
 

頁:  1..   2..   3..   4..  5..  6..

    宋史本傳    正氣歌     吳小如說岳飛的三首詞    岳珂     韓世忠   謝翱


南安軍

梅花南北路,風雨濕征衣。出嶺誰同出,歸鄉如不歸。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朝非。饑死真吾志,夢中行采薇。

南安軍: 府名,宋為軍,明清為府,府治在今江西大庾。

文天祥於至元十六年(1279)四月二十二日,被張弘範派人由廣州押解去大都。當他一越過梅嶺,進入江西境內,來到這兵災以後的南安軍,耳聞目睹,心潮起伏,一種在經過故里時既全首丘之志 ,又不失為烈士的念頭萌發了,因而寫下這首明志的詩。

第一聯梅花南北路 ,風雨濕征衣」,寫五月四日出大庾嶺至南安軍時的情景。梅花,指代梅嶺 。梅嶺,本名大庾嶺,因張九齡嘗開徑植梅於嶺上,故稱梅嶺。所謂南北路,是嶺南通向中原的要道。南安軍府治大庾縣在梅嶺北,故以梅花南北路點題 。作者在此行程中很喜歡用風雨一詞 ,諸如乾坤正風雨,軒冕總泥塗歲時付流水 ,風雨滿滄州風雨無情斷客魂等等 。文天祥多次進出這個地方,不知經歷多少風風雨雨。這堨風雨一詞 ,不獨描寫現實自然中的風雨,也指政治上的風雨,感情是深沉的。

第二聯出嶺誰同出 ,歸鄉如不歸,進一步抒發內心的情愫 。過去招募勤王軍勤王和督率府軍準備收復江西的戰役,曾留下了美好的憧憬回憶,而今非昔比,又怎能不發出出嶺誰同出的驚呼 。過去當官的總希望越梅嶺北還,那怕是回到卑濕的長沙,也會得到欣慰(宋之問度大庾嶺:但令歸有日 ,不敢恨長沙)。本來北上,一般來說是件好事 ,可是作者此時是以囚徒的身份出現,情况狼狽,此其一 ; 再者,衣錦還鄉,才算光彩,此次經過故里,有何顏面?此其二。有此二者,心情沉重可知,所以有歸鄉如不歸的浩嘆 。二句文字淺易,感情的表現却入木三分。

第三聯,山河千古在 ,城郭一朝非」兩句,是推開一步再從南安現况而發出强烈的感慨 。如果說上聯是從個人的身世際遇作為基點,而此聯則純與國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連在一起了。「千古」和「一朝」對比得最為有力 。作者到贛州時還寫道:「江山不改人心在,宇宙方來事會長」,可見其立意所在。其實,這兩句是從杜甫《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脫化而來 。感情更見深沉。文天祥喜歡杜詩,又集杜詩以明志,此兩句當於此處思而得之。這一聯是感情昇華所在,因而才使文天祥產生了下聯的想法。

第四聯,饑死真吾志 ,夢中行采薇」,表明自己决心為國家民族,為故鄉父老,為列祖列宗所應作出犧牲方式 。他一踏入江西境界,「感傷猶記舊江山」,「清淚難忘父母邦」,「我過青山欲首丘」等等思潮相繼出現 。因此,盡節家鄉,歸葬本土,固可全首丘之處,又不失為烈士的决定作出了,於是開始絕食。所謂「夢中」,正是這種决心的表現。

金陵驛   二首

草合離宮轉夕暉,孤雲飄泊復何依。山河風景元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 從今別却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

金陵,古邑名,戰國時楚威王置,其地在今江蘇南京。五代楊吳置金陵府,南唐改為江寧府,南宋 建炎三年(1129)改稱建康府。據《紀年錄》,作者(文天祥)於祥興己卯(1279)四月被從廣州押解北上,六月「十二日,至建康,因邸中 ; 八月二十四日,北行渡江,」離開建康。這兩首詩是作者離開建康前所作。驛站,為古代政府設置的掌管公文投遞,官物轉運和供來往官員寄宿及更換馬匹的機構。

合:圍繞。〇離宮:行宮,別宮。宋高宗趙構曾於建康府建立行宮,並分別於建炎三年五月,紹與七年三月 ,紹興三十二年五月三次駐蹕。〇山河句: 用晉・周顗「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意。見《世說新語》。〇城郭句: 用丁令威化鶴歸來作人言「去家千歲今來歸 ,城郭如故人民非」典故。〇啼鵑帶血: 用古代蜀帝名杜宇,死後化作杜鵑,啼聲淒厲,人言此鳥啼至血出乃止典故。

本篇詩人抒寫亡國之痛和殉國之志,全詩運用象徵和對比手法,巧妙地融化前人的成語句,是文天祥名篇之一。

首二句從眼前所見的景寫起,荒草離離,行宮破敗,夕陽西下,孤雲飄蕩。看着這一切,詩人不由得產生了一種「吳宮花草埋幽徑」的感觸 。金陵本是六朝的舊都,面對着徐徐西下的夕陽,自然很容易激發「烏衣巷口夕陽斜」那種不勝今昔之感慨。文天祥早年憤慨南宋國勢的日衰 ,曾吟誦過「夕陽雖好不多時」句。如今,他以亡國之臣的身份來到這「金陵古會府,南渡舊陪京。」的建康城,就更容易產生「禾黍西原夢 ,川原落日悲。」的無窮感慨了。日暮窮途,此時詩人的心境,不也正像那天際的孤雲隨風飄蕩無所依托嗎?「孤雲」,在這堿J是眼前實景 ,同時又具有象徵意義。

三,四兩句採用對比的手法,就建康府城內外的今昔,寫出故國正經歷着「山河顛倒紛雨泣」的亡國巨變。河山依舊,但已淪入敵手。往日南宋的人民或徙或死 ,如今已經所剩無幾了。上句翻用周顗的話,下句則是直接化用丁令威的原句。

五,六兩句,「滿地蘆花和我老」,上句暗用劉禹錫的「故壘蕭蕭蘆荻秋」句意,蘆葦秋天開着白花,文天祥自然很容易想起頭上的白髮 ,因而感到那滿地的蘆花也和自己同時進入了遲暮之秋,這一年他才只四十四歲。「舊家燕子傍誰飛」,杜甫《歸燕》媦g道:「故巢倘未毁,會傍主人飛 。」,這句就是從杜詩化用而來。字埵瘨‘R滿着對當時國事的無比憤慨。當時像賈餘慶,留夢炎等一批批「舊家燕子」,不就是傍着新的主人飛行嗎?全句大意是:如今那毁了故巢的燕子又正靠近哪一個主人在飛呢?

最後兩句,化用的是魂兮歸來哀江南的意境 。作者有意用帶血的啼鵑「舊家燕子」對比 ,從而强調自己對祖國的無比堅貞。兩句大意說:自己從建康北行渡江後志在必死,即使犧牲了,也一定要像當年的蜀帝一樣化作杜鵑,含着血啼鳴飛回到江南來 。所謂,「啼血南飛望帝魂」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作者這種對江南的眷戀,並非單純留戀自己的父母鄉邦,而是傾注着自己對整個故國的熱愛 。據《記年錄》注:文天祥就義時,還「問左右孰南向,於是南向再拜曰:『臣報國至此矣。』遂受刑。」

萬里金甌失壯圖,衮衣顛倒落泥塗。空流杜宇聲中血,半脫驪龍頷下鬚。老去秋風吹我惡,夢回寒月照人孤。千年成敗俱塵土 ,消得人間說丈夫。

金甌: 金屬盛酒器,借喻疆土的完整堅固。南史朱異傳:武帝言:我國家猶若金甌 ,無一傷缺。」〇 衮衣: 古代帝王及公卿繡上龍圖案的禮服。 泥塗: 泥濘的道路,用以比喻卑下的地位。 半脫驪龍頷下鬚: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鬍髯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髯,龍髯拔,墮,墮黃帝之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 鬍髯號,故後世因名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號。」後世常用這一典故代指皇帝的逝世。驪龍:黑色的龍。

本篇作者深為南宋統治者的不思進而慨嘆,進一步抒發了自己的黍離之悲,並告誡自己,在生死關頭要以大丈夫自勉。

首二句從宋高宗當年的行宮,寫到今日亡國的現實。上句言萬里國土的喪失,就在於當國沒有宏偉的謀劃(失壯圄)。由於趙構當時自怕中原復,含垢忍恥 ,而更糟糕的是,這一偏安妥協,一直為以後南宋的其他君主所承襲,亡卻國仇,不圖奮發,到了文天祥時代,在元軍的進攻下,南宋政權便慾H了長江還有險 ,中國自無人。的困境 ,結局只有獻地投降。衮衣」代指德祐皇帝趙 ,他本是南宋尊嚴的皇帝,現在却顛倒向忽必烈下拜稱臣,屈辱地接受了瀛國公的稱號。這不是從天上落入像泥塗般卑下的地位嗎。

三,四兩句進一步從趙寫到趟昺的死。杜宇,即杜鵑,傳說其啼聲如若曰不如歸去,唐代無名氏的雜詩說:等是有家歸未得 ,杜鵑休向耳邊啼。第三句基於這個意思說:德祐已成亡國之君 ,即是杜鵑盡日在他耳邊啼着不如歸去,直到嘴角流血 ,也還是無家可歸了。這兩句分寫皇帝的一降一死,概括了南宋的滅亡。杜甫洛陽詩有云:故老仍流涕 ,龍髯幸得攀。所謂驪龍頷下鬚,即龍髯,文天祥在這堣ㄔh正面寫帝昺的死 ,却從側面去寫攀龍鬚小臣的半脫,是有深刻的寓意 。他在被俘前作的正月書中曾經十分痛心地說過:朝翔i士三百年無死節者。」在被俘後作的《萬安縣》一詩中又慨嘆「舉世更無巡(張巡)遠(許遠)死 。」可證本句實在是諷刺國亡時南宋舊臣的大半不肯殉國。

五,六兩句,上句暗中化用杜甫「老去悲秋强自寬」及「秋風病欲蘇」,下句暗與老杜《江漢》「永夜月同孤」句同意 ,進一步寫出了自己國亡家破的孤寂心情。

七,八兩句大意是說:在歷史的長河中,成敗算不了甚麽,最值得關注的是要讓人間稱道自己是一個真正的大丈夫。是作者告誡自己要為後世作出榜樣。他早年在《回林學士希逸》一文中就曾經說過類似的話:「一日之赫赫者多矣 ,千載而赫赫者幾人?為一日計者,無千載也決矣。」在他看來,元軍的勝利和自己抗元的失敗,這些都是暫時的,因為「江山不改人心在,宇宙方來事會長 。」在生死關頭,他認為最要的是作一個為人稱道的像孟子說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那樣的大丈夫。

文天祥確實是一個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和大丈夫。


文天祥集杜詩  選八

徐師曾在詩體明辨小序中提到:按集句詩者 ,雜集古句以成詩也。所謂集杜詩,即集句詩的一種 ,集合杜甫一家的詩作而為詩。

天祥以「集杜詩」而馳名。「集杜詩」載於文山全集卷之十六 。其中有多首歌咏景炎,祥興及海上臣子的國事,辦忠奸。所述小序,尤具有南宋亡國史料的價值。今特選錄對厓山和南宋大局有關的史事,人物,計有八首 ,也可窺見「以詩證史」的宋末信史的一斑。

社稷(集杜詩第一)
小序: 三百年宗廟社稷,為賈似道一人所破壞,哀哉!
南極連銅柱送李晉肅入蜀,煌煌太宗業北征。始謀誰其間苦熱呈陽中丞,風雨秋一葉故李光弼司徒。(集杜詩第一) 

相陳宜中(集杜詩第十六)
小序: 魯港(指賈似道在蕪湖逃遁)敗後,陳宜中當國,首斬殿帥韓震脅遷之議,差强人意。宜中實無經綸,至秋託故遁歸。及不得已,十月再來,則國事去矣。
蒼生起謝安宴王使君宅,翠華擁吳岳壯遊。可以一木支水檻,俯恐坤軸弱青陽峽。

祥興一(集杜詩第三十三)
小序: 六月,世傑自碙川北還,至厓山止焉。厓山乃海中之山,兩山相對,延袤中一衣帶水,山口如門。世傑以為形勝,安之。
南遊炎海甸送魏六丈,沃野開天庭橋陵韻呈縣官。真龍竟寂寞雷,乾坤水上萍衡州送李大夫。

祥興二(集杜詩第三十四)
小序: 己卯正月十三日,虜舟直造厓山。世傑不守山門,作一字陣以待之。虜入山門,作長蛇陣對之。二月六日虜乘潮進攻,半日而破。死溺者數萬人。哀哉!
弧矢暗江海草堂,百萬化為魚潼關吏。帝子留遺恨過南岳入洞庭,故園莽丘墟逃難。

祥興三(集杜詩第三十六)
小序: 初,行朝有船千餘艘,內大船極多。張元帥大小船五百,而二百舟失道,久而不至。北人乍登舟,嘔暈執弓矢不支持。又水道生疏,舟工進退失據。使虜初至,行朝乘其未集擊之,蔑不勝矣 。行朝依山作一字陣,幫縛不可復動。於是不可以攻人,而專受攻矣。先是,行朝以游舟數出得小捷,他船皆閩浙水手,其心莫不欲南向。若南船摧鋒直前,閩浙水手在北舟中必為變 ,則有盡殲之理。惜世傑不知合變,專守常法。嗚呼,豈非天哉!
六龍忽蹉跎別唐十五誡,川廣不可泝送汝陽王璡。東風吹春水送程錄事,乾坤莽回互懷台州鄭司户。

張世傑(集杜詩第四十一)
小序: 世傑得士卒云,每言北方不可信,故無降志。閩之再造。實賴其力。然其人無遠志,擁重兵厚貲,惟務遠遁,卒以喪敗。哀哉!

南國捲雲水舟中苦熱,黃金傾有無遣懷。蛟龍亦狼狽溪漲反復乃須臾草堂。

陸樞密秀夫(集杜詩第五十二)
小序: 字君實,文筆英妙,自維揚幕入朝。京師陷,永嘉推戴有力,及駐厓山,兼宰相,凡朝廷事,皆秀夫潤色綱紀之,厓山慼A與全家赴水死。哀哉!
文彩珊瑚鈎奉同郭給事,淑氣含公鼎張九齡。炯炯一心中嚴武,天水相與永渼陝西南台。

南海(集杜詩第七十五)
小序: 余被執後,即服腦子(冰片)約二兩,昏眩久之,竟不能死。
・・・・・厓山之敗 ,親所目擊。痛苦酷罰,無以勝堪。時日夕謀蹈海,而防閑不可出矣。失此一死,困苦至於今日,可勝恨哉。
開帆駕洪濤遣遇,血戰乾坤赤送李判官。風雨聞號呼草堂 ,流涕灑丹極別蔡著作。

宋亡後第四年,即至元十九年(1282),文天祥在燕京獄中,曾集杜甫五言詩,成絕句二百首。每題各有小序。記述褒貶宋末的世變之事,作出感時傷別的寄託  ― 文山詩史。他在自序云:「日玩之不置,但覺為吾詩,忘其為子美詩也。」

張大年厓山詩選

出獄臨刑詩  三首選一
衣冠七載混氈裘,憔悴形容似楚囚。龍馭兩宮崖嶺月,貔貅萬灶海門秋。天荒地老英雄喪,國破家亡事業休。惟有一腔忠烈氣,碧空長共暮雲愁。

應似為文天祥的絕筆詩。風格豪邁,詞意悲切。崖嶺,指崖山的宋末行朝。

依據選註者張玉奇的說明:此三首詩,《文山全集》一般版本未載,惟文天祥十四世孫文有煥重刻廬陵文丞相全集收錄。詩題及序乃十六世孫文鳳翀,文鳳翔所加。此詩歷時久遠 ,真偽難辨。

文天祥於s午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實公元一二八二年一月九日),死節,年四十七。夫人歐陽氏和十義士收殯於都城小南門外,後由張毅甫(弘毅)奉柩歸里 ,葬於廬陵富田村木湖之原。

張玉奇文山詩選注

懷趙清逸
海真何地,驅來坐戰場。家人半分合,國事決存亡。一死不足道,百憂何可當。故人髯似戟,起舞為君傷。

文天祥指南後錄

坐北舟中望厓門詩   二月六日,海上大戰,國事不濟。孤臣天祥,坐北舟中,向南慟哭,為之詩曰。
長平一坑四十萬,秦人歡欣趙人怨。大風揚沙水不流,為楚者樂為漢愁。兵家勝負常不一,紛紛干戈何時畢。必有天吏將明威,不嗜殺人能一之。我生之初尚無疚,我生之後遭陽九。厥角稽首併二州,正氣掃地山河羞。身為大臣義當死,城下師盟愧牛耳。間關歸國洗日光,白麻重宣不敢當。出師三年勞且苦,只尺長安不得睹。非無虓虎士如林,一日不戒為人擒。樓船千艘下天角,兩雄相遭爭奪搏。古來何代無戰爭,未有鋒鏑交滄溟。遊兵日來複日往,相持一月為鷸蚌。南人志欲扶崑崙,北人氣欲黃河吞。一朝天昏風雨惡,炮火雷飛箭星落。誰雌誰雄頃刻分,流屍漂血海水渾。咋朝南船滿崖海,今朝只有有船在。昨夜兩邊桴鼓鳴,今朝船船鼾睡聲。北兵去家八千里,椎牛釃酒人人喜。惟有孤臣兩淚垂,冥冥不敢向人啼。六龍杳靄知何處 ? 大海茫茫隔煙霧。我欲借劍斬佞臣,黃金橫帶為何人。

弔詠宋元厓海決戰的第一篇詩史,出自文天祥手筆。二月六日(即初六日)當日文天祥在海豐被俘,羈押在張弘範的戰船上,目擊宋軍海戰慘敗的情景,寫了一首長詩 ,為之誌哀。這首哀悼亡國的輓歌,在當時已南北傳誦,流傳頗廣。詩四十四句,句句押韻,每兩句一換。

二百州一作併二州。   虓虎,虎怒鳴,此喻勇猛的將士。   不戒一作不幸。   鋒鏑一作蜂蝟。   咋宵一作咋朝。   兩淚垂一作雨淚垂。  

文天祥指南後錄

南海
朅來南海上,人死亂如麻。腥浪拍心碎,飊風吹鬢華。一山還一水,無國又無家。男子千年志,吾生未有涯。

這首詩當作於祥興二年)(1279)二月十三日左右。當時文天祥被囚在船中,被張弘範帶至南海上,他眼見崖門宋軍的陣勢已破,眼前一片腥風血浪,感慨了國破家亡,仰見慟哭 ,悲吟成詩,埋下了死節的决心。

文天祥指南後錄

本站旨在弘揚和傳承源遠流長之中國文化,網頁內容或有轉鈔各名家著論 。如有謬誤及冒犯著作權益,請即指正,自當修改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