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書堂

 
*** 歡迎光臨愛書堂網站   -   請各大雅君子文友同好多多指教 ***
 
古今的書,有的收場令人惋惜,有的當柴燒了, 有的用來當貨物抵債,有的用來蓋醬瓿。後人宜戒之,如果你的書覺得無保存必要,最好還是轉贈給喜好書本的朋友,又或通過舊書店轉賣給恰有此需要的讀者。有空也不妨仿傚網主當個文抄公,為我們的中華文化保留和傳承作出小小貢獻。


       更新 2020年1月26日
Web Hits  


 

二世祖 (馬師曾)  收聽     孝順歌 (李銳祖)    收聽      人生曲  (譚家寶)     收聽
 

文章作法指導   古典詩歌入門 談文學 名家說詩詞 名家談文學  古典詩文常見典故 詩經與現代用語 諸子與現代用語
國學英華 古文選讀 歷史選讀    音義辨正 每日一字 錯別字逐個捉 常見錯別字 廣東方言古語選釋
詩詞偶讀 詩餘閒拾 韻海遺音 畫意曲中尋   八十年代藝文鈔   燈畔聊鈔 古籍簡介 寓言 成語
唐人絕句評 古詩源 喻守真唐詩三百首詳析 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詩賦選 敦煌曲子詞 各家閨秀詩話/歷代閨秀詩詞   唐才子傳 愛書堂詩詞選讀
瞿髯論詞絕句 元明清詩選 閨情送別悼亡 歷代古體長詩 黃如卉說詩 易君左華僑詩話 / 現代詩選 吳梅詞學通論   昭明文選賦選
明未清初女詞人 廣篋中詞 文天祥 杜甫   魯迅    啓功   郁達夫   鄧拓
  楊憲益 張恨水 毛澤東 呂碧城 舒巷城   詩論與詩紀   司徒華說詩詞 新粵謳解心
郁離子  王力龍蟲並雕齋瑣語   陳荊鴻海桑隨筆 薛福成庸庵隨筆   何滿子桑槐談片 季羨林散文  林語堂生活的藝術 黄苗子散文
豐子愷 詩詞散文生活照 張伯駒 (紅毹紀夢詩)   豐子愷護生畫集詩選 花隨人聖盦摭憶 汪東 (夢秋詞) 楊雲史 (江山萬里樓)   林庚白 (麗白樓詩詞) 張伯駒
吳湖帆 (佞宋詞痕)   字畫 鄭孝胥 (海藏樓 詩) 熊潤桐 (勸影齋詩) 靳夢萍 紅樓夢詩詞評注 劉成禺 (洪憲紀事詩) 張伯駒 (續洪憲紀事詩補注) 百喻經
   帝女花   詩韻集成   晚翠軒詞 劉郎(唐雲旌)   于右任 汪元量 愛書堂書影   萬惡原來錢
南音 粵謳  龍舟 夏承燾 域外詞選   域外傳奇(朝鮮)   (日本)夏目潄石漢詩   我是貓 域外詩詞 (日本朝鮮越南)   (日本)森槐南   崔致遠   新羅(韓國)
周作人  兒童雜事詩 鄭板橋  楊升庵廿一史彈詞   李齊賢   高麗(韓國) (日本)森川竹磎 (日本)高野竹隱   科舉舊影   顧媚
葉嘉瑩 王國維  人間詞 廖恩燾  影樹亭詞 高旅 劉成禺世載堂雜憶 南海十三郎 小蘭齋雜記 俞平伯 古槐書屋詞  槐屋幸草
梁實秋散文   末代狀元 陳荊鴻嶺南名人遺跡 明末嶺南詩   詩詞文名句 佘雪曼選註唐五代宋詞   蘇曼殊 前輩竹枝詞
   薛覺先 紀事詩 羅叔重 饒宗頤   固庵詞 趙翼(甌北) 袁枚(子才) 湯顯祖   問棘郵草 納蘭性德 元遺山樂府編年小箋
陳荊鴻  新增   徒然草 陳湛銓  新增 蘇文擢  新增 李景康(鳳坡)  新增 曾希穎  新增 羅忼烈  新增 潘小磐  新增
 翁同龢  新增   徐信符  新增 李鴻章  新增 馬君武  新增 孔尚任  新增   陳洵(海綃詞)   朱彊邨與陳洵  新增 王曇  新增 丁寧  新增
 邊壽民  新增   蘇軾(詩)   杜甫       書影總目 更多。。。。。 有■ 每期更新

粵曲  南音  懷舊經典國語流行曲  粵語流行曲  懷舊日語歌  歐美經典流行曲   經典歐美電影一覧

粵韻絃歌(粵曲南音)   舊曲重聞  250(新)    南音 粵謳  龍舟   國語經典名曲120    好歌百回聽  歌影東瀛   歌壇憶舊    星影浮沉    藝海光華    歐美經典流行曲    經典歐美電影 一覧

多思則神殆,多念則志散,多欲則志昏,多事則形勞,多語則氣乏,多笑則臟傷,多愁則心懾,多樂則語溢,多喜則妄錯昏亂,多怒則百脈不定,多好則專迷不理,多惡則憔悴無歡。  孫思邈・十二多

人如果立身簡素,不慕豪奢,不斂財富,不貪圖功名利祿,則可謂人中之上品也。自古以來,很少見到富貴賢人。    日・吉田兼好法師   《徒然草》

仔細想來,世間萬物都能忘懷,唯有對故人往事的眷戀,最難放下。    日・吉田兼好法師   《徒然草》

世上的傳聞,多為不實之詞,因事實往往無趣,故口口相傳時,不免言過其實。凡耳聞之事,目睹之後,無不相差甚遠。     日・吉田兼好法師   《徒然草》

明於事理的人,必然慎於言辭,人不問,則己不答,可謂善也。   日・吉田兼好法師   《徒然草》

人聚居如蟻,東西奔,南北走,有貴者,有賤者,有老者,有幼者,有所往之處,有歸來之家,夕寢朝興,營營者果為何事耶?   貪生謀利,無有已時。養身以待者何事,期待而得者唯老死耳。   老死之來也甚速,念念之間不停,等待老死期間有何可樂? 惑者不畏老死而溺於名利,不見死期已近故也。愚人則又以為老死為可悲,而妄圖常住此世。是不知變化之理故也。   日・吉田兼好法師   《徒然草》

身經貴賤知交態,事到安危憶古人。   何景明春興

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  《紅樓夢 - 聯語》

乘車必護輪,治國必愛民。車無輪安處,國無民誰與!  東漢馮衍車銘

無道人之短,無說己之長。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世譽不足慕,惟仁為紀綱。隱心而後動,謗議庸何傷?無使名過實,守愚聖所臧。在涅貴不緇,曖曖內含光。柔弱生之徒,老氏誡剛強。行行鄙夫介,悠悠故難量。慎言節飲食,知足勝不祥。行之苟有恆,久久自芬芳。  東漢崔瑗
 
不要議論人家的短處,不要誇說自己的優點,施恩惠給別人,千萬不要記在心裡,接受別人的恩惠,千萬不可以忘記。世俗的虛名,不值得羨慕,只有「仁」才是做人的根本法則。做任何事情,心裡覺得安適,覺得不慚愧,然後才去做,別人的毀謗中傷,哪有什麼妨害呢?不要使虛名超過自己的真才實學,不炫耀才華,不賣弄聰明,這才是聖人所稱道的。杵在汙濁的環境中,可貴的不是被汙濁所染。有才德的人,光芒內斂,只求內再充實,不求表面的虛榮。柔弱的人因為具有韌性,不容易被催折,所以適於生存的ㄧ類,因為老子認為剛強容易折毀,不如柔弱容易生存,而以剛強為戒。見識淺薄的人,老是表現出剛強的樣子,只有閒靜不與人爭,他的成功才會不可限量。說話謹慎,飲食要有節制,知道滿足而不貪求無饜,就可以制止或避免,不吉利的事情發生。如果照著這個座右銘,持之以恆的去做,日子久了以後,才德自然會發出光輝來,有如花香的四播。

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無多言,多言多敗。無多事,多事多患。安樂必戒,無行所悔。勿謂何傷,其禍將長。勿謂何害,其禍將大。勿謂無殘,其禍將然。勿謂莫聞,天妖伺人。熒熒不滅,炎炎奈何?涓涓不壅,將成江河。綿綿不絕,將成網羅。青青不伐?將尋斧柯。誠不能慎之,禍之根也。曰是何傷,禍之門也。強梁者不得其死,好勝者必遇其敵。盜怨主人,民害其貴。君子知天下之不可蓋也,故後之下之,使人慕之。執雌持下,莫能與之爭者。人皆趨彼,我獨守此。眾人惑惑,我獨不從。內藏我知,不與人論技。我雖尊貴,人莫害我。夫江河長百谷者,以其卑下也。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戒之哉!戒之哉!  《金人銘》載  劉向《說苑·敬慎篇》

我昔南行舟擊汴,逆風三日沙吹面。舟人共勸禱靈塔,香火未收旗腳轉。回頭頃刻失長橋,卻到龜山未朝飯。至人無心何厚薄,我自懷私欣所便。耕田欲雨刈欲晴,去得順風來者怨。若使人人禱輒遂,造物應須日千變。我今身世兩悠悠,去無所逐來無戀。得行固願留不惡,每到有求神亦倦。退之舊云三百尺,澄觀所營今已換。不嫌俗士污丹梯,一看雲山繞淮甸。  蘇軾泗州僧伽塔

三岔驛,十字路,北去南來幾朝暮。朝見揚揚擁蓋來,暮看寂寂回車去。今古銷沉名利中,短亭流水長亭樹。 楊慎《三岔驛》

慮天下者,常圖其所難,而忽其所易;備其所可畏,而遺其所不疑。然而禍常發於所忽之中,而亂常起於不足疑之事。   方孝孺《深慮論》

獸中有人性,形異遭人隔。人生有獸心,幾人能真識。古人形似獸,皆有大聖德。今人表似人,獸心安可惻。雖笑未必和,雖哭未必戚。面結口頭交,肚堨肵薶ヾC     孟郊擇友

世俗所患,患言事增其實;著文垂辭,辭出溢其真,稱美過其善,進惡沒其罪。何則?俗人好奇。不奇,言不用也。故譽人不增其美,則聞者不快其意;毀人不益其惡,則聽者不愜於心。聞一增以為十,見百益以為千。・・・・・・・・・・蜚流之言,百傳之語,出小人之口,馳閭巷之間,其猶是也。  王充《論衡・藝增篇》


千字文  昔時賢文  朱子治家格言  二十四孝  歷史年表   三字經   重訂三字經

家訓  圍爐夜話  了凡四訓  安得長者言  小窗幽記  幽夢影  呻吟語  百喻經  諸葛亮便宜十六策   諸葛亮心書

諸子前賢雋語  更多

林語堂生活的藝術    讀書之藝術

        讀書是文明生活中的人所共認為是一種樂趣,極為無福享受此樂趣者所羨慕。我們如把一生愛讀書和一生不知讀書比較一下,便能了解這一點。凡是沒有讀書癖好的人,就時間和空間而言 ,簡直是等於幽囚在周遭的環境媄銦C他的一生完全落於日常例行公事的圈禁中。他只有和少數幾個朋友或熟人接觸談天的機會,他只能看見眼前的景物,他沒有逃出這所牢獄的法子 。但在他拿起一本書時,他已立刻走進了另一個世界。如若所拿的又是一部好書,則他便已得到了一個和一位最善談者接觸的機會。這位善談者引領他走進另外一個國界,或另外一個時代 ,或向他傾吐自己胸中的不平,或和他討論一個他所未知道的生活問題。一本古書使讀者在心靈上和長眠已久的古人如相西對,當他讀下去時,他便會想到這位 古代作家是怎樣的形態和怎樣的一種人。孟子和大史學家司馬遷都表示這個意見。一個人在每天廿四小時中,能有二小時的工夫撇開一切俗世煩擾,而走到另一個世界去遊覽一番,這種幸福自然是被無形牢獄所拘囚的人們所極其羨慕的。這種環境的變更,在心理的效果上,其實等於出門旅行。


黃永武 - 談詩的欣賞

        我說中華民族是一個詩的民族,為什麽呢? 因為世界上不會有一個民族,像中華民族那樣,把詩作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譬如在中國人過年的時候,每家大門上,不管是認識字的人或不認識字的人,都會貼上一副春聯,這副春聯就是詩 。當你進入他屋內之後,在客廳堨i以看到掛著對聯或畫,畫上面所題的也是詩。在你坐下來之後,主人會向你敬茶,在茶壺和茶杯上也往往有詩。當你喝茶喝熱了 ,主人會送給你一把扇子扇扇來解涼,扇子上寫的也是詩。如果你要到他後花園去遊玩,在後花園的牆壁或涼亭上也都寫著詩。如果遇有婚喪喜慶,喜幛,賀聯或輓聯也都寫的是詩 。假使你去遊山玩水,在風景區的亭子堜峖W勝古蹟中也都寫著許多的詩 。由此可見,在世界上沒有那一個民族,像我們中華民族這樣把詩當作生活的一部分,這是一種最高貴的裝飾,已融合在我們的生活堙A成為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中國人這樣喜愛詩,詩人的數量恐怕也是世界上最多的,唐代的詩人有二千多位現今仍知名的,詩篇保存下來的猶超過五萬首,佚失的當然更多。宋代的詩篇據粗略的估計,現存的約為唐詩的三倍 ,至於明代的詩集,更是多得驚人 。清代的詩集由於年代接近,更為可觀,單是女詩人的詩集就數以千計,詩篇恐怕有數百萬首,到今天各地詩人集會,動輒數百,人數仍是全球之冠。

        講到欣賞方面,我們中國人自來對詩的欣賞不喜歡分析。譬如生物醫學,我們中國人對於動植物很少加以剖解,其主要原因也就是由於我們不大喜歡分析。對於一首詩總是含糊其詞,欣賞它那一種朦朧的美 。老師只是教學生背詩,學生將詩背熟了之後就感覺到很美。如果學生要求老師來解釋這首詩是怎樣的美法? 老師會告訴學生說:"只可以意會,不可以言傳,你回去好好的背熟就行了。" 當學生將這首詩背熟之後,果然是覺得很美,也就不再去問老師了。像這樣一種欣賞詩的方法,是完全採用印象式的欣賞,對美的印象是整體不分的,就像分析一個美人,不單挑唇紅齒白 ,而是全體的。我們對於詩的欣賞也就這樣的維持了一兩千年,大家也都是採取這種態度。

 

 

文史古籍

絕版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