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書堂

莫嫌舊學偏新學

心遠廬

不薄今人愛古人

主頁

元明清詩選讀  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金   元好問

岐陽三首(其二)
百二關河草不橫,十年戎馬暗秦京。岐陽西望無來信,隴水東流聞哭聲。野蔓有情縈戰骨,殘陽何意照空城。從誰細向蒼蒼問,爭遣蚩尤作五兵

     元好問生活在女真 ,蒙古兩少數民族政權桑滄變革之際,備經國破家亡的苦痛,親睹人民顛沛流離,滿眼瘡痍的社會現實。他感時而作的許多作品,風格蒼凉,繼承杜甫,陸游這類詩的傳統藝術特色 。作者是歷史見証人,如同杜甫的作品是時代的詩史。岐陽三首》寫於汴京淪陷前夕 。前半寫岐陽戰事,後半寫由戰爭造成的慘絕人寰的景象。因此,作者禁不住發出呵壁問天的悲憤,對統治階級發動戰爭導致社會的破壞,生靈的塗炭作出控訴。

     開頭兩句,總寫十年以來,蒙古統治者侵犯陝西的戰事。五,六兩句描寫戰地畫面,野蔓與戰骨為伴,把野蔓擬人化 ,本來是無情的事寫成有情,正言若反。殘陽也是無感情的,隨處可以照到,可是現在照的是空城,殘陽是無意的,這兩句是全詩的藝術性所在。最後,作者在呼天申訴中 ,把一切歸罪於蚩尤。兵,矛,x,弓,劍,戈。神話傳說中蚩尤受金作兵伐黄帝的說法。作者在這堶犮H指最初發動戰爭的罪魁。


明   袁凱

白燕
故國飄零事已非,舊時王謝見應稀。月明漢水初無影,雪滿梁園尚未歸。柳絮池塘香入夢,梨花庭院冷侵衣。趙家姐妹多相忌,莫向昭陽殿堶腹C

唐代詩人鄭谷寫了一首鷓鴣詩,名噪一時,被人稱寫鄭鷓鴣。無獨有偶,明代詩人袁凱作了一首白燕詩,被人稱作袁白燕。此詩相傳有一故事,據都穆南濠詩話說,袁凱一天與友人去拜會詩壇領袖楊維楨,見茶几上有時大初的一首白燕詩,"春社年年帶雪歸,海棠庭院月爭輝。珠簾十二中間卷,玉剪一雙高下飛。天下公侯誇紫頷,國中儔侶尚烏衣。江湖多少閒鷗鷺,宜與同盟伴釣磯。"袁凱回家後,步其韻亦作白燕》詩,次日呈楊維楨,楊見詩嘆實一已,連書數紙,盡散座客。袁凱頓時成品,一時被呼為袁白燕

起聯用了王謝堂前燕的典故,並進一步說明這次飛回來的燕子已不是舊時王謝堂前的烏燕,所以用"見應稀",回來的是白色的燕子。接着頷聯和頸聯四句,詩人極盡想像能力,描繪白燕之白,用空靈蘊藉的筆法,為白燕傳神寫照,寫出了白燕特有的精神氣質,把白燕想像成無比的純潔,靈巧,美麗。所以作者在詩末傾注了珍愛憐惜的感情,叮嚀白燕"趙家姐妹多相忌,莫向昭陽殿堶腹C"說漢成帝宮中的趙飛燕生性多妒,你千萬不要飛進帝王家啊!用趙飛燕這位漢宮美人的名字,切合詩題"白燕",也是神來之筆。

淮西獨坐
蕭蕭風雨滿關河,酒盡西樓聽雁過。莫怪行人頭盡白,異鄉秋色不勝多。

秋風蕭蕭,冷雨飄飄,一個"滿"字,說明秋風秋雨充塞了整個天地。這種天氣對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惡劣的,何况是奔走他鄉之人。為此只好獨坐西樓,飲酒遣懷。百無聊賴之際,空中傳來聲聲雁唳。大雁也知避寒趨暖,飛向南方去了,而自己却在天涯流落,不要奇怪背井離鄉之人頭髮過早地花白啊!異鄉的秋色簡直令人難以承受。大自然的秋色,在家鄉與異鄉本來沒有分別。但人們的遭遇不同,對秋色的感受也就不一樣了。

袁凱,(約公元1367年前後在世)字景文,自號海叟,松江華亭人,生卒年不詳,約元末前後在世。元末,為府吏,博學。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薦授御史,帝一日錄囚畢,命凱送太子覆省,多所矜減。凱還覆命,帝問:朕與東宮孰是?凱對曰:陛下法之正,東宮心之慈。帝頗惡之。凱懼,佯狂免。告歸久之,以壽終。凱工詩,有盛名,性詼諧,常背戴烏巾,倒騎黑牛,游行九峯間。嘗在楊維楨座賦白燕詩,頗工麗,人因呼為袁白燕。著有海叟集四卷,集外詩一卷(均四庫總目)行於世。


清  紀昀(曉嵐)     紀曉嵐的悼亡妾詩

作為乾隆皇帝的詞臣,紀曉嵐一生中兩次任鄉試考官,六任會試考官,三任禮部尚書。乾隆十九年至三十三年,是紀曉嵐在翰林院最春風得意的時候,這時與他交遊的有 戴震,錢大昕 ,朱筠,王昶等。却於乾隆三十三年(1768)六月,因牽涉兩淮鹽政盧見曾營私貪污案,紀曉嵐通風報信事情敗露被革職查辦 ,被遣烏魯木齊贖罪。乾隆三十六年始獲奉詔回京。

紀曉嵐人生後期備受恩寵,他三遷御史,三入禮部,最後以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太保管國子監事致仕,不僅居高位,亨盛名,而且執學術牛耳,為士林宗仰 。他晚年的內心世界卻日益封閉,年輕時一度才華橫溢的他,至此日感疲憊,再無復著書之志 ,唯時作雜記,聊以消閒,其閱微草堂筆記正是 在此心境下的產物。所以當閱微草堂筆記》脫稿時,他不無抱憾地吟咏道:

平生心力作消磨,紙上煙雲過眼多。擬築書倉今老矣,只因說鬼似東坡。

乾隆三十六年奉詔回京之前,紀曉嵐在新疆呆了兩年多。在此段時間中,大兒子紀汝佶病亡,愛妾郭彩 符在紀曉嵐東歸不久後也撒手塵寰。紀曉嵐對人生有更深切體悟,體會到君主的無常,官塲的險惡。兩年的大漠風沙生活沒有使他意志頹唐,卻讓他加深参透人生三昧 。寫了一百六十首烏魯木齊詩,洋溢著他的才情。恩命召還 ,走了四個多月回到冠蓋雲集的京華,恍如隔世,對友人贈送的一張八仙對弈圖,他寫了這樣的詩句:

十八年來閱宦途,此心久似水中遄C如何才踏春明路,只看仙人對弈圖。
局中局外兩沉吟,猶是人間勝負心。那似頑仙癡不醒,春風蝴蝶睡鄉深。

他對世事如棋發出了感慨,他響往春風蝴蝶睡鄉深」的悠閒境界 ,但這不過是一種心靈的憧憬而已。這一年,他點勘了《瀛奎律髓》,《文心雕龍》,《王子安集》,《韓致堯集》,《唐詩鼓吹》諸書。重返翰林院,使他對為仕與隱退之間要作出抉擇 ,與其爭强好勝,還不如酣然「癡不醒」而來得快活。經過內心的交戰最終他還是選擇了繼續過那種「水中」的生活。進入了八十歲後暮年的紀曉嵐,依然少有袖手不問世事。

   紀曉嵐故居        紀曉嵐悼沈氏,郭氏詩 

紀昀,(1724-1805)字曉嵐,一字春帆,直隸獻縣人。生於清世宗雍正二年,卒於仁宗嘉慶十年,年八十二歲。乾隆十二年(1747)舉人,十九年,成進士,改庶吉士。累遷侍讀學士,坐事戍烏魯木齊,尋釋還,復授編修,官至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太保。嘗任四庫全書總纂,校訂整理,每書悉作提要。自著有遺集及閱微草堂筆記七種,並行於世。


清  蒲松齡     蒲松齡與聊齋志異

感憤
漫向風塵試壯游,天涯浪迹一孤舟。新聞總入狐鬼史,斗酒難清磊塊愁。尚有孫陽憐瘦骨,欲從玄石葬荒邱。北邙芳草年年綠 ,碧血青磷恨不休。

年逾古稀的蒲松齡始終未能看破功名舉業,撤帳歸家後。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不顧七十二歲高齡,冲風冒寒,到青州府去考貢,總算得到了個歲貢的功名 ,得到縣令為之懸匾,以及年給若干貢金。當友朋來祝賀時,自己也感到畢竟已沒有甚麽了不起,寫下蒙朋賜賀:

落拓功名五十秋,不成一事雪盈頭。腐儒也得賓朋賀,歸對妻孥夢也羞。

對縣令賜給懸匾也寫了十一月二十七日大令贈匾一詩自嘲一番:

白首窮經志願乖,慚煩大令為懸牌。老翁若復能昌後,應被兒孫易作柴。

聊齋自誌
披蘿帶荔,三閭氏感而為騷;牛鬼蛇神,長爪郎吟而成癖。自鳴天籟,不擇好音,有由然矣。松,落落秋螢之火,魑 魅爭光;逐逐野馬之塵,罔兩見笑。才非干寶,雅愛搜神;情類黃州,喜人談鬼。聞則命筆,遂以成編。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郵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積益夥。甚者﹕人非化外,事或奇於斷髮之鄉;睫在眼前,怪有過於飛頭之國。遄飛逸興,狂固難辭;永托曠懷,痴且不諱。展如之人,得毋向我胡盧耶?然五父衢頭,或涉濫聽;而三生石上,頗悟前因。放縱之言,有未可概以人廢者。

松懸弧時,先大人夢一病瘠瞿曇,偏袒入室,藥膏如錢,圓粘乳際。寤而松生,果符墨志。且也 ﹕少羸多病,長命不猶。門庭之淒寂,則冷淡如僧;筆墨之耕耘,則蕭條似缽。每搔頭自念 ﹕勿亦面壁人果是吾前身耶?蓋有漏根因,未結人天之果;而隨風蕩墮,竟成藩溷之花。茫茫六道,何可謂無其理哉!獨是子夜熒熒,燈昏欲蕊;蕭齋瑟瑟,案冷疑冰。集腋為裘,妄續幽冥之錄;浮白載筆,僅成孤憤之書;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嗟乎!驚霜寒雀,抱樹無溫;吊月秋蟲,偎闌自熱。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間乎!

康熙己未春日
 

本站旨在弘揚和傳承源遠流長之中國文化,網頁內容或有轉鈔各名家著論。如有謬誤及冒犯著作權益,請即指正,自當修改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