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 本期第一頁
詩餘閒拾
元好問(遺山) (編年) 遺山樂府小箋卷一 鎮江吳庠眉孫箋 (三)
更多
庚辰 己卯無詞可編(續)
水調歌頭
少室玉華谷月夕,與希顏,欽叔飲,醉中賦此。玉華詩老,宋洛陽耆英劉几伯壽也。劉有二侍妾,名萱草,芳草,吹鐵笛騎牛山間,玉華亭榭遺址在焉。金堂,玉室,嵩山事 ;
石城,瓊壁,少室山三十六峯之名也。
山家釀初熟,取醉不論錢。清溪留飲三日,魚鳥亦欣然。見說玉華詩老,袖有忘憂萱草,牛背穩於船。鐵笛久埋沒,雅曲竟誰傳。
坐蒼苔,欹亂石,耿不眠。長松夜半悲嘯,笙鶴下遙天。天上金堂玉室,地下石城瓊壁,別有一山川。把酒問明月,今夕是何年?
戴延之《西征記》:「」嵩山東曰太室
,西曰少室,相去七十里。嵩其總名也。
〇 傅梅《嵩書・少室三十六峯》名見前
。
〇 朱弁《風月堂詩詬》:「劉伯壽,洛陽九老之一也。築室崧山玉華峯下,號玉華菴主。有妾名萱草,芳草,皆秀麗喜音律
。伯壽出入乘牛吹鐵笛,二草以鄿笛和之,聲滿山谷。出門不言所之,牛行即行,牛止即止。其止也必命壺觴盡醉而歸。崧前以為神仙。」
〇
王應麟《玉海》:「劉伯壽,洛陽九老中人。築室嵩山下,每登嵩頂,則於峻極中院記其歲月,捐館之年記云:『予今年若干,登頂七十四次。』後王輔道與其孫之靜共游至峻極中院
,作一絕云:『爛紅一點出浮漚,夜坐嵩峯頂上頭。笑對松牕談祖德,當年七十四回游。』」
〇 周密《齊東野語》:「元豐洛陽耆英會凡十有二人,富弼,丞相韓國公,七十九文彥博,丞相潞國公
,七十七席汝言,司封郎中,七十六王尚恭,朝議大夫
,七十六趙丙,太常少卿,七十五劉几,袐書監
,七十五馮行已,衛州防禦使,七十五楚建中,天章待制
,七十三王謹言,司農卿,七十二王拱宸,檢校太尉判大名府
,以家居洛願庽名會中,七十一張問,大中大夫龍圖直閣,七十司馬光,端明學士兼翰林學士
,六十四用唐狄兼謨故事,温公序之,圖形妙覺僧舍,其後又改為真率會云。」
〇 《遺山集・同希顏欽叔玉華谷還會善寺即事詩》:「詩翁澈骨愛烟霞
,別似劉君住玉華。鐵笛不曾從二草,頭巾久已掛三花。」
箋曰: 此與過少姨廟得古仙詞一首同時作。
水調歌頭
賦德新王丈玉溪,溪在嵩前費莊,兩山絕勝處也。
空濛玉華曉,瀟灑石淙秋。嵩高大有佳處,元在玉溪頭。翠壁丹崖千丈,古木寒藤兩岸,村落帶林丘。今日好風色,可以放吾舟。
百來年,算惟有,此翁游。山川邂逅佳客,猿鳥亦相留。父老鷄豚鄉社,兒女籃輿竹几,來往亦風流。萬事已華髮,吾道付滄洲。
王革字德新,一名著,臨潢人。《中州集》,《歸潛志》有傳。《河汾詩》有麻信之《為王德新壽詩》,《湛然集》有《德新先生惠然見寄佳製二十韵和而謝之詩》,《遺山集》有《寄王文德新詩》。
箋曰: 此游歷嵩少過玉溪初識德新作。詞序明言玉溪在嵩前。詞中一言玉華,再言嵩高。又《江域子・寄德新文》云:「恨殺玉溪王老子
,忙箇甚,不同來。」又《浣溪紗》「湖上春愁散客愁」一首序云:「相州西南善應
,洹水所從出,風物絕似吾嵩玉溪,但寒藤老屋差不及耳。」與本詞「古木寒藤」句亦合。《遺山集・趙士表山林暮雪圖》第二首結句:「好似玉溪溪上路
,醉和王老喚船時。」又《玉溪》一首起句:「邂逅詩翁得勝游
,烟霞真欲盡嵩丘。」亦合。乃注有端氏二字,按《金志・地理志》:「端氏屬河東南路澤州。」施箋疑別一玉溪
,李譜謂是張頤齋之誤注。近頃收得弘治刻詩集二十卷本,檢閱《玉溪》七律
,確無端氏二字注。
滿江紅 送希顏之官徐州
元鼎詩仙,知音少,喜君留迹。還有恨,故山飛去,石城瓊壁。萬里征西天有意,四方問舍今何日? 便金虬,飛馭解移文,知無及。
淮海地,雲雷夕。自不負,髯如x。望幕中談笑,隱然勍敵。此老何堪丞掾事,佳時但要江山筆。向楚王,臺上酒酣時,須相憶。
《中州集・雷淵傳》:「釋褐涇州錄事
,徐州觀察判官,召為荊王府文學兼記室参軍。」《遺山集・希顏墓銘》同。《歸潛志》云:「興定末召為英王府文學。」《金史》本傳亦同
。興定末辛巳也。又云:「移刺廷玉,初帥彭城,雷希顏在幕中。」《中州集》劉達卿《寄陳正叔
,雷希顏》詩:「東南形勝古徐州,人物休評第幾流。落落陳雷天下士
,故應連榻卧黃樓。」
箋曰: 希顏官徐州觀察判官,傳及墓銘皆未紀年,玩本詞起調:「元鼎詩仙,知音少,喜君留迹。」,知在庚辰同游玉華谷少姨廟後
,明年辛巳內召。
辛巳
太常引
予年廿許,時自秦州侍下,還太原,路出絳陽。適郡人為觀察判官祖道道旁,少年有與紅袖泣別者,少焉車馬相及,知其為觀察之孫振之也。所別即琴姬阿蓮,予嘗以詩道其事。今二十五年
,歲辛巳,振之因過予,語及舊游,恍如隔世,感念今昔,殆無以為懷,因為賦此。
渚蓮寂寞倚秋烟,發幽思,入哀絃。高樹記離筵,似昨日,郵亭道邊。
白頭青鬢,舊游新夢,相對兩淒然。驕馬弄金鞭,也曾是,長安少年。
振之,崔振之也。《遺山集》有《同周夢卿崔振之游七巖詩》,又有《送
崔振之迎家汴梁詩》。《續夷堅志・天裂條》:「元光s午六月二十四日,崔振之時起為咸寧令。」
箋曰: 詞作於辛巳,是s午前一年時,遺山三十二歲。詞序云:「予年廿許,時自秦州侍下,還太原」,又云:「今二十五年」,是遺山之年當在四十外矣。今按二十五年當作一十五年,遺山十八歲由陵川歸忻州。見《忻州天慶觀記》時為泰和七年丁卯,言廿許者將近二十,舉成數也。越十五年,至元光辛巳,併數之正三十二歲也。序云以詩道其事,詩當作詞,即「觀別」《江城子》三首。
s午
臨江仙 自洛陽往孟津道中作
今古北f山下路,黃塵老盡英雄。人生長恨水流東。幽懷誰共語? 遠目送歸鴻。
蓋世功名將底用,從前錯怨天公。浩歌一曲酒千鍾。男兒行處是,未要論窮通。
《金史・地埋志》:「南京路河南府洛陽縣,孟津縣。洛陽縣有北邙山。」
箋曰:《中州集・辛願傳》:「元光初,予與李欽叔在孟津。」又《遺山集・送欽叔內翰詩》:「六月渡盟津,十月行汜水。」凡詞涉孟津者皆編是年。
鷓鴣天 孟津作
總道忘憂有杜康。酒逢歡處更難忘。桃紅李白春千樹,古是今非笑一場。 歌浩蕩,墨淋浪。銀釵縞袂滿隣牆。百年得意都能幾? 乞與兒曹說醉狂。
浣溪沙 宿孟津官舍
一夜春寒滿下廳。獨眠人起候明星。娟娟山月入疏櫺。 萬古風雲雙短髩,百年身世幾長亭,浩歌聊且慰飄零。
更多元好問(遺山)詞
更多元好問(遺山)詩
遺山樂府三卷( 彊村叢書本)書影
嚴蕊
嚴蕊,字幼芳。南宋孝宗時人。
作者是天臺的營妓(軍營所畜的妓女),唐仲友做臺州太守,很賞識她。提舉常平茶鹽(官名)的朱熹和仲友有私怨,巡查到臺州,想攀誣仲友罪過
,指她和太守淫亂,囚在獄堻\久,受刑幾死。但她堅決不肯誣服。後來朱熹改官去了,後官是岳霖,憐她病苦,命作詞自訴,蕊作這詞,岳霖即日判令從良。(見周密《齊東野語》)。
卜算子
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花落花開自有時,總賴東君主。 去也終須去,住也如何住? 若得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
舒亶(1041年∼1103年),北宋大臣、詞人。字信道,號懶堂。北宋明州慈谿(今屬浙江省寧波市)人。
早年受學於樓鬱,治平二年(1065年)進士及第,試禮部第一,授臨海縣尉,思致縝密,張商英稱其才。宋神宗時,除神官院主簿、知制誥,御史中丞。曾與李定劾蘇軾,史稱烏臺詩案。宋徽宗時任龍圖閣待制。著有《西湖引水記》。又能詞,以小令見長。趙萬里輯有《舒學士詞》。
虞美人
芙蓉落盡天涵水,日暮滄波起。
背飛雙燕貼雲寒,獨問小樓東畔倚闌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滿長安道。
故人早晚上高臺,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鄧剡
鄧剡,字光薦,一說名光薦,字中甫。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宋末官禮部侍郎。厓山(在廣東新會南大海中)破,投海殉國,被元兵救起。元將張宏範很敬重他,他終不屈節。
唐多令
雨過水明霞,潮回岸帶沙。葉聲寒,飛透窗紗。堪恨西風吹世換,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華,烏衣日又斜。說興亡,燕入誰家?
惟有南來無數雁,和明月,宿蘆花。
這是作者跟天祥過南京作的詞。詞塈潀菑v比做黃葉,給西風吹落天涯,寫亡國後飄泊的痛苦。又用興亡來作對比,見得過去的豪華轉成寂寞 ;
對亂離中的老百姓寄與無限同情。詞中融景入情,充分反映了作者在亡國後的悽苦心情,觸景傷懷,不堪回首。
烏衣兩句: 晉代貴族王,謝諸家多居南京城內烏衣巷。唐劉禹鍚有《烏衣巷》詩,宋周邦彥《西河》詞:「燕子不知何世,向尋常巷陌人家相對,如說興亡斜陽堙C」雁,這堣騄諤L亂中的流民。
北宋 (二)
范仲淹 (989~1052)
范仲淹,字希文,吳縣人,舉祥符進士。宋代學者和軍事家。仁宗時,與富弼率兵同拒西夏。旋召拜樞密副使,進參知政事。出為河東陝西宣撫使,遷戶部侍郎,徙青州。卒諡文正。當其鎮守延安時
,夏人相戒莫敢犯,曰:「小范老子胸中自有敷萬甲兵。」
宋初名臣為詞者,以晏歐為專家,此外寇準韓琦等偶一為之,亦復妙絕。仲淹詞《彊村叢書》所輯僅六首
,然高華豪宕,睥睨諸家,已開蘇辛宗風,非尋常豔詞比也。
蘇幕遮 懷舊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蘇幕遮》本是胡樂
,唐代傳入中國,成為舞曲之一,後來用作詞調。按「蘇幕遮」
,為胡婦帽名。這首詞寫的是去國之情。(張惠言語)
秋色連波: 秋天的景色把波浪也染成了綠色。
寒煙: 寒冷的霧氣。
山映斜陽天接水:
斜陽映着山,遠水連接着天邊。
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芳草遠接着斜陽外的天邊(暗指遙遠的家鄉),是那麽無情地逗人愁苦。
黯鄉魂: 思念家鄉,黯然銷魂。
追旅思: 羈旅的愁思纏擾不休。思,讀去聲。
漁家傲 秋思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堙A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東軒筆錄》:「范文正守邊日
,作《漁家傲》數首
,皆以『塞下秋來風景異』為起句
,述邊鎮之苦。歐陽公呼為窮塞主之詞。」今僅傳此首。
衡陽雁去: 衡陽有回雁峯,世傳雁不過衡山,至此而返。
燕然未勒: 《後漢書》「竇憲擊匈奴
,與北單于戰於稽落山,大破之。追擊諸部,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餘里,刻石勒功,紀漢威德,令班固作銘。」此詞蓋率兵拒西夏時作。
御街行
紛紛墮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真珠簾捲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欹。諳盡孤眠滋味。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
王世貞云:「范希文『都來此事
,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類易安而少遜之。其『天淡銀河垂地』語却自佳。」
張先 (990~1078?)
張先字子野,吳興人。天聖八年(1030)進士,官至都官郎中。有《安陸詞》一卷
,刻入《彊村叢書》。
《高齋詩話》云:「子野嘗有詩云:『浮萍斷處見山影』又長短句云:『雲破月來花弄影』又云:『隔牆送過秋千影』並膾炙人口
,世謂張三影。」
先詞格韻雖高,頗乏情致,集中俗詞亦多。
一叢花
傷高懷遠幾時窮?無物似情濃。離愁正引千絲亂,更東陌、飛絮濛濛。嘶騎漸遙,征塵不斷,何處認郎蹤?
雙鴛池沼水溶溶,南陌小橈通。梯橫畫閣黃昏後,又還是、斜月簾櫳。沈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
《過亭錄 》: 「子野郎中一叢花詞云: 『沈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 』一時盛傳
。永叔尤愛之,恨未識其人。子野家南地,以故至都謁永叔閽者以通,永叔倒屣迎之曰: 『此乃桃杏嫁東風郎中。 』」
天仙子
水調歌頭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後期空記省。
沙上並禽池上暝,雲破月來花弄影。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
《苕溪漁隱叢話》:「有客謂子野曰:『人皆謂公張三中
,即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也。』公曰:『何不目之為張三影?
』客不曉,公曰:『雲破月來花弄影
。嬌柔懶起,簾押殘花影。柳徑無人,墮飛絮無影。此余平生所得意也。』」嘉禾
,今浙江嘉興縣。據夏承燾張子野年譜,子野以慶曆元年為嘉禾判官。
水調: 曲名。據說是隋煬帝幸江都時所製。唐宋兩代這個曲調非常流行。
流景: 流光,等於說流水年華。李白詩:「逝川與流光,飄忽不相待。」
並禽:成雙的鳥兒。
暝: 棲息,睡覺。
青門引
乍暖還輕冷。風雨晚來方定。庭軒寂寞近清明,殘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樓頭畫角風吹醒。入夜重門靜。那堪更被明月,隔牆送過鞦韆影。
菩薩蠻
哀筝一弄湘江曲。聲聲寫出江波綠。纖指十三絃。细將幽恨傳。
當筵秋水慢。玉柱斜飛雁。彈到斷腸時。春山眉黛低。秋水: 眼也。
玉柱斜飛雁: 箏柱斜列,差如雁飛,故曰「雁柱」。
柳永 (1004~1064)
柳永字耆卿,樂安人,初名三變,字景莊。為舉子時,多游狹邪,善為歌詞。教坊樂工
,每得新腔,必求永為辭,始行問世,於是聲傳一時。先以《鶴冲天》詞有「忍把浮名
,換了淺斟低唱」之句,為仁宗所斥。景祐元年(1034)登進士第
,官至屯田員外郎,世稱柳屯田,後卒於襄陽。死之日,身無長財,群合金葬之,每春月上塚
,謂之弔柳七。柳永為宋初最負盛名詞家,其詞善於言情,不假裝點,故張端義以為「杜詩柳詞
,皆無表德,只是實說」。惟多媟褻之詞,風格不高。然慢詞始於柳
,能脫「花間派」綺麗習氣,以通俗語入詞獨創一格
,亦詞家一大關鍵也。
葉夢得曰:「余仕丹徒,嘗見一西夏歸朝官云:『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
。』足證其流傳之廣也。」
有《樂章集》,《宋六十名家詞》及《彊村叢書》皆刻之。
雨霖鈴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楊妃外傳》曰:「上皇(唐明皇)回京後
,復幸華清,侍宮嬪御多非舊。於望京樓下,命奏雨霖鈴曲。上(明皇)回顧慘然。」由此可證《雨霖鈴》曲調是十分淒怨的。
《吹劍錄》:「東坡在玉堂日
,有幕士善歌,因問:『我詞我如耆卿?』對曰:『郎中詞只好十七八女按紅牙板
,唱『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執鐵綽板
,唱『大江東去』。』為之絕倒。」
長亭: 古時驛路上十里設一長亭,五里設一短亭,是給過路的人休憩和送別的地方。
都門帳飲: 在京城郊外的路邊,設置帳幕備酒食送行。
無緒: 沒是好的心緒。
蘭舟: 船的美稱。
凝噎: 一作「凝咽」。喉嚨埵n像給什麽東西塞住
,而說不出話來。
去去: 一程又一程地向前去。
煙波: 一片霧氣籠罩着水面。
沉沉: 濃厚的樣子。
楚天: 猶言楚地,今兩湖一帶地方。
清秋節: 淒涼冷落的秋天。
經年: 一年又一年。
風情: 情意,深情密意。李後主賜宮人慶奴詩:風情漸老見春羞。世稱兒女愛戀之情為風月之情。
鳳棲梧
竚立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堙C無言誰會凭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强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定風波
自春來,慘綠愁紅,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鶯穿柳帶,猶壓香衾臥。暖酥消,膩雲嚲,終日厭厭倦梳裹。無那,恨薄情一去,音書無個。
早知恁麼,悔當初,不把雕鞍鎖。向雞窗,只與蠻牋象管,拘束教吟課。鎮相隨,莫拋躲.鍼線閒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陰虛過。
少年遊
長安古道馬遲遲,高柳亂蟬嘶。夕陽島外,秋風原上,目斷四天垂。 歸雲一去無蹤跡,何處是前期?
狎興生疏,酒徒蕭索,不似少年時。
夜半樂
凍雲黯淡天氣,扁舟一葉,乘興離江渚。 渡萬壑千岩,越溪深處。 怒濤漸息,樵風乍起,更聞商旅相呼,片帆高舉。 泛畫鷁、翩翩過南浦。
望中酒旆閃閃,一簇煙村,數行霜樹。 殘日下、漁人鳴榔歸去。 敗荷零落,衰楊掩映,岸邊兩兩三三,浣紗游女。 避行客,含羞笑相語。
到此因念,繡閣輕拋,浪萍難駐。 嘆後約、丁寧竟何據? 慘離懷、空恨歲晚歸期阻。 凝淚眼、杳杳神京路。 斷鴻聲遠長天暮。
許蒿廬云: 「第一叠言道途所經,第二叠言目中所見,第三叠乃言去國離鄉之感。 」
八聲甘州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淒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歎年來蹤蹟,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颙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欄杆處,正恁凝愁。
東坡云:「人皆言柳耆卿詞俗,然如『漸霜風淒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雖唐人佳處,不過如此。」
《佘雪曼選注》
《八聲甘州》這首詞寫旅客的淒苦心情。時令是從清秋轉入霜風淒緊,景物是紅衰翠減,可是旅人却還在飄泊。他有無限深沉的思鄉情緒。這也因為那兒有佳人對自己的無限思念。不說自己要登高望遠,却說不忍登高臨遠
; 不說自己在想念佳人,却說佳人在登樓望自己的歸去 ; 再從自己這一面說,說佳人怎知道自己在憑欄望遠。這樣轉折,是深一層的寫法。
羅淇《中國歷代詞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