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書堂

莫嫌舊學偏新學

心遠廬

不薄今人愛古人

主頁


俞樾 俞陛雲 俞平伯
頁: 1.. 2.. 3.. 4.. 5.. 6..  古槐書屋詞   槐屋幸草   德清俞氏   俞平伯訪港


俞樾  俞陛雲  俞平伯   (二)      更多俞樾詩    俞平伯訪港     更多俞平伯古槐書屋詞槐屋幸草詩

俞樾

庚戌春(1851年),俞樾三十歲中式第六十四名進士,以後在保和殿舉行進士覆試,因為考試的詩題是淡烟疏雨落花天,俞樾的詩首句是花落春猶在,大得主考官曾國藩賞識 ,議定為覆試第一名,並由此得入翰林苑任庶吉士,要學習三年。同年八月請假南歸省母。他以後入都銷假,任職編修。這媮晹酗@段故事。庶吉士學習三年期滿,稱散館,要皇上正式召見任命為翰林 。俞樾多日未見皇上召見,自以為成為翰林無望,遂戲作一詩貼在壁上,詩云:

天風吹我下蓬瀛 ,敢與群仙證舊盟。好向玉堂稱過客,重煩丹筆注微名。升沉有數人難挽,造化無心事總平。卻笑隨園老居士,落花詩句太關情。

同年慎延青來訪 ,見之而笑。俞樾後來受皇上召見,受職編修,慎延青又來訪,長嘆一聲,俞樾驚問其故? 延青說:吾嘆此一首好詩,將來編集時 ,竟無從安頓也。二人相對大笑。後來俞樾在春在堂隨筆中記載此事 ,並說:然余不久即免官。回首玉堂,真同過客。天風吹我下蓬瀛斯言驗矣 。延青今已下世,不及與之追理前說。懷舊淒愴,為之腹痛。

附記: 庚戌春(1851年),俞樾是與兄俞林同至京師參加會試,路經丹陽城外的青楊浦,風浪很大致船翻,兄弟二人皆落水,幸從船舷互相扶持登岸,雖衣履盡濕,總算有驚無險。他在自述詩中有句記云:

丹陽城外孝廉船 ,猝遇危機幸獲全。猶記覆舟橫水面,弟兄風雨立河邊。

翰林要想正式出任主考或學試,要經過「考差」。乙卯年(1856年),考差的試題是舜在床琴。 俞樾應試的文章符合朝廷之意,故在同年八月被任命為河南學政。由於是皇帝親自任命,算是欽差。官職雖不大,但非常榮耀。俞樾欣喜之餘,記之以詩:

紛紛星使出詞曹 ,自問無才敢濫叨。誰料聖恩偏最渥,竟容玉尺兩河操。

當時的喜悅心情可見一斑 。以後他將此詩編入春在堂詩編中時 ,加了一行小注:「自五月朔以後,典試諸差以次簡放,自問已無所望,乃八月初二日蒙恩放河南學政。材輕任重,隕越始此矣 。」這堜珨★k越是指以後被免官的事。

同年九月二十日出任河南學政,臨行前有詩記之:

去歲風霜賦北征,今年棄傳又南行。一樽仍喜家山共,千里頻頻候吏迎。烽燧平安官堠近,琴書瀟灑使車輕。男兒駟馬尋常事,每把題橋笑長卿。

任河南學政的職責是,至河南各縣市考試童生,謂之出棚,所以必須親至各縣。在任兩年多,他幾乎走遍河南各縣。除出題閱卷外,也遍遊當地名勝古蹟。

清代科舉考試,題目必須是四書中章句,日子一久,所有四書中的句子都已有前人做過,只要熟讀前人做過的文章,碰巧試題正是自己所讀過的,背寫下來,就很容易考中。為防止這種弊病 ,有時就出「截搭題」,「截搭題」就是取書中一句話的後半句,加上下句話的前半句,拼湊成一道試題,這樣就可避免抄錄前人的文章 。這種出題法是當時所允許的,不是俞樾獨創。事有湊巧,一次俞樾出了一道「截搭題」,用孟子・ 梁惠王篇齊人代燕章「王速出令,反其旄倪」句 ,割下句「反」字連上句而成截搭題「王速出令反」,但卻被曲解成「王出令便造反」 ; 又一題也以孟子同篇「二三字何患乎無君 ,我將去之」句,割下句「我」字連上句而成「二三字何患乎無君我」,也被曲解成「」無君而有我 。這便被曹御史挑出了毛病,上奏朝廷。俞樾遂受到革職永不錄用的嚴厲處分。這當然斷送了俞樾仕宦之途,是他一生的轉折點。因此,他作了四首律詩,看出他雖受嚴重打擊,但心境仍然平和 。這就對他日後閉門著述,培育人才打下了思想基礎。

雲烟過眼了無痕 ,舊卧鄉山好杜門。萬事是非憑吏議,一官去就總君恩。須知浮世原如夢,莫怪流言太不根。軒冕山林皆是寄,雪泥陳迹更休論。
使臣兩載此停車,奉職何容計毀譽。竟使流言成市虎,或因明察到淵魚。性剛自覺逢時拙,識短難辭慮患疏。聖主如天無不照,莫將咄咄向空書。
頻年鳴肋戀微名,猿鶴應疑負舊盟。白簡忽催人解組,青山早勸我歸耕。版輿安穩迎慈母,治譜循良讓阿兄。更喜山妻詩句好,朝冠卸後一身輕。
歸期未定且徘徊,草草移居又一回。奴輩好隨新主去,兒曹仍挾故書來。短檠三尺貧猶在,敞帚千金願已灰。從此江湖安我拙,休將舊業問蓬萊。

從此俞樾先生結束了仕宦之途,移寓蘇州,著書講學,終成清末一代著名學者,樸學大師。

(俞潤民)

俞陛雲

俞陛雲,字階青,號樂靜(1868~1950),原籍浙江德清縣南埭村人,祖父俞樾,父祖仁。俞陛雲先生生於清同治七年(1868)三月十七日於蘇州。光緒二十四年(1898)戊戌科會試進士 ,殿試第三名探花及第,授職編修。光緒二十八年(1902)欽命任四川副主考。民國元年(1912)任浙江省圖書館館長。民國三年(1914)修清史,任清史館協修,移居北京 。1937年日本侵華,他不與日偽政權合作,保持民族氣節。

俞陛雲出生,他的祖父俞樾非常喜悅,因為他雖有二子,但長子紹萊婚後多年均無生育,現在次子祖仁得一子,俞樾當然高興,他有記載說:戊辰三月十七日 ,二兒婦舉一男,余得抱孫矣。以其生於辰年,故小名阿龍。並有詩紀之:

辰月辰年喜氣濃,錦綳繡被護新葺。不知他日能超否,且向懷中抱阿龍。

詩中不知他日能超否之句 ,是希望孫兒將來能超過自己。後來俞陛雲殿試第三名探花及第,以功名論,是超過乃祖了。

俞陛雲出生後,他的父親即患重病,所以就由祖父俞樾(曲園)先生親自教育培養,當然家中還另請有老師。讀書處在寓所西側,一片竹林處有屋三間,名為小竹里館。後來就成為俞陛雲出生之書齋名。

光緒十年(1885)俞陛雲參加德清縣試,因為那時在故鄉德清已沒有家,就由他祖父俞樾和母親帶他乘船去應試,以船為家,一直住在船上。榜發得中第一名秀才,全家自然十分高興 。曲園先生有詩記之曰:

童孫何敢預儒流,郡試居然第一籌。□□老夫心亦喜不辭兩月共乘舟

到了秋天,又至杭州應鄉試,得中第二名舉人,那時他才十八歲,自然更是大事。曲園先生又有詩記之:

才送吾孫泮水游,蟾宮攀到一枝秋。僅堪童子軍中冠,終讓元龍在上頭。

俞陛雲縣試取第一名,鄉試又中第二名,稱亞元。曲園先生自然非常希望孫兒連中三元。到了次年春天,又帶孫兒去北京應禮部試(即進士的考試)。可是事與願違,榜發卻未考取 。主考官在他的試卷上面批上惜之兩字 ,原因是主考官看到他的試卷時,錄取名額已滿,所以才批上惜之兩字 。以後俞陛雲先生又參加會試多次,仍未能中取。直到第六次參加考試之前,全國舉行舉人大挑。這是按照清制 ,中舉多年後,就可有資格參加舉人大挑」,挑選出來的舉人 ,可以被任命為知縣。俞陛雲被選中,但還有參加第六次會試的機會,自然不能放過,所以又去北京參加會試。這次是光緒戊戌(1898)年,俞陛云已三十一歲,考中進士,後又參加殿試以第三名探花及第 ,總算沒有辜負半生苦讀和祖父的期望。

彭玉麟,字雪琴,清代名臣,曾借杭州詁經精舍之第一樓養病,於是和俞樾相識,過從甚密,成為至交。一日在蘇州訪曲園先生於「春在堂」,曲園携孫兒陛云出見 。曲園先生有一段文字記載云:

「丁丑歲彭雪琴尚書過蘇州,余携孫陛雲出見,時甫十歲。雪翁一見即屬意焉,以漢玉佩一枚相贈。旋由同年勒少仲中丞為媒,聘其長孫女為婦。己卯春 ,余與內子同至湖樓,雪翁亦在西湖退省庵,遂行納釆之禮,內子手出金玉二釵為聘。」

這是俞陛雲和彭玉麟之長孫女見貞,字絢華訂婚之開始,那時俞陛雲才十二歲。以後由於俞曲園的長子早逝,次子以病廢,故他十分盼望孫兒早日成親。一再向彭公要求早日迎娶,在曲園的殷切的要求下 ,彭公遂應允。所以,俞陛雲在十三歲時就和彭玉麟的長孫女拜堂成親,但先不圓房。曲園先生有記載云:

「是歲陛雲止十三歲,非冠娶時也。然余年來屢遭骨肉之變,日見衰病,恐不能久待 ,乃言於雪琴親家,於是年十二月十六日迎娶成禮。孫婦長孫兒二歲,而同拜堂前,長短略相等,親友眾觀,以為佳話。」

曲園先生還同時寫有詩一首:

嬌孫舞勺未成童,小比肩人亦與同。傳語親家須諒我,最難留待是衰翁。  (曲園)

因那時兩人年齡尚小,結婚拜堂後,彭夫人又回到湖南彭公父親家中居住,直至兩三年後成人時,才來蘇州與陛雲正式成婚。雖說兩人年已稍長,仍未脫離童年稚氣。俞陛雲時十五六歲 ,彭夫人也不過十七八歲。據老人說,當時兩人在閨房中,仍時有如兒童時的玩耍。所以,兩人感情也漸趨深厚。

彭夫人(俞陛雲妻)出身名門,通琴棋書畫,更喜讀詩。與俞陛雲自幼成親,生有兩女。夫婦二人情意相投,閨房靜好,從無齪齬。夫人又賢惠,侍奉尊長非常盡心,家中上下無不稱贊 。一次俞曲園和陛雲都外出,鄰家房舍突然失火,彭夫人坐鎮大聽,一面指揮準備救火,一面又指揮將家中最重要的祖先牌位及其他重要物品集中在一起,以便隨時搶出。幸風向偏轉 ,無事幸免。由是家中人對彭夫人更加敬佩。

陛雲每日在小竹里館書房讀書,彭夫人少去打擾,但也時去送茶送水。有時兩人一同去採摘櫻桃,或在小竹里館前的竹林中挖笋。彭夫人常回湖南省親,而陛雲則常去北京應試 ,故此兩人每多書信往來。兩人的婚姻是極其美滿的。

但好景不長,彭夫人身體本弱,後得病日漸嚴重。陛雲為之擔憂,他每步近卧室,則放輕脚步,怕驚醒她。有詩記之:

舉步先防觸瑟聲,懨懨人易睡中驚。自憐病堹啎葴D,行近房櫳步便輕。  (陛雲)

不幸,彭夫人年僅廿九歲即因病離世,陛雲先生自然悲痛欲絕。他在悼亡詩序中說:婦之病久矣,人不能無病也,人又自有命也。天促其命,而余永其情,情不能與命爭,命亦不能强奪余情也。

曲園先生也非常難過,他嘆之以詩云:往者擇佳婦,助汝造家室。。賢孝更儉勤,天乎竟摧踤。

彭夫人去世後,曲園先生親自帶領全家,送至杭州右台山麓墓地安葬。安葬之次日,陛雲先生在風雨中坐墓前竟日。

陛雲先生作了一首送葬詩:

九月甲戌朔,越四日丁丑莽婦於西湖右台山之原,髫年吉耦,從此長辭。歷歷帷屏之迹,難遣中年匆匆石火之光,請虛左席,始而悲,繼而喜也。

華屋山邱盡眼前,深深埋玉錮重泉。紅衫春影銷胡蟪,黑月秋原響杜鵑。到此忍憑無鬼論,歸根終遇有情天。霓衣風馬還稍待,同穴心期盼暮年。  (陛雲)

最後一句同穴心期盼暮年」,並非空說。陛雲先生晚年家居北京,在京西福田公墓買了三個穴位的墓地,就是為了自己身後與彭氏夫人,許氏夫人一起安葬之處。

(俞潤民)


俞平伯   古槐書屋詞  (二)

菩薩蠻   三章

其一
好天良夜秋如水。明燈一覺黃昏睡。睡醒見伊麽。更深夢也多。   夜天都是雪。零亂成雙蝶。閒院午陰遲。衾寒許枕知。
其二
凭肩幾處同油壁。閒循荒沼低鬟立。風起又花殘。空憐玉臂寒。   開年花事好。駝陌游驄早。誰見復來時。綠陰紅滿枝。
其三
今宵好向郎邊去。阿誰認得迷離路? 飛去又飛還。山前仍有山。   歸來殘睡冷。羅帳孤燈暝。雅雀噪簾東。明眸一線紅。

今宵好向郎邊去後主句。

紅羅襖   聞柝
暝雀尋巢後,荒野動更時。縱暮雨來初,伊誰同聽,夜天明處,催迫知悲。   也難語,心事寒飢 。空枝伴得烏啼。一霎在前溪,喚斷夢,又去苑牆西。

浣溪沙   和清真
一樹梨花雪四垂。三分春色占萍池。幾回玉蝶撲簾兒。   惘惘停眸誰愛惜,匆匆閒憶總成悲 。燈前重理砑羅衣。

浣溪沙   和夢窗

其一
莫把歸遲訴斷鴻。故園即在小橋東。暮天回合已重重。   疲馬生塵寒日堙A烏篷扳櫓月明中。又拼殘歲付春風。
其二
疏艷江梅雪幾枝。昏暝籬角一燈時。回燈宜見玉嬌姿。   翠翼不辭珊枕膩,鴛情無縫繡簾垂。西來檀粉為伊施。
其三
盡日樓居不見春。也無巢燕語梁塵。簾衣如水絮如雲。   電炬飛光堪永晝,通宵鼓笛不眠人。梨花深巷夢黃昏。
其四
一自當年嫁小喬。樓頭悲恨已煙銷。重逢如見盡無聊。   斜日秋深聞炒粟,城荒春暖換餳簫。閒庭花濕晚枝嬌。
其五
短燭熒熒悄未收。重簾微月下銀鈎。傷春何意亦悲秋。   新刺香囊憐叩叩,舊拋羅帕已休休。寒欺零露夜凝愁。
其六
紺碧雲衣動玉樓。凭肩絮語甚閒愁。前宵蓬海試冰游。   紅燭酣春曾幾日,迎涼星火漸西流。藕花風冷餞殘秋。
其七
終歲凝塵掩曲房。闌干時霎月昏黃。飄來桂子不聞香。   惻惻玉蟾愁子夜,沉沉銀兔隔西窗。吳仙頭白羿妻孀。

蝶戀花   和稼軒
紅燭摴蒲爭賭勝。明歲明朝,春上吳鹽鬢。雲水閒悰聊一省,卅年京國桑田恨。   去國苦多其可問。稚子喧喧,便覺中年近。風雨艷陽初不定。花開燕子來何準。

浣溪沙   和清真
留得蘭薰衣袂香。燕支一掬水微凉。雀釵飛動鬢邊光。   柳眼青多鶯漸懶,今年春草又池塘。深深淺淺燕思量。

菩薩蠻   清華園早春
橋頭盡日經行地。橋前便是東流水。初日翠漣漪。溶溶去不回。   春來依舊矣。春去知何似。花草總芳菲。空枝聞鳥啼。

蝶戀花
一角筠簾遲日麗。虛室含暄,最得芳蘭媚。淺抹濃妝都不喜。紋漪時復平春水。   梅萼桃華君記否? 開到薔薇,還與荼ЦK。瑟瑟牆根風又起。釵鈿微側寒煙翠。

踏莎行   辛未七夕寄懷
天上初逢,人間乍別。這遭又負新秋節。有心聚散做新愁,中庭瓜果為虛設。   卻憶殘荷,應憐殘月。無眠不愛蛩聲切。離家情味你知麽? 回家我也從頭說。

思越人
三十年來事已陳。口脂眉畫各如塵。從知躞蹀街頭步,亦是明珠掌上身。   看翠袖,對紅裙。舊情疑假又疑真。鄰家小女
□□□□□□□打扮新。

雙調望江南   三章

其一
西湖憶,第一憶湖邊。孤嶼晴開樓閣絕,南屏翠合磬鐘寒。紅上玉闌船。   清鏡堙A何地着從前。春水不知秋鬢薄,家山且傍故人看 。如夢也原難。
其二
西湖憶,二憶憶山家。泉水新沾柴火氣,毳塵初上味還差。開盞看春芽。   明前細,可比雨前佳。龍井獅峰名色好,不如來啜本山茶。幾碗夕陽斜。
其三
西湖憶,三憶酒邊鷗。樓上酒招堤上柳,柳絲風約水明樓。風緊柳花稠。   魚羮美,佳話昔年留。潑醋烹鮮全帶水,乳蒓新翠不須油 。芳指動纖柔。

思越人
生小姑蘇郡廟前。阿爺嬌寵阿娘憐。一從嫁與胡兒後,回首家山路幾千。   金釧臂,玉釵鈿。新來不比舊時妍。荒園自鎖苔痕堙A秋蝶寒花也惘然。

浣溪沙
夜久誰來款綺寮,空庭漸有屐聲高。黑貂裘上雪鵝毛。   乍握豐夷歡意淺,重逢櫻顆旅情驕。傾殘銀蠟淚花飄。

浣溪沙
大漢孤懸落日黃。哀嘶征馬未收繮。垂楊風嵅F轤忙。   何事歸人迎蜜炬,誰家游女伴歡郎。閒眠滋味一思量。

祝英台近
一九二零年三月廿二日紅海舟中

怒濤狂,眉月俏,孤客綿綿道。東去遙雲,可傍鬢邊照。憐他綉倦宵清,爐熏夢遠,渾不識,歸來恁早。   逐征棹,去來三度相隨,應被姮娥惱。底事匆匆,幽恨漫縈繞。未妨鸞鶴心期,都和淚咽,索換取,鏡中人笑。

浣溪沙
一九二二年十月十八日紐約城作

颯颯西風夜已涼。燈清人也倦思量。薄帷如紙月如霜。   為盼歸鴻舒淚眼,飄然黃葉滿江鄉。遙知此夕共茫茫。


俞平伯  舊體詩  槐屋幸草  (二)

江南二月   附跋
杏花隔宿退紅綿。初分秧子碧於煙。巷陌今年幽情多。猶是江南二月天。江南二月最可憐 。家家芳草當門前。當門前。離離欲齊行客肩。微陽晼晚客來遲。搖落鞭絲馬不嘶。一株楊柳綠彎彎。停驂其下何所思。思繁慮亂。不可以說。尋尋覓覓。似醉若癡。蘭與菊兮多芳菲 。春與秋兮多佳日。偶逢佳日邀歡笑。歡笑匆忙零落到。牆頭高高一枝桃。曾共那人雙鬟一般高。小桃未放葉兒尖。小桃開了紅搖搖。花開誰來見花謝誰知惜。景光電逝哪足數。微恨不見嫣然之笑靨 。笑靨惺忪出粉牆。似解裴回惜春暮。天涯不遠衡門深。衡門之內天涯路。絳袖分明見淚痕。黃衫剩有征塵污。去時驄馬聲蕭蕭。歸來躑躅上板橋。風景依然夢堥迭C凝妝村女紅顏好 。蜂憨蝶懶宿花間。晚晴時候起炊煙。微茫暗影已煎迫。去矣重尋欲曙天。朝朝中酒年年病。人到來年憶此年。

十一年游吳洲,歸自紐約,予 舊曆重九前一日黎明北入英屬坎拿大蒙屈利而,薄游傾晷。敝車羸馬行枯樹淺坡間,於時雲物淒清,野燒薰烈,蹄聲得得,路轉峰回,視名都繁會如隔世矣。西絕落機山脉,雪巒鶻突 ,雲氣之表,其趺覆障以松翠,數十百里彌望不窮,更有淺灘,珠傾玉折,映帶左右,車窗凝眺,竟日忘疲,年來所見雪景此為第一。至温古華,游詩丹麗園,近瞻則松翠楓黃 ,遠矚則山銀海靛,車行園徑中,落葉於輪下飛旋,綷縩可聽,此間傍海,熱流經之,殊不苦寒,嫩涼侵袖而已。遂登俄后船 ,橫渡太平洋,風濤迅烈,起伏類小山,舟居奇寂,雲海以外無故人,而江南之人物山川時來夢寐間,將近橫濱,十一月十二日中夜迷離間得頗多,醒來只憶其二,即此篇 首兩句是也,枕上遂足成之,吟諷低徊,啞然自笑,其人其事,豈將尋之渺渺之昔夢,抑將逢之昧昧之他生乎,未可知也,未可知也。會心不遠,庶無惑焉。

一九二五年一月記於北京

永興路小樓
為挹餘暄擁薄綿,懶妝雲髻掛釵鈿。瞢騰乍醒秋蛙熱,燈火寒明戀似年。

海上秋鷗
長飊側側颭群鷗,雲物倥偬亂入秋。抵得一林黃葉嘯 ,回旋銀翅海西頭。

賣菊女
賣菊何如賣笑錢,人間笑靨劇堪憐。釘頭靴子綠油傘,踏遍風前又雨前。

初夏
詩思還隨世味疏,日長攤飯屢拋書。驕楊曝背青山暖,翠豆朱櫻漸上厨。

湖樓之夜   三首

其一
出岫雲嬌不自持,好風吹上碧琉璃。卷簾愛此朦朧月,畫堳C山夢後詩。
其二
丹柿銀瓜冷玉醅,回文香篆漸餘灰。疏簾紅燭依微夜,雙桂啼風急雨來。
其三
濕雲含雨千山重,湖山沉沉豈待風。多少寒螿泣天曙,誰知都在月明中。

甲子九秋紀聞
吳山越水屢相邀,把酒酬之上將驕。一騎臨門聊顧盼,千軍解甲盡逍遙。帆隨江轉來降虜 ,馬得風嘶壓怒潮。欲寫斜陽煙柳恨,西關殘塔黯然銷。

枕上憶杭州二律句

其一
身去杭州道,悠然夢醒來。酒肴旗下好,燈火荐橋開。巷陌人無恙,湖山事有哀。年時渾不似 ,倚枕一遲徊。
其二
倀倀歸何所,依依斷夢心。平生舊行迹,宛轉屢相尋。零落春三絮,淒其秋九霖 。此懷惟獨喻,空誦四愁吟。
此詩曾為佩公所賞

君憶
君憶南湖蕩槳時,老人祠下共尋詩。而今陌上花開日,應有將雛舊燕知。

題平湖秋月圖
錦帶橋西杳鈿輪,楊枝還學水漪淪。尖風苦茗雙清侶,圓月何須憶故人。

雜詩   七首

其一
鸞愁鳳泊頓分明,孰遣當筵遲暮情。已分長淪酬一笑,莫持餘願ト三生。春心乍燼繁花老,風力時高薄酒醒。雛柳停勻芳絮穩,綠陰成後見飄零。
其二
未須哽咽怨頻年,且博閒時共黯然。裊蕩爐熏梅過雨,淒涼扇影菊堆鈿。朝陽照檻收銀靄,華燭烘簾散黛煙。自卸殘妝覓嬌婢,宵分還佇畫屏前。

其三
相逢若與訴平生,似覺貪痴畫不成。身與塵埃俱泯沒,君真冰雪出聰明。非關棄擲應無碍,猶托恩仁反自驚。孰遣瞢騰亭午夢,隔簾鸚鵡喚茶聲。
其四
秋去江南物候佳,蓉枝桂蕊互清諧。卻還昨淚分鸞袖,翻喜新塵集鳳鞋。豈有斷簪敲雨夢,也無殘酒靜風懷。空庭屧響憑誰憶,凉月姍姍弄古槐。
其五
槐榆又見發新枝,故篋塵封更檢之。雁影同灰慚宿諾,鸞箋獨在悔題詩。匆匆鉛墨嬋娟字,脉脉題紅訣絕辭。回首淒然成斷夢,此生寧得幾尋思。
其六
漫云心媔J穠春,未許閒愁入夢痕。况我鬢絲殊改昔,而君兒女又添新。十年塵土迷前迹,一點清燈即故人。灰冷檀芬心字篆,苦無餘念可重温。
其七
追隨顰笑更何期,春浦潮添酒醒時。舊槳人歸桃葉渡,新雛燕乳杏花枝。蘭情似訝匆匆見,水盼聊紆惘惘思。背立風前裙帶冷,南雲淒斷鳥飛遲。

為陳乃乾題沈三白印章
曾經滄海難為水,塵夢温時不駐春。故黛芸香總消歇,新枝華萼可重芬。翻徵玉筯綢繆共,誰見青衫涕淚頻。五柳園中一宵火,棲鴉無處吊斜曛。

新枝華萼可重芬: 有其姬人華萼女史小印。

故都   二首

其一
千秋王氣塵沙堙A收拾今成婪尾都。紫陌沉陰何晼晚,朱門斜日已蕭疏。居人猶說前朝盛,過客情知此殿虛。東去鳳城如塞色,春風開近海棠初。
其二
吾親為我昔移家,走讀乾河易歲華。老去伶官還貼戲,南來閒漢例參衙。街坊幾閱新朝貴,煤米都知舊帳佳。今日寂寥何所似,故侯門冷散饑鴉。

辛亥革命時,俞平伯十二歲,為避亂,全家由蘇州搬到了上海。俞平伯除了繼續讀古文外,又有系統地學習了英文和數學,他接受了大量新思想,新事物。 後來他有詩記錄此事:

從此神州事事新,再無皇帝管人民。紀年遠溯軒轅氏,又道崇禎是好人。

另一首寫道:

皕年編辮循胡俗,豚尾空教異國嘲。煩惱青絲今盡剪,光頭吃肉最逍遙。

1911年,俞平伯十三歲,開始讀"紅樓夢",後來他說:"當時他讀不懂,也不太感興趣,而且不覺得十分好",13歲的男孩不能讀懂"紅樓夢",是合乎常情的 ,那時他心目中的書是"西游記","三國演義"之類。

1915年在北京大學,在國學大師黃侃指導下,正課之外開始讀清真詞。後來,他在清真詞釋 。  序說:"我小時候於詞亳無了解,最大困難為讀不斷,詩非五言定七言,詞狺ㄤM了"。 這是舊日讀書人普遍遇到的困難,因為邪侁簧悇O沒有標點。 現在的讀書人似乎對詞的斷句倒不成問題,其實讀古書的能力更是差了。

1917年,胡適發表了(文學改良芻議)。蔡元培任北大校長,推行學術自由,兼蓄並包,演說中諄諄告誡大學生說"大學生當以研究學術為天職,不當以大學為升官發財之階梯"。這年 ,陳獨秀被聘為北大文科學長,他發表的(文學革命論)中提出:"推倒雕琢的,阿諛的貴族文學,建設新鮮的,立誠的寫實文學,推倒迂誨的,艱澀的山林文學,建設明了的通俗的社會文學"。俞平伯對寫白話文是積極響應的 ,對這些言論是十分贊同。俞平伯這一時期是他新舊思想交融,既寫新詩,又開始寫新詩。 可惜狻韝摮瓷A留下的舊體詩不多。 這年秋天他寫的一首"秋夕言懷"珝N外地保存下來。 1973年將六十年後,俞平伯重讀這首偏偏能夠留下來的詩很有感觸說:"晚年重讀少作,感慨繫之"。

颯颯秋風至,涼氣入庭幃。燈光照我讀,廢讀起長思。思多難具說,對卷略陳辭。生小出吳會,雛發受書詩。頗自不悅學,督責荷母慈 。十歲畢五經,未化鈍拙姿。後更遭鼎革,十七來京師。野里無言儀,自愧貴家兒。入學經三載,遠大豈遑期。身心究何益,唯有影衾知。繁華不足惜,所惜在芳時。先我何所繼,後我何所貽 。愛輕令慧照,感重心自衰。既懷四方志,莫使景光追。君子疾沒世,戒之慎勿嬉。勉力信可真,長嘆亦何為。

1917年,俞平伯與舅舅許引之的女兒許寶馴結婚。夫人(許寶馴,字長環,後來俞平伯又改其字為瑩環)比他長四歲,自幼受良好教育,填詞度曲,詩,書,畫無一不通。又是位賢妻良母 ,伉儷情深,一生照顧俞平伯,二人從未紅過臉,吵過架。他兩的婚禮,老師黃侃,許德珩,傅斯年都來到賀。

五四新詩人

1918年俞平伯開始寫新詩,處女作有"奈何"和"春水",但內容一般,似乎還未有完全脫離舊詩詞的影響。 同年11月,新潮社正式成立,這是一個反對封建倫理和封建文學的新文化團體,俞平伯被推為該社幹事部書記。此後俞平伯寫了不少新詩,先後出版有"冬夜","西還","憶"幾個詩集。

1920年,俞平伯從上海乘輪船赴英國留學,同行有北大同學傅斯年。船上生活單調與孤獨,一路上做新舊體詩寄給夫人,其中二首題為"身影問答",反映他思念夫人之情:

身逐曉風去,影從明鏡留。形影總相依,其可慰君愁。
顏色信可憐,余愁未易止。昨夜人雙笑,今朝獨對此。

在船上的旅途中,也許是難耐的寂寞和相對完整的時間,讓他開始細讀他十三歲時不愛讀和讀不懂的紅樓夢。 在倫敦只住了13天,便又乘日本郵船啟程回國,船還在大西洋上飄搖,俞平伯做了一首新詩,題為"去來辭",開頭幾句是:

從這條路上來。
從來的路上去。
來時是你,
去時還是你!
想了甚麼,
忙忙地來?
又想些甚麼,
aa地去?
要去,
何似不來;
來了,
怎如休去!
去去來來,空負了從前的意。


由此可見,俞平伯心堿O十分矛盾的,也覺得此次赴英留學是毫無意義的。
3月中,船剛過直布羅陀海峽,還沒到馬賽,俞平伯又寫了一首題為"庚申春地中海東寄"寄給夫人:

長憶偏無夢,中宵悵惻多。遞迢三萬里,荏苒十旬過。離思閒中結,豪情靜媬i。燕梁相識否,其奈此生何。

在船上一路東歸,一邊做詩填詞,4月5日,俞平伯填了"玉樓春"一闋遙寄夫人 ,題目即"和清真韻 寄環" :

畫畫草草隨人住,形影相依無定處。江南人打渡頭橈,海上客歸雲際路。   消愁細把愁重數,執手正當三月暮。今宵悄對杏花天,那日雙看楊柳絮。

從英國回來後,除了不斷寫詩,寫文章,更認真投入了對紅樓夢研究。他與顧頡剛討論紅樓夢的通信已積攢了很多,最後編成為"紅樓夢辨"。他希望此書能幫助讀者對於此部作品有更進一層的了解 ,認識紅樓夢的廬山真面。他希望書的刊行把讀者的眼光從高鶚的意思回到曹雪芹的意思。 1923年4月,"紅樓夢辨"由上海亞東圖書館出版,俞平伯時年二十四歲。

1922年7月,俞平伯東行橫渡太平洋,赴美國舊金山,芝加哥,華盛頓作教育考察,11月到達加拿大的酯舋堙A開始回航返國。 11月6日在船上做了一首七絕,題為"太平洋歸舟":

無際雲寒撥墨鮮,長風撼海亂於煙。莫嫌後浪催前浪,顏色蒼蒼似往年。

11月16日離吳淞口還有兩日的旅程,俞平伯又得七絕一首:

家山傍到夕陽紅,寒夜滄波色愈濃。清夢隨人最多事,醒來猶自話喁喁。

這詩略有近鄉情更怯的味道。 11月18日,船終於停泊在吳淞口,俞平伯做了一首新詩,題為"西還前夜偶成":

船兒動荂A
只我最愛睡,
一天要睡去大半天。

船兒泊荂A
只我睡不荂A
一夜睡不到小半夜。

1923年7月未,俞平伯約同朱自清一起去南京四日遊,印象最深,最值得說的當然是秦淮河。還各自相約各寫同題文章一篇,即"槳聲燈影堛滲陴a河"。兩位都是散文巨擘 ,各有不同的立義和風格。只見相同題目,有的說俞平伯作,有的說朱自清作,竟鬧出笑話來。

俞平伯還寫了一首詩,題目為"癸亥年偕佩弦秦准泛舟":

來往燈船影似梭,與君良夜愛聞歌。柔波猶作胭脂暈,六代繁華逝水過。

1928年,俞平伯應聘往國立清華大學任中國文學系講師,他初到清華園時,得詩一首,題即為"初到清華園" :

駘蕩風回枯樹林,疏煙微日隔遙岑。暮懷欲與沉沉下,知負春前爛漫心。

又有"清華早春" (所居南院門外即目):

餘寒疏雪杏花叢,三月燕郊尚有風。隨意明眸芳草綠,春痕一點小橋東。

1937年,俞平伯搬回到老君堂的古槐書屋,從此時開始,他兩夫婦在此渡過了整個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文革以前的歲月,直至夫婦二人雙雙到幹校勞動為止。 此年12日13日南京淪陷,國民政府首都陷落,正是日寇氣焰萬分之時。 俞平伯得知後思緒萬千,寫下了寄題南京莫愁湖一聯:

依稀蘭槳曾游,只而今草長鶯飛,寒艷不招春飽C
嘆息勝棋難再,又何論龍盤虎踞,傷心付與秋煙。

1946年,俞平伯應吳玉如的邀請,去了一趟天津,為學生做了"詩餘閒評"的講座,由吳玉如之子吳小如筆錄。他受到吳的盛情款待,為表謝意,離開天津時 ,賦詩一首(天津贈吳玉如先生):

十載京塵永,今玆喜出游。梅陰才入夏,客髟丐(髟丐合為一字)屢經秋。邂逅苔岑樂,縈紆家國憂。深慚懸榻意,珍重為君留。

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逝世。俞平伯的心情是無比悲痛的。 8月26日,俞平伯到清華大學參加朱自清的追悼會,並送一副挽詞:

三益愧君多,講舍殷勤,獨溯流塵悲往事。
卅年憐我久,家山寥落,誰損微力慰人群。

1950年6月,農歷五月初五,俞平伯做了首詩,題為"庚寅端陽重讀佩弦兄遺文":

窣地帘波綠間紅,橫枝花艷玉玲瓏。苔蕪三徑迷前[,鄰笛黃壚感嘆同。

朱自清曾寫過一篇題畫的文章給俞平伯看,此時正值佳節,他重讀此文,感慨萬千,想起摯友不該如此早亡,頓時有聞鄰笛,黃壚腹痛等感觸。此詩看似簡單,平淡 ,實傷痛至深。

新中國成立後,俞平伯一直在北京大學任教授。 1951年俞平伯寫了首題為"度遼"的七律 ,是歌頌抗美援朝,和感嘆自己無力荷槍過鴨綠江的感嘆。

幻眩魚龍島霧腥,連天兵氣耿欃槍。萬家煙火真平壤,百姓流連去漢城。為援鄰封紓急難,須將群力衛和平。騫空駕海無前[ ,慚愧終童說請纓。

又寫了"新邦"都是歌頌新中國。他積極向上,寄望教育下一代,自己雖年愈半百 ,猶需加緊學習。

此後興邦事可期,三年十載未云遲。國修工藝開新面,野動耕鋤改舊規。雞鶩繁滋疏果綠,奢靡屏[舶來稀。樹人本計為文教 ,炳燭還宜學習時。

1953年,俞平伯參加了國慶游行後,觸景生情,想起了當年"五四"參加請願游行的情景,aa已是三十五年。他將一首於1951年國慶紀事雜齯韋鼓爾盓嚗g ,並題為"1953年國慶日紀事",發表在1954年10月27日香港大公報,最後定稿為:

腰鼓淵淵不住聲,神州新運保和平。紅旗招展西風堙A輕燕飛車浴日明。
遠友重洋異域人,工農群眾大翻身。都來京國冠裳會,五載經營氣象新。
鐃鈸旌旗列隊新,觀台士女燦如雲。玉人亦在憑欄際,笑我風塵鞅掌身。
記得前游我似孩,為誰請願洛陽街。卅年彈指陰晴變,霜鬢欣然逐隊來。
兒悰猶自未全銷,露夕觀燈又一遭。金闕新妝珠貝細,恍如花炮鬧元宵。

1955年5月,俞平伯以全國人大代表身份,一行多人到浙江杭州縣進行考察,行前填了一闋"蝶戀花",題為"乙未四月初四倚裝贈內":

今日東城閒趁步,明日勞人,又向天涯去。陋巷蝸居頻爾汝,廿年不到江南路。   燈側離衷聊共語,料理征衫,細檢還愁誤。小別應憐湖上旅,與誰共聽瀟瀟雨。

自注云: 昔年在杭州,君有聽雨之句。 短短的小別,就行前夫人的為他治裝,竟也引起了他吟齯尿部A可見他的詩人氣質是很難改的。
5月27日,俞平伯一行抵達杭州,坐船去湖樓訪舊,歸舟中又得一絕句,題為"湖船悵望":

南屏淒迥沒浮屠,寶石娉婷倩影孤。獨有青山渾未改,濕雲如夢畫西湖。

俞平伯當即把此詩抄寄給夫人 。

俞樾 孫   俞陛雲 曾孫   俞平伯

本站旨在弘揚和傳承源遠流長之中國文化,網頁內容或有轉鈔各名家著論。如有謬誤及冒犯著作權益,請即指正,自當修改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