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書堂

莫嫌舊學偏新學

心遠廬

不薄今人愛古人

主頁


韻海遺音   詩餘閒拾     主頁     每期文學作品介紹

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49)   本期第五頁

域外詩詞選讀   之十一    更多

日本   森川竹磎   (一)

森川竹磎(1869明治二年~1917大正六年),名鍵(又名鍵藏),字雲卿,別號鬢絲禪侶。他出身於日本封建時代富貴之家,是德川幕府下總(地名)藩主森川氏之後裔,自幼從名儒學漢文,十八歲與同門創辦鷗夢吟社。竹磎喜愛填詞,二十歲投森春濤門下,與槐南成為師兄弟。由於明治維新浪潮冲垮德川幕府的封藩世襲制度,森川氏到竹磎一代宣告結束。二十三歲時與一婢女相戀,終因貴賤懸殊,難成眷淑,使他抑鬱多愁。後與槐南之妹孝子結縭,但在倚聲填詞中猶不忘此段往事。他以家道中落,對現實不滿,詞中常以末路王孫自居。他是站在遺民立場來看德川氏之衰亡,明治維新之興起。於是絕意仕途,只想做個詞隱。由於家道破落,坐吃山空,只好在偏僻的大久村築草堂名曰鵑台」,决心做個幕府遺民,把自己一生寄托於倚聲填詞了。迨至大正二年(1914年),東瀛詞學已衰落多時,可是竹磎仍抱殘守缺,獨自創辦《詩苑》月刊,登載明治以來漢學家所作詩詞和文稿。他一生填詞六百餘闋,並校訂詞譜,有《詞律大成》二十卷,附《大曲》一卷。畢生精力為倚聲之學,直到病篤猶堅持編成最後一期《詩苑》,附印《斷腸集》,乃親友,門人悼念他的挽章。這種死而後已的治學精神是值得欽敬,所以神田喜一郎稱他為日本惟一詞學家。可惜他除了青年時自印《得閑集》等僅有二三十首詞一小冊外,生平所作大量詩詞並未編輯成集。

森槐南,高野竹隱,森川竹磎 三家詞,只有槐南有印本,明治四十四年出版《槐南全集》二十八卷中有詞一卷,九十四闋。竹隱,竹磎 在日本並無專集行世。此三人是十九世紀日本詞學黃金時代之瑰麗奇葩,深受晚清詞家的影響。

酷相思
竹奡暙a愁暗訴。更鸚鵡,簾前語。記庭院,深深鵑叫處。一聲也,催春去。兩聲也,催春去。    春夢依稀前度渡。又羅綺,吹塵路。奈難拾心歡飄似絮。香消也,瀟瀟雨。魂消也,瀟瀟雨。

此詞作於明治二十一年,竹磎二十歲。當時槐南亦填此調。其時竹磎初學倚聲,兩人皆喜清代郭麐詞之風格,同效其體制。槐南評此詞云:五代兩宋各家詞俱未寓目,而信口填腔,具體乃爾,非有夙慧,孰能至此?

森槐南

酷相思  雨中有念

燕子輕顰鶯暗訴。更百舌,橫塘路。正江水無情堪恨處。潮上也,流花去。潮落也,流春去。    煙艇濛濛桃葉渡。剩楊柳,青青路。早休管,飄零泥媯間C晨也聽,瀟瀟雨。昏也聽,瀟瀟雨。

暝織春愁千萬縷。但攪做,煙無數。記儂本東臺山下住。此時節,看花去。此時節,聞鶯去。    古寺鶯啼花滿樹。問多少,樓臺處。奈離索,如今空閉戶。晨也聽,瀟瀟雨。昏也聽,瀟瀟雨。

梅子黃時雨
庭院深深,正梅子漸黃,成暝絲雨。看竹長蕉舒,一般如許。唯石榴花紅幾點,動人春色微微吐。香消處。酒也易醒,歡也難聚。    鸚鵡。簾前私語。更黃昏漸近,琴韻遙度。到夜分瀟瀟,滴聲悽楚。幾處簷前敲夢破,可憐無計催愁去。愁千縷。散來做煙無數。

此詞載明治二十二年七月鷗夢新志四十三集。竹磎二十一歲。

百字令  夜坐有感,填此自題小照後
淡然如水,只娟娟日夕,此君為客。便此千竿修竹堙A辟作酒天詩國。酒可消愁,詩能遣悶,底事嗟蕭索。春風秋雨,省他多少尋覓。    爭奈感觸無端,風流雲散,文苑淒涼極。此恨年來牽不斷,幾度向空嗚唈。知己難求,故人不見,我意除天識。竟然消瘦,近來何限情迫。

此詞載明治二十二年八月鷗夢新志四十三集。

此君:指竹。 世說新語任誕篇:王子猷(徽之)嘗暫寄人空宅,便令種竹 。或問:暫住,何須爾?嘯傲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無此君。

長亭怨  秋柳
又吹暝,漢南微雨。瘦影無多,奈何悽楚。一桁西風,緊梳衰鬢尚如許。盡堪憐惜,鴉數點,長亭暮。暮色入蒼煙,漸慘月淒風無據。    千縷。是藏鶯蔽燕,嫋嫋春風時序。重來那耐,只牽得,消魂情緒。便如今,再到章台,怕姿韻,摧殘冷露。奈滿耳蟬聲,猶向斜陽低訴。

漢南:庾信枯樹賦:昔年移柳 ,依依漢南。今看搖落,淒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章台:全唐詩話:韓翃有寵姬柳氏從辟淄青,置之郡下。數歲寄詩曰:章台柳,章台柳,顏色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柳答曰: 「楊柳枝,芳菲節,可恨年年增離別。一葉隨風忽報秋,縱使君來豈堪折!」

點絳唇  湖上夜歸
月氣惺松,一風吹作聲悽楚。個中秋趣。那似蓮心苦。    漠漠新涼,香遠煙迷渚。眠鷗鷺。夜深沈處。閑夢能成否。

此調為苿莉吟社課題,槐南,竹隱同賦。載明治二十二年九月鷗夢新志》。
湖上:東京上野不忍池,又名西湖。

轉應曲
促織。促織。聲在床邊轉急。金鳧煙燼沈香。燈影迷離夜長。長夜。長夜。數盡丁丁漏也。

此詞載明治二十二年十月鷗夢新志》。
促織:蟋蟀之別名。古詩十九首:明月皎夜光 ,促織鳴東壁。

滿江紅  哭奠森髯先生墓下
天道如何,將此恨,向誰言說。喚難醒,莊周昔者,夢為蝴蝶。短句早成今日讖,青山添個詩人碣。叫千回 ,魂魄不歸來,香煙結。    風中柳,淒傷別。窗外雨,還嗚咽。見遺詩滿壁,九回腸裂。春水香魚休再唱,桃花亂落紅飄瞥。料明年,三十六灣頭,鵑啼血。

森髯:森槐南之父,森魯直別號春濤。明治初,日本著名漢詩家。(清)俞樾(俞曲園)東瀛詩記云:森魯直字希黃 ,著有春濤詩鈔又云:希黃美鬚髯 ,一時有森髯之稱。竹磎是森春濤之門人。春濤故世後,其女孝子嫁竹磎為妻。
莊周昔者:兩句用莊周夢蝶典故。按:森髯絕筆詩云:七十一年一夢非 ,茶煙禪榻倚斜輝。兒曹若問三生事,蝴蝶花前蝴蝶飛。
春水香魚四句:森春濤為詩喜效清初袁枚與王士禎體。十七歲時作岐阜竹枝詩 。頗負盛名。其第一首云:環郭皆山紫翠堆,夕陽人倚好樓台。香魚欲上桃花落,三十六灣春水來。

疏影   同槐南先生分白石道人自度腔,用其原韻,題寧齋《出門小草》後。
收珠拾玉。好出門一笑,何處投宿。郭外人家,殘臘無多,梅花笑倚修竹。招邀謾說青山遠,二十里,朝昏南北。想紅塵 ,紫陌迎年,那似個儂幽獨。    古寺淒然吊古,馬蹄正踏雪,池漲新綠。更曳吟筇,追趁新晴,訪遍疏籬茅屋。情深一往酣嬉極,又唱出,竹枝新曲。最可憐 ,客堜蛬謘A頓覺淚華盈幅。

此調為姜夔自度曲,字數皆應與原作相同。結尾句姜詞是:已入小窗橫幅日本填詞史話引竹磎詞下缺印一字 ,夏承燾選校域外詞選頓覺淚盈幅五字句 ,與姜詞定格不符。今據詞意補字。

此詞載明治二十三年春鷗夢新志》五十集。竹磎二十二歲。

寧齋:野口寧齋,森魯直門人。明治二十二年歲暮至東京近郊熊古旅游十餘日。行前作《出門放歌》七古長詩。歸來將其在熊古所作詩,印成小集。名曰:《出門小草》。
出門一笑:黃庭堅《山谷全集
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會心為之作咏》詩:「坐對真成被花惱 ,出門一笑大江橫。」
個儂:猶言此人。
古寺淒然吊古:寧齋有《熊古寺懷古》詩。(見下)
客堜蛬謒漭y:指寧齋在熊古作挽森魯直長詩(凡百八十四句,九百二十字。)前有小序云:「春濤先生以己丑十一月二十一日易簀 。余垂髫通謁,恩遇多年,父執誼篤,情比葭莩,而不料有今日也。令嗣槐南君哀毀過禮。余朝昏過從,何忍遽志痛焉。越庚寅一月八日,當卒哭之辰,余偶在熊谷,乃焚香設位,恭奠長古一篇 ,哀見乎辭。」

森槐南  

暗香   讀野口寧齋出門小草,用白石道人韻 ,即題其後,同作磎作
數峯青色。拖綠蕪夕照,山歌樵笛。歲暮出門,殘雪鴻泥細尋摘。知爾吟情大好,敢孤負,奚囊枝筆。忽示我,一卷烏絲,雄奪古人席。   詩國。喜不寂。使擊節感嘆,慘淡功績。挹之不竭,泉湧才思寫長憶。儂亦當年駐馬,熊古寺,花寒苔碧。愧草草,歌一曲,未曾做得。

此詞作於明治二十八年新春,槐南二十八歲。同時並題七古詩一首(見下)。竹磎填《疏影》詞調,亦用白石韻。

短歌一章題野口寧齋《出門小草》
出門不過二十里,刊詩亦止十餘紙。君豈燕雀蜩鳩心,寧齋主人笑而已。以多為寶非吾徒,雖少亦貴明月珠。此珠只許才子握,世間何限黃金奴。荊高市上筑聲破,狂歌甘受錢神唾 。營營蠅蠅笑煞人,掉頭欲向青山卧。青山在望梅花招,月林影散鐘蕭蕭。馬蹄春雪熊古寺,沉吟盡傾酒半瓢。人生樂是稱意處,何必遠穿亂雲去。可行便行休便休 ,詩成不借山靈助。若問梅花何以佳,一枝只取幽賞諧。明知詩是窮人具,奚妨性情與俗乖。我聞頓消京洛念,開卷忽驚萬丈焰。始識君才不可量 ,古之聶隱三寸劍。

野口寧齋  

熊古寺懷古
長風撼樹何烈烈,馬蹄三寸入春雪。我來憑吊古精藍,一鞭殘照磬聲絕。鐘樓何處雲茫茫,登殿不願禮空王。香火長存熊古寺,傳燈高揭蓮生坊。智劍消凝霜一拂,梅花擁墓魂仿佛 。石闕當門深筆題,南無阪東彌陀佛。阪東猛將何因緣,憐取紅顏美少年。痛淚霰飄青葉笛,殺聲濤咽翠華船。紅顏薄命傷朝露 ,富貴雲煙頓一悟。盛名之下難久居,長頸烏啄多讒妒。居然仗勢霍家奴,久已涎我田多租。駡座寧堪灌仲孺,保身敢學范大夫。嗟吁天下崖山覆,平家豪華亦轉燭。謾言別業刻鐮倉,葫蘆依樣終非福。戎衣脫卸新出家,果然鐵鉢生蓬華。馱經猶是當年馬,百戰回頭一嘆嗟。武甲山頭月皓皓,即心即佛無煩惱。古寺千年梅自香,英雄一著知機早。君不見,和田皛山皆人豪,功成翻斃笑中刀。叢碑埋沒不可掃,石馬人立蟲聲高。

金縷曲   寧齋將歸鄉,諸同人為餞于江上。餘以病不能赴,因譜此解以寄,即送其行。
楊柳青青色。更鶯花,滿城如錦,節將寒食。微雨夜來新霽了,綠水溶溶似拭。恰染出,早櫻紅濕。蝶板鶯簧春若許,好風光 ,誰忍成虛擲。君底事,別離急。    當時歡笑相逢夕。那解道,西窗話雨,別時淒惻。腸斷關山千里路,縱聽鵑啼鴂泣。鷓鴣也,喚君留得。未必不如歸去好,想淒然 ,駐馬空長憶。回首望,暮雲碧。

此詞載明治二十三年四月鷗夢新志》五十一集 。野口寧齋於四月中旬歸諫早故里,東京詩友為之餞別並賦詩詞。  

楊柳青青色: 王維詩: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西窗話雨: 李商隱詩: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不如歸去:華陽國志蜀王本紀:蜀人以杜鵑為悲望帝,其鳴聲為不如歸去

森槐南  

金縷曲   一夕酒酣耳熟,有懷寧齋,倚聲以寄。
春夢拋空罷。消盡我,零愁碎苦,向杯多謝。莫酹劉伶墳上土,到底人間世也。免不得,絮飛萍化。為爾一歌將進酒,較汪倫,潭水情多寡。君所謂,謫仙亞。   瓊樓賒酒無人借。十日飲,塵中大樂,卜何辭夜。夜雨星岡還秉燭,信道平生善罵。才博得,酒人聲價。胡蝶忽然飄不見,滿天涯,芳草青隨馬。醉而別,謾悲咤。

明治二十三年四月間,野口寧齋歸諫早故里,槐南寄以此詞。

星岡:槐南家園有
星岡茶寮野口寧齋離東京歸諫早前二日,槐南曾在星岡茶寮」招宴詩友,為寧齋送行,詩中有句云:小雨來時簾忽綠,落花多處屐皆紅。
平生善罵: 漢代灌夫每行酒,善罵座,得罪權貴。

朝中措   月夜憶亡友田中竹陰
碧天如夢月如煙。夜色最淒然。新雁鳴過雲外,有人瘦倚阑干。    病余何耐,暗愁萬縷,追憶當年。怊悵玉樓高處,今宵應有星寒。

此詞作於明治二十三年秋,竹磎是年六月患病至秋方痊,九月中作病起懷人詩,小序云:入夏卧病頻死者再,中間旬餘,惛然如夢,至三匝月,始能强起,與故人不得相見者久矣。

日本三家詞箋注


原忠成(1829-1867),字仲寧,號伍軒,又號尚不愧齋。水户(今茨城縣)人。江户末期文學家。著有尚不愧齋存稿

送仙台岡鹿門
西風拂袂馬蹄寒,臨別今朝淚未乾。大喜交情堅似漆,長嗟世態倒如瀾。防夷誰劃千年計,當路人偷一日安。君去休言知己少,平生惟有寸心丹。

這是作者送別岡鹿門時所作。岡鹿門,即岡千仞,日本著名學者,詩人。作者表達了兩人之間深厚的情誼,以及對友人遠去時依依不捨的真摯感情。

金木相觀(1829-1871),字喜卿,號摩齋。今島根縣人。江户末期文學家,詩人。著有樂山堂詩鈔

石屏主人招飲分韻
春盡羈心轉寂寥,幽期偶遇故人邀。盤中佳饌貓頭笋,檻外清陰鳳尾蕉。詩伴大都乘舫至,棋僧時復隔橋招。黃昏紫蟹爭攀砌,使識籬根通瞑潮。

這是一首應邀飲酒後的應酬之作。詩中表現了主人的盛情和宴飲時僧人淡雅的菜餚,在平淡的描寫中,展示了主人生活清寂的一面。

堤正勝(1827-1892),字威卿,號靜齋。伊豫(今愛媛縣)人。明治時朝著名學者,文學家。著有靜齋文集等。

國姓爺
抵死回天志豈空,移軍孤島氣愈雄。中原芳草飽胡馬,南渡衣冠仍故宮。乞援包胥徒灑淚,渡江祖逖竟無功。偏安八十年神鼎,繫在一家興廢中。

這是一首歌頌鄭成功的詩。民族英雄成功在其父鄭芝龍降清之後,繼續抗清,南明唐王賜姓朱,人稱國姓爺。在南明永歷二年(1648)至十二年(1658)的十年的時間媥G成功四次向日本請求援兵 ,未能成功,最後還是依靠自己的力量收復台灣,兩年後病逝。鄭成功被後人稱為真正的民族英雄。作者歌頌鄭成功的事迹,同時為他的英年早逝感到惋惜。

移軍孤島句,清順治十八年(1661),鄭成功率軍驅逐侵占台灣的荷蘭殖民者。   南渡衣冠句,鄭成功南渡台灣後,依然保持明代朝廷的正統。   包胥,楚昭王十年,吳國攻破楚國。申包胥到秦國乞師,依於庭墙而哭,

日本漢詩精品賞析


日本   橋本綱紀

雜感二首選一
義憤孤忠世所捐,丹心久許遠蒼天。眼前坎坷吾無怨,身後姓名誰有傳。去國屈原徒著賦,投荒蘇軾喜談禪。疎慵非怕先鞭著,午夜聞雞悄不眠。

橋本綱紀,生於仁孝天皇天保五年(清道光十四年,公元一八三四年),卒於孝明天皇安政六年(咸豐九年 ,公元一八五九年),字伯綱,號景岳,又號藜園,反對幕府獨裁统治,因死獄中,有《藜園遺草》。(時德川幕府主德川家茂為第十四代幕府將軍。安政六年,有安政大獄 ,綱紀即死於此年獄中。

案:後陽成天皇慶長三年(明萬曆二十六年,公元一五九八年)统一日本之豐臣秀吉卒,五年(公元一六零零年)德川家康稱霸,八年(公元一六零三年)天皇任之為右將軍及征夷大將軍 ,德川家康建立德川幕府,專政,自此年起至孝明天皇慶應三年(清同治六年,公元一八六七年)第十五代將軍德川慶喜交還政權止,凡二百六十四年。一八六七年,明治天皇即位,翌年 ,改元明治,是為明治元年(清同治七年,公元一八六八年。) 德川幕府時代即江戶時,後此即入明治維新時代,此時代以歐美文化為本,以前之中國文化全部棄廢,明治五年,(清同治十一年,公元一八七二年,將琉球正式併入日本版圖,六年 ,用公元紀年,又明年,入侵我台灣,十二年(光緒五年,一八七九年)廢琉球藩,設冲繩縣。十八年(一八八五年)立內閣制,伊藤博文為第一屆內閣。二十七年,占朝鮮王宮 ,與中國有甲午之戰,占我旅順,二十八年(光緒二十一年,公元一八九五年)又占威海衛,與我訂馬關條約,占台灣,以軍政統治。三十三年(光緒二十六年,一九零零年,與七國聯軍入我京城 ,慈禧西徙。三十七年(一九零四年)與俄在中國領土內開戰。三十八年(一九零五年),伊藤博文於哈爾濱車站為朝鮮志士安重根所殺。四十四年(宣統三年,公元一九一一年),為明治最後一年 ,翌年,大正天皇即位,我中華民國亦於是年為元年。

先鞭著: 《晉書・ 劉琨傳》:「與范陽祖逖為友,聞逖被用,與親故書曰:『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又《 祖逖》:「與劉琨俱為司州主簿 ,情好綢繆共被同寢,中夜聞荒雞嗚,蹴琨覺,『此非惡聲也。』因起舞,並有英氣。每語世事,或中宵起,坐相謂曰:『若四海鼎沸,豪傑並起,吾與足下當相避於中原耳。』」

網主附:  

安重根

伊藤博文

西元1895年4月17日,清日兩國簽訂《馬關條約》,甲午戰爭戰敗的清帝國放棄臺灣與澎湖之主權,並讓予日本帝國。同年11月18日,日軍正式消滅臺灣民主國,臺灣正式進入日治時代。西元1945年8月15日,日本昭和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並且簽署《終戰詔書》,中華民國政府於同年10月25日代表太平洋戰區盟軍接收臺灣,50年日治時期正式結束。

日本於1910年8月強迫韓國政府簽定《日韓合併條約》,正式吞併朝鮮半島,設立朝鮮總督府,進行殖民統治。日本將韓國王室封為日本貴族,逼迫高宗退位,冊立純宗。從此時至1945年,日本殖民統治朝鮮半島。

日本   成島弘

香港
層層巨閣競繁華,百貨如邱人語譁。此際誰來買秋色,幽蘭冷菊幾盤花。

成島弘,生於仁孝天皇天保八年(清道光十七年,公元一八三七年)卒於明治天皇明治十七年(光緒十年,公元一八八四年)字保民,號柳北,有柳北詩鈔。

一八四二年,日仁孝天皇天保十三年,英侵我國,逼訂《南京條約》,占香港,借九龍新界地。時成島弘五歲,其游香港於何年無考。自一八四三年起,香港總督有砵甸乍(至一八四四年),戴維斯(至一八四八年),文咸(至一八五四年),寶寧(至一八五九年),羅士敏(至一八六五年),麥當奴(至一八七二年),堅尼地(至一八七七年),軒尼斯(至一八八二年),寶雲(至一八八五年)九位。觀其詩,氏(成島弘)游此時,港已為英統治四十三年矣,其繁盛可知也。

日本   龜谷行

曝書
英雄愛劍美人鏡,迂儒愛書書為命。曝書殷勤戒小奴,塵埃可拂蠹可驅。古人精神鍾文字,人若污之招鬼誅。奴云先生愛書卻不讀,書中有鬼鬼應哭。

龜谷行,生於仁孝天皇天保九年(清道光十八年,公元一八三八年),卒於大正天皇二年(民國二年,公元一九一三年),字子藏,號省軒,有省軒文稿省軒詩稿咏史樂府等書。

鬼誅: 莊子庚桑楚:為不善乎顯明之中者,人得而誅之;為不善乎幽闇之中者,鬼得而誅之。

日本   宮島誠一郎

乙未二月十七日聞丁汝昌提督之死
同合車書防外侮,敢誇砥柱作中流。當年深契非徒事,猶記聯吟紅葉樓。

宮島誠一郎生於仁孝天皇天保九年(清道光十八年,公元一八三八年),卒於明治四十四年(宣統三年,公元一九一一年),字栗香,四歲學唐詩,十歲入興讓館,十三歲讀左傳,是年 ,作漢詩。其後參與擁王倒幕活動。幕府政治結束後,先後任明治政府宮內省爵位局主事,貴族院議員等職。宮島於詩壇甚有影響力,著有《養浩堂詩鈔》。

一八九五年,明治二十八年,光緒二十一年,(甲午之戰翌年)舊曆二月十七日,丁汝昌因於甲午海戰中,日軍撮B公島,海軍全隊被俘,不肯降而自殺。

同合車書: 《秦始王本紀》:「車同執,書同文。」防外侮,謂中日兩國防帝俄之侵而禦侮也。
深契: 一八九一年,七月,丁汝昌應邀乘定遠號率北洋艦隊訪日,泊東京灣,日本政府宴之於紅葉館事。時丁汝昌對日本官員之漢學修養頗予稱譽。宮島時職宮內省爵位局主事 ,參與接待丁汝昌之高級官員。其後日本侵華,戰於大東溝,汝昌死之,宮島壯其行事,亦暗寓其不贊成中日用兵之意。

網主附: 宮島誠一郎
 
乙未二月十七聞丁汝昌提督之死
同合車書防外侮,敢誇砥柱作中流。當年深契非徒事,猶記聯吟紅葉樓。

光緒十七年(1891)六月二十六日,清朝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帶"定遠","鎮遠"等六艘軍艦訪問日本的馬關,神户,橫濱等地。七月九日受到日本天皇的接見,七月十日,丁汝昌率各艦將令參加日本外相在東京紅葉館舉行的宴會,與日本詩人宮島誠一郎作詩唱和,成為詩友。光緒二十一年(1894),甲午戰爭以清朝海軍戰敗而告終,丁汝昌於乙未年(1895)舊曆二月十七日自殺殉國。日本有識之士感其犧牲之壯烈,給予很高評價。宮島誠一郎是當時參與接待丁汝昌的官員之一,詩中引用"敢誇砥柱作中流"七字,正是丁汝昌贈宮島栗香》詩中的一句。

王昭君
莫道丹青誤我身,拼將玉貌鎮胡塵。如何廊廟無良策,社稷安危付婦人。

詩中對王昭君的遭遇表示同情,對漢元帝的無能作出諷刺。

日本漢詩精品賞析




丁汝昌

 

 

 

 

 

甲午戰爭,日本稱日清戰爭,國際通稱第一次中日戰爭(First Sino-Japanese War),是大清和日本在朝鮮半島、遼東、山東半島及黃海等地進行的一場戰爭。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按照中國干支紀年,時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豐島海戰是戰爭爆發的標誌。最終大清戰敗,並於1895年和日本簽訂《馬關條約》。

丁汝昌(1836年11月18日-1895年2月12日),原名先達,字禹廷,亦作雨亭,號次章

1895年1月20日,日軍在山東半島榮成登陸,隨後,日軍從陸路攻克威海陸上炮台,海陸合圍北洋水師,丁汝昌與北洋水師殘部固守劉公島待援。定遠中日軍魚雷失去行動能力,北洋水師被迫炸毀旗艦「定遠」以免資敵,2月11日在威海英國海軍顧問鼓動投降獻艦,部份水師叛軍持械要脅,丁汝昌向日軍投降。後丁汝昌服鴉片自殺,享年59歲。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丁汝昌自盡符合日本的武士道精神,贏得了日本軍人的敬重。伊東佑亨以商船將丁汝昌遺體送回中國。另一說法是丁汝昌拒絕投降而自殺,後事托與英國人副提督馬格祿John McClure (admiral)。馬格祿、浩威等人以丁汝昌的名義起草了投降書,向日軍投降。

日本勝海舟曾為丁汝昌作祭文,並非傳說中丁汝昌是明治維新志士日軍聯合艦隊司令伊東佑亨的同學,而是因為丁汝昌在1886年和1891年曾經兩次率領北洋艦隊訪問日本。

日本 歷史年表 - 维基百科


日本   高島九峯

京都
酒醒危樓月未升,鴨崖一抹夜煙凝。沙流閃閃欄杆外,半浸春星半浸燈。

高島九峯,生於孝明天皇弘化三年(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一八四六年),卒年無考。有九峯詩鈔。公元七九四年,桓武天皇曆十三年,唐德宗貞元十年,首都由奈良遷都平安京(京都),日即進入平安時代(自此至一一九二年。前此為奈良時代,後此為鐮倉時代)。

自原始時代至大和時代為遠古至710年,710年至794年為奈良時代,794年至1192年為平安時代,1192年至1333年為鐮倉時代,1333年至1392年為南北朝時代,1392年至1573年為室町時代(其中又以1467年至1573年為戰國時代),1573年至1603年為安土桃山時代,1603年至1867年為江户時代,1868年至1911年為明治時代,1912年至1926年為大正時代,1926年至1989年為昭和時代。〕直至明治維新之第二年(1869年,明治二年)始將首都遷往東京,則京都為日本都城凡一千零七十五年,所謂千年古都也。平安京除即京都為名外,又稱西京,其建築全法唐代長安建築,形如棋盤,正中為朱雀大街直通南北。南北向九條大道,東西向十一,與長安無異。其奈良時代平安時代正為我國唐睿宗迄南宋光宗時代也。鴨川為流經京都市內之河流,兩岸遍立酒樓菜館。沙流謂浸於水中半透明之砂石。

(學海書樓 - 黃兆顯老師選講)  日本詩選講  完

夏目漱石漢詩   日本朝鮮越南詩選        韓國寓言傳奇       (學海書樓 - 黃兆顯老師選講) 

本站旨在弘揚和傳承源遠流長之中國文化,網頁內容或有轉鈔各名家著論。如有謬誤及冒犯著作權益,請即指正,自當修改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