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書堂

莫嫌舊學偏新學

心遠廬

不薄今人愛古人

主頁

    俞平伯詩餘閒評    吳小如談寫詩    許魂說詩    黃如卉詩與詩人   王力說詩詞格律          

古典詩歌寫作入門    (本欄據 1963年   吳玄濤先生古典詩歌入門編寫)     頁:  1.  2.  3.  4.  5.  6.  7.     詩韻集成     晚翠軒詞


(6/2010)

近體詩用對偶的規則 (一)

1) 律詩八句四聯,其中次聯和三聯必須要對偶,就是第三句和第四句對,第五句 和第六句對(照律詩平仄格式,次聯三聯的上下各句平仄原來就是相反對的),其餘 起聯和結聯可對可不對。前面說過絕句是截取律詩中的兩聯而成的,因此它的用對 偶位置就得看它是截取律詩的哪兩聯,如果截取起結兩聯的,那麽全首不用對偶,如果截取前兩聯的,則前二句不對仗,而後二句要對仗;如果截取後兩聯的,則前二句要對仗而後二句不須對仗;如果截取中間兩聯的 ,那就全篇四句都要對仗。排律一般是起聯結聯可以不對仗。中間無論有多少聯,一律要對仗。

2) 意義的對偶,最高的要是以同類的事物相對,如天文與天文相對,花木與花木 相對。其次都是鄰類相對,如天文與時令相對,衣服與器物相對,文事與文物相對。最鬆的便是只求詞性相對就行了,如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試以王維(觀獵)詩為例: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迴看射雕處,千里暮雲平。

上詩除了平仄押韻都符合格式以外,它的對偶位置也合式(三句對四句,五句對六句)。意義上亦相對,鷹,馬是禽獸類對;眼,蹄是形體對;新豐市,細柳營是地名對。只草,雪非同類相對 ,而屬鄰對。詞性亦盡相對,草,雪,鷹眼,馬蹄,新豐市,細柳營,均名詞相對;枯,盡,過,歸,均動詞相對;疾,輕,是形容詞相對;忽,還,是副詞相對。

3) 要避重複:
一) 避合掌 - 凡詞意複叠的對句,或者上聯對仗方式與下聯相同的兩聯,都叫 作"合掌",好比人的兩手,難分左右而同具五指,例如"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兩句一意,總嫌重沓呆滯,所以要避忌犯合掌。
二) 避用同字相對。同一字出現在出句和對句之中,這為近體詩對仗所不容許的。

全篇四聯都對仗的,例如杜甫的"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迴。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袞袞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亭濁酒杯。

結聯一般不用對仗,但也有用得極好的,如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若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7/2010)

近體詩用對偶的規則 (二)

對偶位置不正常的或者完全不用對偶的,這些算是變體,一般歸納為四種,現分別舉例說明如下:

1) 全篇不用對仗的:
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雲。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明朝挂帆去,楓葉落紛紛。   (李白 - 夜泊牛渚懷古)

移家雖帶郭,野徑入桑麻。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叩門無犬吠,欲去問西家。報道山中去,歸來每日斜。   (皎然 - 尋陸鴻漸不遇)

2) 次聯不對,却在起聯對,此法叫做(換柱對),又叫(偷春格,像梅花先偷春光而開放)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 籟此俱寂,遙聞鐘磬音。   (常建 - 題破山寺後禪院)

3) 次聯不對,全首只第三聯對。五律中常有之,例如: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笛中聞折□□色未曾看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闌。   (李白 - 塞下曲)

4) 起聯對,以下全不對。例如孟浩然的(田家元日)起聯是:"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

這埵A談一談用在近體詩中的對偶種類。大致上可以從內容和形式兩方面來分:

(一) 從內容來分:

1) 人名對
草生元亮徑,花暗子雲居。
子房本為韓仇出,諸葛寧知漢祚移。
2) 地名對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3) 史實對
歎鳳嗟身否,傷麟怨道窮。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葬古丘。
4) 天文對
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烟。
濕濕嶺雲生竹菌,冥冥江雨熟楊梅。
5) 時令對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6) 地理對
栁堤隨草遠,麥隴帶桑平。
沙場烽火侵胡月,海畔雲山擁薊城。
7) 鳥獸對
蟬聲集古寺,鳥影度寒塘。
殊方日落玄猿哭,故國霜前白雁來。
8) 花木對
一川花送客,二月柳迎春。
新水亂侵青草路,殘?猶傍綠楊?。
9) 宮室對
繡戶香風暖,紗窗曙色新。
關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聲向晚多。
10) 器物對
無人收廢帳,歸馬識殘旗。
大瓢貯月歸春甕,小杓分江入夜瓶。
11) 衣飾對
草潤衫襟重,沙乾屐齒輕。
燕山臘雪銷金甲,秦苑秋風脆錦衣。
12) 飲食對
釀成十日酒,味敵五雲漿。
酒似粥醲知社到,餅如盤大喜秋成。
13) 文事對
近書無便寄,新句與誰評。
童心便有愛書癖,手指今餘把筆痕。
14) 人事對
少婦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諸郎宴罷銀燈合,仙子遊回璧月斜。
15) 人倫對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名應不朽輕仙骨,理到忘機近佛心。
16) 形體對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珮空歸月夜魂。
17) 數字對
舞愛雙飛蝶,歌聞數里鶯。
有時兩點三點雨,到處五枝十枝花。
18) 顏色對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一水護田將綠遶,兩山排闥送青來。
19) 方位對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西島落花隨水至,前山飛鳥出雲來。
20) 干支對
不須愁犯卯,且乞醉過申。
迴日樓臺非甲帳,去時冠劍是丁年。
 

(8/2010)

近體詩用對偶的規則 (三)

(二) 從形式來分

1) 實字對(名詞,代名詞,動詞,形容詞,統稱為實字,餘為虛字):

雞聲茅店月,人迹板橋霜。
寒澗渡頭芳草色,新梅嶺外鷓鴣聲。

2) 虛字對
古牆猶竹色,虛閣自鐘聲。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3) 連用字對
縱橫一川水,高下數家村(反義連用字)
誰愛風流高格調,共憐時世儉梳妝(同義連用字)

4) 聯綿字對
苜蓿隨天馬,葡萄逐漢臣
薜荔惹?籠蟋蟀,芰荷翻雨潑鴛鴦。

5) 叠字對(又稱連珠對)
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袞袞來。

6) 雙聲對(兩字同發聲的,稱雙聲字)
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暉。
不為困窮寧有此,只緣恐懼轉須親

7) 叠韻對(兩字同收音的,稱叠韻字)
卑枝低結子,接葉暗巢鶯。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袞袞來。

8) 流水對(又叫走馬對,兩句相對,而又連貫成為一意,彷彿流水不斷)
此種對仗句法最妙,但亦最難。特多舉例句如下: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為容
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
可憐閨堣諢A長在漢家營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歎落暉
我已無家尋弟妹,君今何處訪庭闈

9) 倒裝對
野禽啼杜宇,山蝶夢莊周(順說應為莊周山蝶夢,杜宇野禽啼)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順說應馬蓮動漁舟下,竹喧浣女歸)
柳絮打殘連夜雨,桃花吹散五更風(順說應為連夜雨打殘柳絮,五更風吹散桃花)
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順說應為鸚鵡啄餘香稻粒,鳳凰棲老碧梧枝)

10) 錯綜對(兩句各字不是平行相對,而是參差相對,也稱(交股對)或(蹉對),
(犄角對):
舳艫爭利涉,來往任風潮(舳艫對風潮,利涉對往來)
裙拖六幅湘江水,鬢聳巫山一段雲(六幅對一段,湘江對巫山)

11) 掉字對(句中連用相同的字,往往兼當句對)
桃花細逐楊花落,黃鳥時兼白鳥飛。(桃對楊,黃對白)
鳥去鳥來山色堙A人歌人哭水聲中(去對來,歌對哭)

12) 互文對(兩句意思交互通用而又成對)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花徑不曾因客掃,而今為君掃;蓬門不曾為客開,
而今為君開)

13) 逆挽對(兩句先後倒叙而又成對)
迴日樓臺非甲帳,去時冠劍是丁年。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14) 句中對(也稱'當句對'或'四柱對':
萬水千山路,孤舟盡日情(萬水對千山,孤舟對盡日)
四年三月半,新筍晚花時(四年對三月,新筍對晚花)
赤葉黃花隨野岸,青山白水映江楓(赤葉對黃花,青山對白水,同時兩句亦成對)
山吐晴嵐水放光,辛夷花白柳梢黃(山吐晴嵐對水放光,辛夷花白對柳梢黃)

15) 隔句對(亦叫'扇對',上聯和下聯出句與出句相對,對句與對句相對):
縹緲巫山女,歸來七八年。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絃。
相思復相憶,夜夜淚沾衣。空歎復空泣,朝朝君未歸。

16) 假對(亦叫借對):
廚人具雞黍,稚子摘楊梅(楊借作羊才和雞對,此為借音)
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八尺為尋,兩尋為常,借以和七十成對,這是借
義)

上面所舉各種對偶方式,當然不是一種刻板限制,有些詩人常常擺脫這種束縛,反 而寫出許多佳句來。例如這種對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旛出石頭),以石頭對 江底,字面上是對偶,而在詞性上不相對。石頭就是金陵城名,這是專有名詞,而江 底非事有地名,但是我們仍然感覺到對得好。又如(閑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向是 朝往的意思,讀書堂三字成為一名詞語,故讀對向,詞性不對,但我們仍感受到讀書 堂用得很自然。大詩人杜甫,他用對偶就不受繩墨拘束,例如有這麼兩句:(竹葉於人既無分,菊花從此不須開)。竹葉和菊花,字面上對,但這堛漲佶迭A是酒名"竹葉青",意義上不對 ,但仍不失為好的對仗。


(9/2010)

題材與命題 (一)

中國古典詩歌所用題材是極為廣闊的。唐代白居易的詩,因其情事景物無所不備,被人稱為'廣大化教主';宋代蘇軾的詩,有人依它的題材分成七十九類之多。

依據題材的不同,機械地把它們歸納成為許多類別,難免有割裂題材之嫌,但是為 了便於初學者,使大家能夠知道一點關於題材的傾向,主要有那些方面,這未始不會沒有幫助的。

古典詩歌的題材大致上可以歸納為幾方面:

一) 有的歌頌民族英雄,或描述志士的英雄事迹;有的歌頌太平盛世,有的抒發故國之思的。
二) 有歌唱田園風光,或刻劃農人生活的。所謂(憫農詩)也可歸入這一類。
三) 有憑弔古迹的懷古詩;有歌咏歷史人物的?史詩;有遊覽寫景的山水詩;有記叙鄉土風俗的旅行詩。
四) 有禮讚抗禦外侮的,亦有非議黷武好戰的。唐代盛行的邊塞詩,往往在描寫邊 塞風光的同時,反映了戰士的艱S生活,亦屬於這一類。
五) 有表露男女互相傾慕的情歌;有夫妻離別互相懷念的(懷內詩)與(閨思詩);有歌讚堅貞不渝的女性的?事詩;有刻劃宮廷婦女悲苦生活的(宮詞)。姑總名之為愛情詩。
六) 有單純地描劃物類的體態性能的,或則借物來寄託某種志趣的。這類詩總名之 為咏物詩。
七) 有評論時政得失的議論詩,有反映民間疾苦的諷喻詩。
八) 其他還有親友離別的贈答詩,有自感身世遭際的咏懷詩,有抒寫閒情逸緻的閑適詩等。

其次,談一談命題。上古時代的詩,是沒有題目的,同時作者姓名也沒有或亡佚了。詩經三百篇,絕大部分無作者姓氏,現在我們所見的那些篇名,都是後世加上去的,大體上就採用首句或開頭兩字作為篇名 。漢代的(古詩十九首),作者姓氏也不可 考,同樣亦沒有題目,後人就拿每篇首句作為詩題了。(孔雀東南飛)這首長詩亦如此,另一選本上題為"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唐代詩人亦有這種風氣,像大詩人杜甫 ,有"宿昔","能畫","歷歷"等詩,亦都是取詩中頭兩字作為題名,實際上亦等於無 題,到了李商隱,寫了好多沒有題目的作品,他索性以"無題"為題了。另外題目上 用"雜詩"或"偶題"等字樣的,實際上也是無題詩。這種無題詩,大致上是由於作者不便命題或是不願命題,有意識地把題目隱晦了。


(10/2010)

題材與命題 (二)

除了無題外,詩人們命題方式約畧有下列諸方面:

一) 以體裁情調為題的 - 我們可以看到古樂府詩,有(長歌行),(短歌行),(挾歌行),(孤兒行),(箜篌引),(烏棲曲),(梁父吟),(長門怨),(明君辭)等等;題中的(歌),(行),(吟),(曲),(歎),(怨)等 ,它們是代表 着詩的情調,前人曾加以解釋說:"放情 謂之歌,紓徐暢發謂之行,委曲盡情謂之曲,悲如蟲鳴謂之吟,出情鋪事謂之篇,發 歌謂之唱,恚恨謂之怨,慨惜謂之歎,悲憫謂之哀,憂慮謂之愁,遙想謂之思,玩情謂 之弄,長言謂之咏,通乎俚俗謂之謠,誌喜謂之樂,分離謂之別,記叙始末謂之引。。。。"。唐以後的五七言古體常有叫做什麼"歌",什麼"行"的 ,就是源出於樂府古題的,同時也就稱為"歌行體"了。完全用詩體為題的,像"絕句",杜甫詩集中常有。又如 李紳的"憫農詩"二首,有的本子,題名"古風兩首",這也是以詩體為題。組詩的總題往往用詩體名稱(當然各篇中還有分題目),唐代元結有(系樂府十二篇),(補樂歌十首),白居易有(新樂府五十首),皮日休有(正樂府十篇)。

二) 擬作樂府的命題 - 魏晉以來的文人常有擬作樂府詩,一般就是襲用樂府古辭原題,另在題名上冠以"代"或"擬"字,有的便不加了 。鮑照寫過很多擬作樂府,例如有(代東門外),(代放歌行),(代東武吟),(代出自薊北門外),(擬行路難十八首)。。。。。等詩。擬作樂府的命題,較詳來說可分如下幾種方式:

1) 題同旨同: 例如漢樂府有(戰城南),主題是反對不義的戰爭。唐代如李白亦有(戰城南),主題相同。

2) 題同意異: 例如(有所思)是漢樂府古辭,原意是說一女子因思而生怨,因怨 而欲與他决絕。但謝脁的擬作,却叙有約不來的情境。

3) 題同調異: 例如(子夜歌)係晉樂府古辭,原為五言四句,但李白的擬作則為五言六句。

4) 題同事異: 例如漢代左延年作(秦女休行),叙燕王婦休為宗復仇殺人於都市 被囚獲赦的事情。但晉代傅玄的擬作,則叙龐氏烈婦殺人報怨的事。

5) 用題意而改題名: 例如樂府有(長門怨),寫漢武帝陳皇后退居長門宮的悲思,唐代劉禹錫的擬作,改名(阿嬌怨)。(因陳皇后小字阿嬌)

6) 擬題而反其意: 例如李白作(蜀道難),陸暢則有(蜀道易);卓文君有(白頭吟),白居易有(反白頭吟)。

7) 採用古樂府詩中辭語作為新題: 例如(陌上桑)有"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的語句,梁代蕭子范取"羅敷"兩字作(羅敷行)。又如(白頭吟)中有"聞君有兩意 ,故 來相决絕"的辭句,李白,元稹便取"决絕"兩字作(决絕詞)。


(11/2010)

題材與命題 (三)

三) 近體詩沿用古體詩舊題或辭語為題 - 例如魏徐幹(室思)中有"自君之出矣,明鏡暗不治"的辭句,後代詩人很多以"自君之出矣"為題作五言絕句 。此外唐人絕句常喜歡用樂府古題,例如(從軍行),(隴西行),(塞下曲)等詩題。

四) 題目上冠以地名 - 樂府詩題上常有冠以地名的,這是表示聲音的地方特點,如(燕歌行),(齊謳行),(隴西行)等。到後來聲音失傳,作者便用來歌咏各地的風土 ,像"燕"是北方邊地,征戍不絕,所以(燕歌行)多半寫離別。

五) 題材內容相類似的,常有專題 - 例如寫閨婦想念征夫的詩,常用(閨思),(閨 情),或(閨怨)為題;寫宮女生活的,常以(宮詞)為題;寫出征將士生活的常以(從軍行),(出塞),(入塞)或(塞上曲),(塞下曲)為題的。

六) 和詩的題,用原唱詩題,加一和字 - 和詩,就是附和別人的詩,並且和原作構 成同一意境。例如唐代杜審言有(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詩,(早春遊望)便是陸丞原唱的題目。

以上所述的,只是命題除了有一定範圍可循之外,更多的是自創新題,自由命題。自由命題主要掌握住和內容相貼切契合,要具有概括性,以簡潔明要為上,然而 長題的亦屢見不少,像宋代黄庭堅竟有一百零七字的長題。

某些詩歌,作者惟恐題意不夠顯明完盡,往往在詩題後面加上一段'序'或'叙','引'來說明。例如白居易的長詩"琵琶行"就有序。有的在題下加'注',例如孟郊 的"遊子吟",題下注有'迎母溧上作';有的注明作詩 像"賣炭翁"注明'苦宮市也'。此外,附帶的說一說在詩句中加注的情况,為了怕的時間地點,有的注明題旨,例如白居易"新樂府五十首",每首題下注明'刺'什 麽,'美'什麼,'戒'什麼等等,讀者不了解詩句中用事的出處,因此在句下加以說明,例如白居易的"新豐折臂翁"一詩中,有幾個注 ,蘇軾的"荔枝歎"詩中亦有好幾個注。


(12/2010)

章法 之一

古典詩歌的結構組織,隱藏中似有一定的法度,前人稱之為章法

元代范椁首先用起,承,轉,合四字定為近體詩的分段稱謂 。譬如絕句,每首四句,第一句為,次句為,三句為,末句為

例如李白的"早發白帝"詩,第一句'朝辭白帝彩雲間',一起便點明了時間和地點,兼而把白帝城的高峻也說明了,次句'千里江陵一日還',緊承首句合成一氣 ,補足 朝發夕至的題意。第三句'兩岸猿聲啼不住',另闢新境,轉出新意,末句'輕舟已過 萬重山'的收束,不但呼應次句所顯示的遼遠迅疾意境,而且從第三句所引起的新境中,逗起讀者如同身臨其境雲飛鳥遊的輕快感受。

再如王昌齡的(閨思):"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 夫婿覓封候。"首句現出詩中主人翁 , 一個不知愁的少婦,次句接着刻劃少婦不 知愁的具體形象。三句用'忽見柳色'轉出新意,翻勢一振,末句結出全詩正題,'悔'為全詩柱意,至此才知首句所謂'不知愁'者,乃是宕筆反筆。

律詩每首八句,一二兩句為,三四兩句為,五六兩句為,七八兩句為。例如王維的(觀獵),一二兩點題 ,三四兩句承寫'獵'字,五六兩句轉到'馳騁',七八兩句特寫'觀'字作收,仍迴顧題意。再如孟浩然的(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一二兩句起,便將題意點明,三四兩句承'至田家'而描寫田家景物,五六兩句轉入情事,七八兩句結出歡 叙已畢,且訂再會的期約。全詩章法層次井然。

本站旨在弘揚和傳承源遠流長之中國文化,網頁內容或有轉鈔各名家著論。如有謬誤及冒犯著作權益,請即指正 ,自當修改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