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書堂

莫嫌舊學偏新學

心遠廬

不薄今人愛古人

主頁

唐人絕句評 (劉拜山評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周振甫談《唐詩三百首》      喻守真唐詩三百首詳析



虞世南
   (558 - 638)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緌,古時繫冠之纓,此指蟬喙。

鍾惺唐詩歸: 與駱丞語,各善言蟬之德。
沈德潛唐詩別裁: 命意自高,咏蟬者每咏其聲 ,此獨尊其品格。

評解: 駱賓王"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沈",抒含寃莫白之悲,賈島"折翼猶能薄,酸吟尚極清",有兀傲不平之志 ,李商隱"五更疎欲斷。一樹碧無情"寓孤寂落泊之感,此則翛然自得,顧盼高遠。同一咏蟬而興寄各殊 ,處境不同也。
(劉拜山評解)

駱賓王   (約貞觀十四年 640 - 光宅元年 684)

於易水送人
此地別燕丹,壯士髮衝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評解:  "昔時"兩句即陶潛(咏荊軻):"其人雖已沒,千載有餘情"意,用"水猶寒"三字一點染 ,當時英風俠氣,便凛然在目。
(易水,太子丹及賓客送別荊軻處)

在軍登城樓
城上風威冷,江中水氣寒。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長安。

黃叔燦唐詩箋注"只着歌舞句,而在軍之苦俱從反面托出矣。五字何等氣魄"。

評解:  詩意慷慨激越,自期必勝,不辭今日從征之苦,正為他時"歌舞入長安"耳。
(尚書 - 武成:"一戎衣,天下大定"。 此光宅元年(648)從徐敬業起兵揚州討武后時作)


李嶠   (貞觀十八年644  - 開元元年713)

中秋月
盈缺青冥外,東風萬古吹。何人種丹桂,不長出輪枝。

評解:  設想奇妙,乃屈原(天問)之遺。

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風。

評解:  吳中棹歌云: 月子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


杜審言   (約貞觀十九年645  - 景龍二年708) 咸亨進士,詩與沈佺期,宋之問齊名。

渡湘江
遲日園林悲昔遊,今春花鳥作邊愁。獨憐京國人南竄,不似湘江水北流。

此作於流放艀{途中。
遲日,春日。詩經 - 七月: "春日遲遲"。 今春句,謂花鳥反引起邊愁。 獨憐二句,謂北人南竄,赦歸無期。

胡應鱗詩藪"初唐七言初變梁,陳,音律未諧,韻度尚乏。惟杜審言(渡湘江),(贈蘇綰)二首,結皆作對,而工緻天然,風味可掬。"
黃叔燦唐詩箋注:  "通首意有兩層,上二句悲異時,下二句悲異地。"作邊愁"字妙。
管世銘讀雪山房唐詩鈔凡例:  "初唐七絕,味在酸鹹之外。"獨憐京國人南竄,不似湘江水北流","'即今河畔冰開日,正是長安花落時",讀之初似常語 ,久而自知其妙。"

評解:  戴叔倫詩寫坅々妨銦A語故委婉;此寫逐客情懷,遂深激楚,二者相較,各極其致。

贈蘇綰書記
知君書記本翩翩,為許從戎赴朔邊。紅粉樓中應計日,燕支山下莫經年。

翩翩,輕快自得之狀,形容文采風流。 書記翩翩,曹丕與吳質書》"元瑜書記翩翩 ,致足樂也。"

鍾惺唐詩歸:  "紅粉,燕支,巧有映帶。"

評解:  紅粉二句,盼其不久滯幕僚,早歸京師,而借閨人生發,特饒韻致。


王勃(永徽元年650 - 儀鳳二年677),字子安。父福畤,坐是謫交趾令,勃渡海省親,溺水驚悸而卒。初唐四傑之一。七言歌行與五律,詞采絢麗,音節鏗鏘,絕句亦獨饒勝境。
明胡應麟《詩藪》謂:"唐初五言絕,子安諸作已入妙境。",清王士禎《唐人萬首絕句選凡例》稱其五絕於唐初獨為擅場 。 管世銘《讀雪山房唐詩鈔凡例》謂:"王勃絕句,若無可喜,而優柔不迫,有一唱三歎之音。"有王子安集"。

山中
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况屬高風晚,山山黄葉飛。

王勃(春思賦): "咸亨二年(671),余春秋二十三,旅寓巴蜀"。詩當作於此時。長江句,謂已留滯蜀中甚久。 將歸,欲歸未歸。

黃叔燦唐詩箋注:  "上二句悲路遠,下二句傷時晚,分兩層寫,更覺縈紆。"

評解:  久客念歸,况逢暮秋。後半以景色烘染覊思,運筆極空靈有致。

江亭夜月送別
   二首選一
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寂寞離亭掩,江山此夜寒。

離亭,《白帖》:"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

唐汝詢《唐詩解》: "煙升月轉,見話別之久,亭掩夜寒,覺悄然無人"。
黃叔燦唐詩箋注"寂寞句根首句,江山句頂次句。寒字妙,一片離情,俱從此字托出"。


韋承慶(約生於永徽二年651 - 卒於神龍二年706),字延休。武后時,官鳳閣侍郎同平章事。神龍初,坐附張易之,流嶺表。全唐詩存其詩七首。

南中詠雁
萬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飛。不知何歲月,得與爾同歸。

注釋:此作於流放嶺南途中。

沈德潛《唐詩別裁》: "落句以自然為宗,如此種最難"。
李鍈《詩法易簡錄》: "言外有歸期無日之感。不煩斤削,自是天籟"。
俞陛雲《詩境淺說續編》: "此作不事研鍊,清空如話,彌見天真"。

評解:逐客南竄,歸鴻北飛,與杜審言"獨憐京國人南竄,不似湘江水北流",皆從南北二字生發,不着氣力,不着氣力 ,自然動人。


郭震(生於顯慶元年656 - 卒於先天二年713),字元振,年十八舉進士。武后時,為凉州都護,有戰功。中宗時為相,封代國公。詩格雄放 ,其七古(古劍歌)為武后所稱。全唐詩存其詩十八首。

米囊花
開花空道勝於草,結實何曾濟得民。却笑野田禾與黍,不聞絃管過過青春。

注釋:米囊花,又名御米花,即罌粟花,花大而艷美,罌粟實中有子如粟粒,但不能食。  禾黍可活人,而終老田野,反不若罌粟花可登富貴人家堂室。此詩託諷甚明。


宋之問,又名少連,字延清。(約生於顯慶元年656 - 卒於先天元年712),他的五律格律嚴整,詞采綺麗,與沈佺期齊名,有《 宋之問集》

渡漢江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此詩一作唐李頻詩。

沈德潛唐詩別裁: " 後二句即老杜"反畏消息來,寸心亦何有"意。"
施補華《峴傭說詩》: " 五絕中能言情,與嘉州(岑參)馬上相逢無紙筆同妙。"

評解: "近鄉情更怯"承音書久斷而來,寫遷客心理,刻劃入微。


東方虬,生卒年不詳,武后時為左史。全唐詩存其五絕四首。

春雪
春雪滿空來,觸處似花開。不知園媥臐A若個是真梅。

此詩可與宋王安石"梅花"詩同參,"牆角數字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評解: "荊公詩猶不免有造作痕,此則清新自然,妙有天趣。


賀知章,字季真,晚號四明狂客,。生於顯慶四年(656),卒於天寶三載(744)。性曠達,好酒,與張旭,李白善。絕句清新自然 ,世所傳誦。

詠柳
碧玉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縧。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評解: "不知"二句,語意新奇,生機盎然,詠春柳入妙。

回鄉偶書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唐汝詢《唐詩解》: "模寫久客之感,最為真切。"

評解: "以率真之筆,寫老大之感,如不經意,自然動人。


張敬忠。生卒年不詳。開元中,為平盧節度使,全唐詩存其詩二首。

邊詞
五原春色舊來遲,二月垂楊未掛絲。即今河畔冰開日,正是長安花落時。

五原,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鹽池縣,因其地有龍游原,乞地千原,青嶺原,可嵐貞原,橫糟原,故名。  舊來,向來也。

鍾惺唐詩歸"只叙景物 ,許多情感,"

評解: "以長安花事反襯塞外苦寒,歸思自見。"


張說,字道際,洛陽人,生於乾封二年(667),卒於開元十八年(730)。武后策賢良正方,說所對第一,授左補闕。睿宗時,官中書侍郎。開元初 ,進中書令,封燕國公。詩高華精整,尤擅五古,五律。有《張燕公集》。

蜀道後期
客心爭日月,來往預期程。秋風不相待,先至洛陽城。

沈德潛唐詩別裁" 以秋風先到,形出己之後期,巧心濬發。"

評解:  "此詩以'爭'字為一篇眼目,客心與日月相爭,秋風復與客心相爭,而歸心之切,後期之恨,均於此字見之。

送梁六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見孤峯水上浮。聞道神仙不可接,心隨湖水共悠悠。

沈德潛唐詩別裁: "遠神遠韻,送意自在其中。比洞庭為神仙窟宅,然身不至,惟送人之心與湖水俱遠耳。"

評解: "沈說未諦。此因送梁六入朝而自傷遷謫,故托興湘君以寄意耳。"


蘇b,字廷碩,京兆武功(今陝西武功縣)人,生於咸亨(670),卒於開元十五年(727)。武后時進士。以文章著稱,與張說齊名。《全唐詩》編存其詩二卷。
汾上驚秋
北風吹白雲,萬里渡河汾。心緒逢搖落,秋聲不可聞。

沈德潛唐詩別裁:  "一氣流注中仍復含蓄。"
黄叔燦唐詩箋注:  "是秋聲搖落,偏言心緒搖落,相為感觸寫照,秋聲愈有情矣。"
李鍈《詩法易簡錄》:  "首句寫景,便已含起可驚之意,次句加以"萬里",又早為"驚"字通氣,"心緒"句 ,正寫所以"驚秋"之故。前三句無一字說到"驚",却無一字不為"驚"字追神取魄 ,所以末句只點出"秋"字,而意已無不曲包。絃外之音,實有音在,味外之味,實有味在。所謂含蓄者,固貴其不露,尤貴其能包括也。"


張九齡,字子壽,韶州曲江(今廣東曲江縣)人,生於咸亨四年(673),卒於開元二十八年(740)。景龍初,登進士第,為左拾遺。開元中 ,累官至中書侍郎同平章事,遷中書令。五古,五律詞釆華贍,情致深婉,晚年遭讒受貶,風格轉趨疏澹,有《曲江集》。

自君之出矣
自君之出矣,不復理殘機。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

鍾惺唐詩歸"從滿字生出減字 ,妙想。
唐汝詢《唐詩解》: "不理殘機,見心緒之已亂,思君如滿月 ,見容華之日凋"。
賀貽孫《詩筏》:"滿字,減字,纖而無痕,殊近樂府"。
李鍈:
詩法易簡錄》: "若直言消減容光 ,便平直少味,借滿月以寫之,新穎絕倫,其思路之巧,全在一滿字"。
高步瀛《唐宋詩舉要》: "子壽此篇,與"海上生明月",托旨相同。

評解: "此詩殆是九齡眨荊州長史後作,以風人之旨,寄遷謫之思。高評謂與《望月懷遠》之作托旨相同 ,甚是。

注釋:"自君之出矣。漢末徐幹有(室思)詩五章,其三曰:"自君之出矣,明鏡暗不治。思君如流水,無有窮已時。" 後遂為樂府詩題。


張旭,字伯高,蘇州吳(今江蘇州市)人。曾官常熟尉。性嗜酒,善草書。時以李白歌詩,張旭草書及裴旻劍舞為三絕。絕句清迥超妙。《全唐詩》錄存其詩六首。

桃花溪
隱隱飛橋隔野烟,石磯西畔問漁船。桃花盡日盡流水,洞在青溪何處邊。

山中留客
山光物態弄春暉,莫為輕陰便擬歸。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

春草
春草青青萬里餘,邊城落日見離居。情知海上三年別,不寄雲間一紙書。


王翰,字子羽,并州晉陽(今山西太原市)人。景雲元年(710)進士。詩格雄放,七絕(涼州詞),尤負盛名。《全唐詩》錄存其詩一卷。

涼州詞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注釋: 涼州詞,一名(涼州歌)。《開天傳信記》:西涼州俗好音樂 ,製新曲曰(涼州),開元中列上獻。   涼州,唐時屬河西道,州治在今甘肅武威縣。   葡萄美酒夜光杯,西域產葡萄,可釀美酒。唐太宗破高昌,收馬乳葡萄實於苑中種之,並得其酒法,後遂傳於中國。   夜光杯,《十洲記》周穆王時,西胡獻夜光常滿杯,杯是白玉之精,光明照夜。   琵琶,《釋名 - 釋琵琶》,琵琶本出胡中,馬上所鼓也。

王世貞《藝苑巵言》: "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堣H',用意工妙至此,可謂絕唱矣。惜為前二句所累,筋骨畢露,令人厭憎。'葡萄美酒'一絕,便是無瑕之璧,盛唐地位 ,不凡乃爾。"
鍾惺唐詩歸》:  "悲慨在醉卧兩字 。"
沈德潛唐詩別裁:  "故作豪飲之詞,然悲感已極。"
李鍈詩法易簡錄》: "意甚沉痛 ,而措語含蓄。"
施補華《峴傭說詩》: "作悲傷語讀便淺,作諧謔語讀便妙,在學人領悟。"

評解: "盛唐邊塞詩,作豪語者,多為將領立言,作怨語者,多為士卒抒感。此詩寫美酒瓊杯,琵琶侑飲,乃將領之豪情,非士卒所得有,前人一律以怨語視之 ,失于區別矣。

本站旨在弘揚和傳承源遠流長之中國文化,網頁內容或有轉鈔各名家著論。如有謬誤及冒犯著作權益,請即指正 ,自當修改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