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書堂古今文學作品介紹    網站主頁   文學作品主頁      


欣賞以往作品介紹  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本月文學作品介紹: (2009年12月) 

1) 心遠廬隨筆   在世閒言     讀歷史

      現今的年青人不但對欣賞中國文學和寫作不感興趣,對自己民族國家的歷史發展與人物知識更一無所有。曾聽說文革時期,某領導人鬧了笑話,說要召見李時珍,近又聞有大學生的論文寫出明末大將文天祥 。我恐它日有人要問文天祥唱的正氣歌好,還是劉德華唱的好?如果你把唐宋元明清的次序向年青人做個街頭問卷,答案正確率或會令你驚奇 。身為中國人對國家歷史毫無認知,更如何談得上愛國,愛國家不等於愛當今的政權。

      如果不是年年還有人上街喊口號,要平反六四,恐怕連發生距今只二十年之近的歷史事故都忘得一乾二淨。不是要求年青人要讀一遍歷朝通鑑,我想大學教授也許未有讀遍。但至少找本中國通史看看 ,甚至撮要的本子亦可,不會花掉你一生千萬之一時間 。如果傳媒幫忙更好,每晚奉獻十五分鐘,黃金時間尤佳,找有識之士講述一點文學和歷史常識給普羅觀眾,那就功德無量,遠勝教人飲食玩樂。
 

2) 韻海遺音    

怪來絲米盤盤賤,我替耕夫織女愁  
(郁達夫生前未發表的詩)
郁達夫以作家和詩人聞名於世,書法藝術也頗有功力。因此,在他殉難半個多世紀後,其墨寶也成為文物。 在這些墨寶中,有些是郁達夫把自的詩作書贈友人。 有的已收入其文集,也有些在其生前從未發表,屬佚詩。 1998年,福州辛亥革命紀念館負責人告訴我,他在一位中學教師陳捷先生家看到一幅郁達夫墨寶,是一首詩。 筆者獲邀一同前往欣賞,並蒙陳捷先生惠贈詩幅照片,按原文轉錄如下: 

十日錢江水急流,滿天梅雨壓杭州。怪來絲米盤盤賤,我替耕夫織女愁。 
 

 癸酉夏居杭十日,梅雨連朝   下面落款是郁達夫,並鈐有兩方印章(郁達夫,和家在富春江上)。  可惜上款不知何故全缺,因而不知書贈何人,十分可惜。
(陳松溪)

郁達夫詩詞鈔 

 

3) 詩餘閒拾 

紅燈翠袖舞輕盈,轉眼繁華凋盡
南宮搏
(1924 - 1983),本名馬漢嶽,又名馬彬,浙江吳興人,是本港著名的小說家。

西江月      題金陵夢
十載滄桑變亂,半年鐵檻無情。紅燈翠袖舞輕盈,轉眼繁華凋盡。    多少南朝顯貴,如今
宅第成塵。芒鞋破衲一身存,還道蒼生醉醒。

更多馬漢嶽詩詞作品

 

4) 幽默詩文  喻世諧文

   
1) 詩變詞,詩改劇
     唐朝詩人杜牧的"清明"是家傳戶曉的名作: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有人將它一字不動,而變作一首詞: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又有人只加些提示性的說明,改成一個很短的戲劇小品:

     (時間) 清明時節。
     (佈景) 雨紛紛。
     (地點) 路上。
     (人物) 行人: (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 ?
                 牧童: (遙指),杏花村。

    2) 明清之季,社會不安定,城堣H往鄉下跑,私塾停開,館師失業,有人仿改杜牧這詩做了一首云:

        清明時節亂紛紛,城堨生欲斷魂 。借問主人何處去,館童遙指在鄉村。

    3) 嘲近視詩

        笑君雙眼忒稀奇,子立身旁問是誰。日透窗欞拿彈子,月移花影拾柴枝。因看畫
        壁磨傷鼻,為鎖書箱夾住眉。更有一般堪笑處,吹燈燒破口唇皮。        

 

5)  新詩每月一首  

"相隔一層紙",作者劉復(半農),(1889 - 1934)。寫於1917。10 北京。

屋子媄l着爐火。
老爺吩咐開窗買水菓,
「天氣不冷火太熱,
別任它烤壞了我。」
屋子外躺着一個叫化子,
咬緊了牙齒對着北風喊「要死」!
可憐屋外與屋堙A
相隔只有一層薄紙!

(劉半農詩選)
 

6) 筆記 , 掌故, 風俗, 瑣語

王力   龍蟲並彫齋瑣語   一

王力19001986),字了一,原名王祥瑛廣西博白人,著名漢語學家。

王力是近代著名學者 ,語言,音韻學家,著作等身。像對其它大學者,一般讀者只留意他們的傳世大作,如王力先生的漢語詩律學》 ,《古體詩律學。其實王力先生在1942 - 1946年也發 表了一些小品文,後來結集為"龍蟲並彫齋瑣語",他自謙地說:"其實雕蟲則有之,彫 龍則未也。偶然想要雕龍,結果恰像古人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實在是雕龍不成反類 蛇,所雕的仍舊是虫,只不過是一條長虫而已","像我們這些研究語言學的人,有時一 念紅塵,不免想要和一般讀者親近親近。因此,除了寫一兩本天書之外,不免寫幾句人話"。

      (節錄)   龍蟲並彫齋瑣語     棕櫚軒詹言   

素性愛遠游,一生耽泉壑。疆鯇k靈岩,驅車訪泰岳。每逢休沐期,輒赴山中約。
回想當時歡,勝景渾如昨。不料近年來,游興忽蕭索。中門便當游,十里嗟寥廓。
非謂心情改,只因路途惡。崎嶇小羊腸,草草五丁鑿。下俯欲百仞,深邃哪可度。
司機漫徜徉,乘客紛駭愕。翻車家常飯,滾滾到山腳。輕則傷孤纂A重則碎腦礡C
頃刻見閻王,更無特效藥。千山啼杜鵑,腐肉寒鴉啄。髮膚受父母,忍教無下落。
寧作樊籠鳥,勿為令威鶴。愛游嘆我雖,浪游勸君莫。與君關大門,共取杯中樂。

這一首歪詩大有反對冒險精神的嫌疑。但是,依我的淺見,險是應該冒的,也是應該 避的。假使你是萬里赴戎機,我勸你冒險,假使你是千里送鴻毛,只要你是送給心 上人,也還是值得冒一次險;但是,如果你從昆明去看貴陽花溪的紅葉,雖說是雅人 深致,也就很有考慮的必要。有人看見過,滇黔道上的某一個山麓的深處,一共有七 輛汽車堆疊荂A這確是天下奇觀;但是你得當心,它們正在向尊車招手,說不定你那尊車會光臨幽谷,和它們湊成八輛。

詳細描寫旅行的苦處可以寫成一部書。依我想,雖說衣食住行為人生四大要素,但是一個人如果沒有衣食住就活不下去,而一個人在家守灶頭却只有安逸些。在這些年頭 ,最好是提倡"老死不相往來"的老子主義,乖乖地做一個"門雖設而常關"的市隱 。汽車固然貴,酒精和木炭也不太便宜。一動不如一靜;我們不妨北窗高卧,自謂羲和上人,一則可以為國家惜物力,二則可以為自己珍惜千金之軀。如果你的游癖難除 ,也不妨買一幅地圖和幾十張風景照片掛在卧房的牆壁上,來一個卧游 。切勿因千里尋山而撞進了陰司,累得閻羅老子說你陽祿未終,送你還魂,倒反多費了一番手續。


黃馬褂
以前人們常用"黃馬褂"一詞譏諷別人與老板有親屬關係,因為得到高職厚俸,特別關照。這樣貶低別人固然不對 。還是先要看那人是否具有真材實料,辦事能力,勿胡亂給別人扣帽子,於己無益,於人有損。
查"黃馬褂"三字,也不完全是與親屬關係連在一起,也非含貶義。它是清朝官服的一種,有資格穿的人很少。除了御前大臣,侍衛內大臣,侍衛,乾清門侍衛 ,護軍統領,前引十大臣,都穿"黃馬褂"或皇帝出巡時,扈從人員穿"黃馬褂"護衛在鑾輿周圍,這些都是皇家用來"以壯威儀"之用 。被稱為"職任褂子",卸任後就不能再穿上。現在來說是超級制服。
但真正由皇帝賞賜"黃馬褂"的就不同了,非有特殊功勛的文武官員不可。得到皇帝賞穿,是極其榮耀的恩賜。但還要看皇帝賜給時所說是"賞給"還是"賞穿",前者只有當時所賜的一件 ,後者則可以按式制作,長期擁有,並在一定的場合隨時穿着。在等級森嚴的社會中,也有定規,歷來科舉出身的漢族文職大臣,從沒有被賞穿"黃馬褂"的 ,只有乾隆四十一年,征剿金川功成,大學士敏中破例得到恩賞,是一個特例。

 

7) 文章作法指導    文章的要素 之一 
 
我們前面所講的,只是用字,造句,組段等等的次序和說明完成一篇文章的基本技術,還沒有談到作文最重要的一點 - 文章的要素。 文章如果衹有美麗的修辭而沒有真實的情感,决不是一篇好文章。這正如一個人衹有外表的華麗而沒有內在的美德,同樣不為人所欽佩一樣 。好文章的要素,起碼要具備下列幾個條件。
一) 做文章的目的,是把自己要說的話表達出來。說話一定要真實,做文章也是這樣,這是肯定的道理。所以,文章的要素,是要求真實。沒有實感,就不會產生出好文章。作者如果心中沒有"白髮三千丈 ,緣愁似箇長"的感觸,就不可以寫出這樣的詩句;如果作者沒有兄弟傷亡異域的愴懷,就不該去做"舍弟江南歿,家兄塞北亡"的哀吟 。凡是好作品,决沒有不基於實感的。李白的"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霜",劉希夷的"宛轉蛾眉能幾時,須臾鶴髮亂如絲",杜甫的"筆落驚風雨 ,詩成泣鬼神",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范仲淹的"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李清照的"只恐雙溪 ,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這些詩詞雖都不是寫的事實,都是基於作者的實感而發的,我們只覺得作者說得真摯懇切,全不覺得虛渺誇張,所以有價值 。原來在實感的世界裡,一切都是真實的。讀者要認識真實和事實是兩個問題,不可混在一起。事物是屬於事實的,情感是屬於真實的。
 

8) 談文學   文學的趣味之九

要診治這三種流行的毛病,唯一的方劑是擴大眼界,加深知解。一切價值都由比較得來,生長在平原,你說一個小山坡最高,你可以受原諒,但是你錯誤。"登東山而小魯 ,登泰小而小天下",那"天下"也只是孔子所能見到的天下 。要把山估計得準確,你必須把世界名山都遊歷過,測量過 。研究文學也是如此,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種類愈複雜,風格愈紛歧,你的比較資料愈豐富,透視愈正確,你的鑑別力(這就是趣味)也就愈可靠。

人類心理都有幾分惰性,常以先入為主,想獲得一種新趣味,往往須戰勝一種很頑強的抵抗力。許多舊文學家不能欣賞新文學作品,就因為這個道理。就我個人的經驗來說,起初習文言文 ,後來改習語體文,頗費過一番衝突與掙扎 。在纔置信語體文時,對文言文頗有些反感,後來多經摸索,覺得文言文仍有它的不可磨滅的價值。專就學文言文說,我起初學桐城派古文,跟着古文家罵六朝的綺靡 ,後來稍致力於六朝人的著作,纔覺得六朝文也有為唐宋文所不可及處 。在詩方面我從唐詩入手,覺宋詩索然無味,後來讀宋人作品較多,纔發見宋詩也特有一種風味。我學外國文學的經驗也大致相同,往往從篤嗜甲派不瞭解乙派,到瞭解乙派而對甲派重新估定價值 。我因而想到培養文學趣味好比開疆闢土,須逐漸把本來非我所有的征服為我所有。英國詩人華茲華司說道:"一個詩人不僅要創造作品,還要創造能欣賞那種作品的趣味",我想不僅作者如此 ,讀者也須時常創造他的趣味 。生生不息的趣味纔是活的趣味,像死水一般靜止的趣味必定陳腐。活的趣味時時刻刻在發見新境界,死的趣味老是囿在一個窄狹的圈子 。這道理可以適用於個人的文學修養,也可以適用於全民族的文學演進史。


本站旨在弘揚和傳承源遠流長之中國文化,網頁內容或有轉鈔各名家著論 。如有謬誤及冒犯著作權益,請即指正,自當修改刪除。

 

                          歡迎溜覽舊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