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書堂每月文學作品介紹    網站主頁   文學作品主頁


本月文學作品介紹: (2012年3月)   共 3 頁   頁 2  頁 3  

5) 幽默詩文  喻世詩文

了凡四訓  選   改過之法

何謂從心而改?過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動,過安從生?學者於好色、好名、好貨、好怒、種種諸過,不必逐類尋求;但當一心為善,正念現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如太陽當空,魍魎潛消,此精一之真傳也。過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斬毒樹,直斷其根,奚必枝枝而伐,葉葉而摘哉?

大抵最上者治心,當下清淨;纔動即覺,覺之即無。苟未能然,須明理以遣之;又未能然,須隨事以禁之;以上事而兼行下功,未為失策。執下而昧上,則拙矣。

顧發願改過,明須良朋提醒,幽須鬼神證明;一心懺悔,晝夜不懈,經一七、二七,以至一月、二月、三月,必有效驗。

或覺心神恬曠;或覺智慧頓開;或處冗沓而觸念皆通;或遇怨仇而回瞋作喜;或夢吐黑物;或夢往聖先賢,提攜接引;或夢飛步太虛;或夢幢幡寶蓋,種種勝事,皆過消罪滅之象也。然不得執此自高,畫而不進。

安得長者言  選   明 - 陳繼儒

富貴功名上者,以道德享之,其次以功業當之,又其次以學問識見駕馭之 ,其下不取辱則取禍。

天下容有曲謹之小人,必無放肆之君子。

人有好為清態而反濁者 ; 有好為富態而反貧者 ; 有好為文態而反俗者 ; 有好為高態而反卑者 ; 有好為淡態而反濃者 ; 有好為古態而反今者 ; 有好為奇態而反平者。吾以為不如混沌為佳。

小窗幽記 (集醒) 選   明 - 陳繼儒

輕財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以極迷處識迷,則到處醒 ; 將難放懷一放,則萬境寬。

大事難事看擔當,逆境順境看襟度,臨喜臨怒看涵養,羣行羣止看識見。

安詳是處事第一法,謙退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是處人第一法,灑脫是養心第一法。

清 - 王永彬   圍爐夜話  選

交朋友增體面,不如交朋友益身心 ; 教子弟求顯榮,不如教子弟立品行。

君子存心,但憑忠信,而婦孺皆敬之如神,所以君子落得為君子 ; 小人處世 ,盡設機關,而鄉黨皆避之若鬼,所以小人枉做了小人。

一言足以召大禍,故古人守口如瓶,唯恐其覆墜也 ; 一行足以玷終身,故古人飭躬若璧,唯恐有瑕疵也。

觀朱霞,悟其明麗 ; 觀白雲,悟其卷舒 ; 觀山岳,悟其靈奇 ; 觀河海,悟其浩瀚,則俯仰間皆文章也。對綠竹,得其虛心 ; 對黃華,得其晚節 ; 對松柏,得其本性 ; 對芝蘭,得其幽芳,則遊覽處皆師友也。

黃華(花),指菊花。   大自然的景象是非常奇特,壯觀和美麗,它能給世人許多啓發。


百喩經  選   斫樹取果喻

昔有國王,有一好樹,高廣極大,常有好果,香而甜美。時有一人,來至王所。王語之言:「此之樹上 ,將生美果,汝能食不?」即答王言:「此樹高廣,雖欲食之,何由能得?」即便斷樹,望得其果。既無所獲,徒自勞苦。後還欲豎,樹已枯死,都無生理。

從前有一個國王,他有一棵很好的樹,長得極為高大,經常結出好果實,味道又香又甜美。當時有一個人來到王的處所。國王對他說:「這棵樹上將結出美味果實,你想吃嗎?」那人立刻回答:「這棵樹又高又大,雖然想吃,從哪裡能得到呢?」國王就把樹砍倒,希望得到它的果實。結果一無所獲,白白辛苦一場。後來再想把樹立起來,可是樹已經枯死,不可能再活過來。


郁離子選   明 - 劉伯温

(郁離子是元末明初一代著名政治,軍事家劉基(伯温)所撰的一部寓言體散文故事集,通過叙事或議論方式來說理辨疑,近似莊子,給人自然和優美的感覺)

論智

州之庸問於郁離子曰:"雲,山出也,而山以之靈 ; 烟,火出也,而火以之畜,不亦異哉?"
郁離子曰:"善哉問。夫人之用智者亦猶是也。夫智,人出也,善用之,猶山之出雲也 ; 不善用之,猶火之出烟也。韓非囚秦,鼂錯死漢,烟出火也。

(州之庸向郁離子請教說:"雲,從山中生成,但是山有了變幻莫測的雲才顯出他的神秘 ; 烟,從火中生成,但是火却因滾滾黑烟而被遮藏。雲與煙分別產生山與火,却給山與火帶來了截然不同的結果,這不是很奇特嗎?"
郁離子說""問得好 ! 一個人運用自己的智慧也是這個道理。智慧,出自於人。善於運用自己的智慧,就好比山吐出雲一樣,能為自己增色生輝 ; 不善於運用自己的智慧,就如同火冒出烟,反而會把自己遮得無影無踪。韓非被囚禁於秦國,鼂錯死於漢廷,這就如同黑烟從火中冒出啊 ! ")

韓非 : 戰國末期韓國的公子,與李斯同是荀卿的學生,先秦法家的代表人物。被迫入秦,為李斯等戮`,在獄中自殺。
鼂錯 : 穎川人,漢景帝時的御史大夫,他主張削減諸侯王的封地,在吳楚七國之亂初期被景帝所殺。


諸子選錄

蓬生麻中     荀子勸學篇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蘭槐之根為芷,其漸之潃,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質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飛蓬生長在高挺的麻叢中,不用扶它也會長得筆直;白沙混在黑色的土石裡,就會與黑土石一起變黑。蘭槐的根叫做芷,把它浸在骯髒的臭水裡,君子不會去接近它,一般百姓也不會佩戴它。蘭槐的本質並沒有不好,而是把它浸在臭水的緣故。因此君子居住一定慎選好的鄉里,出外一定和有道德學問的人交往,就是防止受邪惡的影響,而能去接近正道。)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與「白沙在涅,與之俱黑」兩句互為反義。前者比喻人在良好的環境成長,行為也會趨向良善;後者比喻好人生活在不善的環境裡,行為也會逐漸變壞。荀子深信外在環境對人的習性養成,具有極大的影響力,文中又援引一反一正兩個事例,提醒人們不可輕忽環境的選擇。其一為,南方有一種叫蒙鳩的鳥,牠把鳥巢繫在蘆葦的花穗上,風一吹來,巢內的小鳥便跌落而死。荀子以為這並非鳥巢做得不夠完好,而是被繫在不合適的地方所造成的結果。其二為,西方有一種名叫射干的小樹,莖長只有四寸,卻能生長在高山上,面臨百丈深淵,荀子有感而發地道出,這並非小樹本身高大的緣故,而是小樹生長的地方,奠定了它與其他小樹不一樣的高度。

歷來强調環境的重要,除了荀子「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之外,還有大家從小耳熟能詳的「孟母擇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句,都道出人的價值觀念,行為方式,不難受到周遭環境的影響而有所改變。

(譯文:台灣文心工作室)

《孔子家語 - 六本》描述孔子對其門生曾子說:「我死了之後,子夏的道德修養將日益進步,子貢則會退步。」曾子不解地問道:「這是為什麽呢?」孔子說:「子夏喜歡與比自己賢能的人相處,子貢卻喜歡與不如自己賢能的人相處。與賢能的人在一起,如同進入栽種芝蘭香草的房間,久了也不覺得芳香,早被芝蘭的香氣同化了;與不賢能的人在一起,如同進入賣鹹魚的市場,久了也不覺得惡臭,早被鹹魚的臭味同化了。所以有才德的君子,一定會謹慎選擇他所居住的地方。」其子孔子說的「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及「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正可說明環境對人的思想品行,深具潛移默化的作用。

(原文)孔子曰:吾死之後,則商也日益,賜也日損。曾子曰:何謂也?子曰:商也好與賢己者處,賜也好說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視其父;不知其人,視其友;不知其君,視其所使;不知其地,視其草木。故曰: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與處者焉。

《孔子家語 - 六本》

孔子見羅雀者,所得皆黃口小雀。夫子問之曰:大雀獨不得,何也?羅者曰:大雀善驚而難得,黃口貪食而易得。黃口從大雀,則不得;大雀從黃口,亦不得。孔子顧謂弟子曰:善驚以遠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獨以所從為禍福。故君子慎其所從。以長者之慮,則有全身之階;隨小者之戇,而有危亡之敗也。

《孔子家語 - 六本》

孔子讀《》,至於《損》、《益》,喟然而歎。子夏避席問曰:夫子何歎焉?孔子曰:夫自損者必有益之,自益者必有決之,吾是以歎也。子夏曰:然則學者不可以益乎?子曰:非道益之謂也,道彌益而身彌損。夫學者損其自多,以虛受人,故能成其滿博也。天道成而必變,凡持滿而能久者,未嘗有也。故曰:自賢者,天下之善言不得聞於耳矣。昔堯治天下之位,猶允恭以持之,克讓以接下,是以千歲而益盛,迄今而逾彰。夏桀、昆吾,自滿而無極,亢意而不節,斬刈黎民,如草芥焉;天下討之,如誅匹夫,是以千載而惡著,迄今而不滅。滿也。如在輿遇三人則下之,遇二人則式之,調其盈虛,不令自滿,所以能久也。子夏曰:商請志之。而終身奉行焉。

《孔子家語 - 六本》

孔子曰:以富貴而下人,何人不尊?以富貴而愛人,何人不親?發言不逆,可謂知言矣;言而眾響之,可謂知時矣。是故以富而能富人者,欲貧不可得也;以貴而能貴人者,欲賤不可得也;以達而能達人者,欲窮不可得也。

《孔子家語 - 六本》

孔子曰:舟非水不行,水入舟則沒;君非民不治,民犯上則傾。是故君子不可不嚴也,小人不可不整一也。


新粵謳解心    杜鵑啼

廖恩燾
(1864-1954),字鳳舒。     更多廖恩燾作品

愁人耳。怕聽杜鵑啼。雀呀。人地有人地在天涯。使乜你叫佢去歸。捨得佢叫起首就可以番歸。亦唔使你掛繫。盡在佢想歸唔得。白白惹起愁懷。你睇關河千里,煙塵咁大。暮雲遮斷。點重有故園棲。唉。你名叫做望帝。想你血淚啼紅。總係傷心家國敗。乜你又唔飛去。我地故園箇處。叫醒吓癡迷。若係叫得醒癡迷。我就唔將你怪。唔將你怪。箇陣青山紅樹。就一鞭殘照。欵段歸來。


民初粵謳,南音,龍舟     更多        粵韻絃歌

南音   祭瀟湘

含淚攜壺呼麝月,傍花隨柳出深閨,行行不覺到了瀟湘館,只見翠竹蒼松雨色迷,殘花滿徑無人掃,泥落樑燕子自飛,湘簾不捲爐煙冷,夕陽晲之睆G聽烏啼,紅樓人去春深鎖,可惜金屋塵封月再歸,我淒涼忍不住相思淚,低頭奠酒訴衷辭

初杯酒,百花香,生自銷魂苦斷腸,一朝春盡紅顏老,呢陣月明誰為弔瀟湘,正係星漢有槎津莫問,天臺無路恨偏長,恰似春蠶到死絲方盡,又似銀燭成灰淚未乾,怎奈鴛鴦破夢朝雲散,螂蟀聲悲暮雨涼,妹你卻怨無能填北海,虧我洗愁除是缺西江,重講乜問菊當年誇第一,傷心容易又近重陽

二杯酒,恨如山,魂離倩女莫再生還,風流此後成煙散,怡紅無望再啟花關,我淚縱成湖流也盡,心原似石欲轉還難,好比珠沉赤水求非易,玉碎藍田種已慳,只為愁消多綠鬢,皆因情重誤妹你紅顏,知你仙緣不比塵緣滯,蓬萊此去望你早列仙班,此後瀟湘夜夜銷魂雨,此後無復瑤琴風聽彈

三杯酒,淚紛紛,繁花舊夢不堪聞,十載綢繆成畫餅,恩愛無端一旦分,此後香不返魂空有恨,草無懷夢枉傷神,傷心往日風流事,空餘花落怨黃昏,正係離恨有天難補否,高唐無夢再行雲,姻緣一誤嗟何及,春去桃源莫問津,可惜一坏黃土埋青女,空餘冷月照秋墳

情倍切,淚飄紅,春入紅樓夢已空,睇下悲歡離合雖則皆前定,未知他生能否再相逢,花魂杳杳未曉歸何處,月色茫茫夢不通,點得死去化作並頭原不惜,真正斷腸甘願共化作芙蓉,縱使春色飄零圖一快,免致落花無主怨狂風,花呀飄落好隨流水去,呢陣無人香塚為你泣殘紅,點估葬儂他日竟成詩讖,人亡花落兩成空,煙銷香斷誰憐憫,你睇簾前隻鸚鵡常喚出金籠,花若有情須念舊,香魂常伴在泉中,免佢年少風流成寂莫,吟哦空對月朦朧,相思路遞空嗟嘆,離恨天涯又阻隔不通,細想地久天長還有盡,綿綿此恨總無窮,霏霏沾淚濕透羅襟底,又到丫環催促要轉行蹤,佢話主呀遠樹歸鴉才日晚,你不而歸去莫從容,自古人生一死難重活,你縱然哭極也成空,聞道天上人間總有重相見,或者到頭他日可以再相逢,公子多情心意重,九泉應是慰佢心中,寶玉聞言愁有萬種,滿懷情緒恨無窮,今日禪心已作泥沾絮,鷓鴣無望再舞東風,今生未得共妹諧鸞鳳,肝膽痛,歡懷何日共,只有含愁帶淚強轉怡紅
   


6)  字詞音義辨正    更多按此

容易讀錯音 / 容易寫錯字

,音名,鏤刻也,舊刻在器皿或石碑上的一種用以自警或紀述功德的文字,座右銘,墓志銘 ,永記不忘(銘感,銘記心中)今慣讀上聲。
,讀預,去聲,作動詞用。詩經:"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雨雪 ,即下雪。
,音削,閃爍,火光閃耀。用火熔化金屬,爍金。
,音扇,雨點在高空遇到冷空氣凝結成的小雪珠。
賄賂,賂音路,送別人財物,以求枉法徇私。
淵藪,藪音手。藪,多草的湖澤。淵藪,眾多聚集的意思,人才淵藪,罪惡淵藪。
 


7)  《釋名》選 漢-劉熙撰  釋州國第七 (一)

青州在東,取物生而青也。州,注也,郡國所注仰也。
徐州,徐,舒也,土氣舒緩也。
楊州,州界多水,水波揚也。
荊州取名於荊山也。必取荊為名者,荊,警也。南蠻數為寇逆,其民有道後服,無道先彊,常警備之也。
豫州,地在九州之中,京師東都所在,常安豫也。
涼州,西方所在寒涼也。
雍州在四山之內。雍,翳也。
并州曰土無也。其州或并或設,故因以為名也。
幽州在北,幽昧之地也。
冀州亦取地以為名也。其地有險有易,帝王所都,亂則冀治,弱則冀彊,荒則冀豐也。
兗州取兗水以為名也。
司州,司隸校尉所主也。
益州,益,阨也,所在之地險阨也。
古有營州,齊衛之地,於天文屬營室,取其名也。

 


8) 書虫絮鈔

巾箱本    (袖珍本)

我國古代有一種書,開本特小,人們稱為"巾箱本"。所謂"巾箱",即為古人放置手帕一類小物件的小盒子,由於這種書的體積少到也可以放入 ,因此得名。

"巾箱"一詞最早見於晉代葛洪的西京雜記序 。不過,因為西京雜記向被認為是偽書,人們不大相信。比較可信的見於正史南史 - 齊衡陽王鈞傳中所記:"鈞嘗手書細書五經為一卷 ,置於巾箱中,以備遺忘,曰:'巾箱中有五經》,於檢閱玩易,且一更手寫,則永不忘 。'諸王聞而遵效為巾箱《五經》。"

那麽"巾箱本"小到什麽程度呢?是無一定規格。朱彝尊經義考說它板高"半尺",楊守敬《留真譜》說所見摹刻宋本《禮記》板心高不過三寸許 ,寬二寸半,一頁三百二十四字。又《永嘉八面鋒》則說長二寸六分,寬一寸七分,清代姚培謙刻的《世說》,據有人計算,長只一寸八分,寬一寸一分。

清代最早的小本書出現在乾隆年間,那時,武英殿刻印經史,剩了很多小木塊,棄之可惜,就仿照古人巾箱本的形式刻了《古香齋十種》,但不叫"巾箱本",而叫"袖珍本",大約是因為開本小到可放在衣袖埵茖名的 。自此之後,人們就以"袖珍書"來稱那些小書了。

"袖珍本"不只在我國有,外國也是有的,不過產生的時間要比我國晚一些。

《奚椿年 - 書趣》
 


9古代作家與典籍  

《古詩源》,是清人沈德潛所編的一部唐以前的歷代詩歌選集。這部書選輯了先秦至隋各個時代的詩歌,共七百餘首,分十四卷。收錄作品廣泛,唐以前的著名詩篇除《詩經》,《楚辭》外,大多已選錄在內,而且還從一些古書中輯入不少民歌謠諺,內容豐富,作為研讀古代詩歌,頗有参考價值。

沈德潛(1673-1769),字確士,號歸愚,江南長洲(今江蘇蘇州市)人,清代前期詩人,乾隆時官至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除本書外,還編有《唐詩別裁集》,《明詩別裁集》,《清詩別裁集》等詩集。

初學記,唐代張說,徐堅等奉敕編。共三十卷,卷軼不大,便於翻檢,簡明易讀,故名《初學記》。全書分二十三部,三百十三個子目。其體例 : 先"叙事",對此類作概括介紹 ; 次"事對:,選擇有關對句,後"詩文",摘引詩文片斷。在唐人類書中,"博不及《藝文類聚》,而精則勝之。"(《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其精華在"叙事"部分,字數不多,却把唐以前各種典章制度作了扼要介紹,便於初學。此書既可用來查找詞藻典故,也可查找篇目的出處。


10) 愛書堂書影   目錄

袁寒雲   洹上詞       元  馬致遠  江州司馬青衫淚     明   高則誠   琵琶記

西溪山人   吳門畫舫錄     王先謙  莊子集解  
 


11) 敦煌遺篇  之   敦煌曲子詞    更多

別仙子   (此時模樣)   本詞據微縮膠卷校錄

此時模樣,算來是秋天月。無一事,堪惆悵,須圓闕。穿窗牖,人寂靜,滿面蟾光如雪。照淚痕,何把兩眉雙結。   曉樓鐘動,握纎手,看看別。移銀燭,偎身泣,聲哽噎。家私事,頻付囑,馬上臨行說,長相憶,莫負少年時節。

須圓闕一作隨圓闕   何把兩眉雙結一作何似兩眉雙結   握纎手一作執纎手   偎身泣一作猥身泣   馬上一作上馬   長相憶一作早回來

《別仙子》詞牌不見於唐教坊曲 名,只見於敦煌曲子詞,似為唐代民間曲調僅有的名稱。南北朝以來,多有以仙子比喻美貌女子,唐繼其俗。故該曲牌實為男子咏唱離別的妻子,故云"別仙子"。

《別仙子》乃敦煌曲子詞中最古的曲詞之一。任二北先生云:"《別仙子》,《菩薩蠻》(按指'發願')此二辭可能寫於天寶以前,至遲不逾天寶元年也。"

這是一首歌咏夫妻離別的愛情詞,描寫了一個征人對妻子深切的思念。全篇從征人的角度,以丈夫細膩而充滿感情的回憶,刻畫了妻子的模樣和與妻子離別的生動場面 ,既表現出丈夫對妻子的深情,又表現出妻子對丈夫的忠貞。夫妻天各一方,丈夫對月思妻,而通篇寫的却是妻子思念丈夫的情景,這是這首詞的主要特點。

上片:
"此時模樣,算來是秋天月"。寫妻子悲哀的面容。"此時模樣","此時"一詞把全篇及時地引入離別的主題範圍之中 ,用丈夫的口氣來寫他正在遠方思念妻子的面容,接着實寫一筆,用一個別致的比喻,月指妻子面容。"秋天月"澄清如洗,光彩尤為動人,俗有"春花秋月"之說 ,皆極言事物之嬌好美麗。丈夫在遠方推測着愛妻的面容好像秋天的月亮,同時這一比喻又是相關的,不僅比喻愛妻的面容體態,又表達時間的飛逝 ,意為這大概又是秋日的月夜了。

"無一事,堪惆悵,須圓闕","堪",勝也,克也。"須"為民間俗詞 ,作"雖然"解,通"雖"。"須圓闕"是說秋月有時圓,又有時缺。這是一種形象比喻的妙用,實際象徵的是時光的流逝 。這三句整個的意思是雖然月亮圓了又缺了,歲月悄悄流逝,却沒有一件事情能克制住心中的惆悵。

"穿窗牖,人寂靜,滿面蟾光如雪"。這三句仍然是緊承"秋天月"而來的 ,意思是 : 皎潔的月光穿過窗戶照進房堥荂A使你感到寂寞,好像一切都靜止下來了,清冷的月色使你的臉兒變得雪白。妙在"人寂靜"三字,不能解作"人聲已經寂靜",那與主題不合 。"人"是指思念中的妻,"寂"是指"人"的主觀感受(寂寞),"靜"是指"人"的客觀狀况(靜止),這樣才與前句"惆悵",後句"滿面蟾光"之悲傷意境相合。

上片最後以"照淚痕,何把兩眉雙結"。作結。"照"仍緊承"秋天月"而來 ,意為皎潔的月色照出了你新濕的淚痕和緊鎖的雙眉,並以含蓄的提問為結語,也頗藝術化。用提問來解答她臉兒何以變得雪白的原因,是因為她雙眼充滿了熱淚,臉頰上滿是淚痕,寓情於景 ,不點明她的思念,使人回味無窮。總之,上片以"秋天月"為總領,由此引申"須圓闕","穿窗牖","照淚痕",組成一幅完整的藝術畫面 。雖然句句寫的是妻,但是丈夫的思念憐惜之情却躍然紙上。

下片: 進一步寫妻子悲哀的原因。丈夫憶起了夫婦雙雙別離時不忍遠去的情景。下片是用三層畫面來表現夫妻難忘的離別。第一層畫面: "曉樓鐘動,握纎手,看看別。"寫得很含蓄。"曉"揩天剛破曉,天快亮而未亮之時,此時正是古人認為最好的送別時間 ,而且敦煌民間就有這種五更破曉送別的風俗。"曉樓鐘動"即言妻子在曉樓中為丈夫舉行別宴時響起悲傷的鐘聲。"曉樓鐘動"又為下面"移銀燭"作伏筆 。"握纎手",它不光是說明丈夫握着妻子的纖手道別這一點,也給予讀者廣大的想象空間。天快亮了,轉眼就要分別,妻子緊偎在丈夫的胸前 ,低聲哽噎着,哭泣着,彼此却說不出一句話來,丈夫只有繁握着嬌妻的手。整個畫面都熔鑄在"握纎手"這三個字中 。"看看別","看看"是民間俗詞,有轉眼之意,如杜牧《 湖南正初招李郢秀才》云:"看看白蘋花欲吐。",柳永《殢人嬌》云:"別來光景,看看經歲。"都作轉眼解。又有當前之意,如施肩吾《望夫詞》 云:"看看北雁又南飛,薄倖征夫久不歸。"是作當前解。而此首敦煌民間詞之"看看別",兩者之意兼而有之。意為回憶過去的離別 ,好像是在轉眼之間,又有如還在眼前一般。

第二層畫面:"移銀燭,偎身泣,聲哽噎。"這是指室內的離別,天未亮自然要"移銀燭","銀燭"指明亮的燈光 。燈光用"銀燭"來代稱,極具古典環境之美。妻子偎依着丈夫哭泣,聲聲哽噎,更加烘托了悲傷的氣氛。

第三層畫面:"家私事,頻付囑,馬上臨行說,長相憶,莫負少年時節。"這是指室外的離別。妻子一直將丈夫送到馬上 ,還將家中的事頻頻地反覆地囑托又囑托,上馬臨行,只留下一句"長相憶"的話,下片終於用三層形象的畫面,揭示了妻子"何把兩眉雙結"的原因。

綜上所述,這首詞描寫了一幅動人的離別場面,它最明顯的特色是通過回憶倒叙的手法,將這場面呈現在我們的面前。樸素通俗的語言,生動活潑的形象,字埵瘨〃Y淒切切的感情 ,在作者與讀者之間達到了相互的交流。全篇無一處抽象的說理和描寫,全都用圖景說話  ; 全篇無一情字,而情字已深寓於景色之中了。

如果我們拿它與杜甫的月夜詩比較,愈能看見它們異曲同工的妙處 。至德元年(756)八月,因安祿山叛亂,杜甫困居長安,由於對家鄉妻兒的無限思念,他寫了著名的月夜》詩 ,也是借望月來表現對妻兒的憶念: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自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乾。

比較一下《別仙子》與《月夜》,不難發現它們的藝術構思有諸 多共同之處。第一,相同而曲折的表現手法。都是依"我"想象中描摹妻子的模樣,姿態,去刻畫妻子對自己的相思之情,從而深刻地表達了自己的真摯感情。第二,除了都寫別離以後各人孤單的現狀,還一致寫出了夫婦相處在一起的情景,《別仙子》是"移銀燭 ,偎身泣,聲哽噎。",《月夜》是"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乾"。盡管前聲是回憶,後者是期待,但寫出夫妻間的無比恩愛却是共同的。第三,兩者描寫的藝術畫面,時間環境,人物幾乎都相同,都是丈夫想象妻子在"月輝","蟾光"堶吤萰‵e,對月思夫。第四,兩者雖然都沒有直接對封建統治階級的不滿和憎恨,但在作品中都一致地對環境的凄冷和渴望團聚的迫切心情作了渲染,字埵瘨““t蘊着對黑暗現實生活的譴責之辭,包容着深刻的思想性。

總之,《別仙子》與《月夜》雖然一為民間詞,一為文人詩,而且後者出自大詩人杜甫的筆下,但兩者的神似之處,達到了異曲同工的藝術效果,充分說明寫敦煌曲子詞《別仙子》的民間詞家,也具有卓越的藝術才華,其詞作和唐詩中的明珠一樣璀粲奪目。

(節錄  敦煌曲子詞欣賞 - 高國藩 )

 
本月文學作品介紹: (2012年3月)   共 3 頁   頁 2  頁 3     


本站旨在弘揚和傳承源遠流長之中國文化,網頁內容或有轉鈔各名家著論。如有謬誤及冒犯著作權益,請即指正 ,自當修改刪除。

 歡迎溜覽   舊書房

文史古籍

絕版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