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書堂

莫嫌舊學偏新學  
不薄今人愛古人

主頁

學英華   詩詞書目  小說戲曲書目   其他書目    古文選讀   歷史選讀

              頁:    1..  2..  3..  4..


12) 
樂府指迷    
全書影

樂府指迷》,宋 - 沈義父伯時著。據書中自述,此書為沈義父與子侄輩講論作詞之法而作,共二十九則。首則轉述吳文英所論作詞之法:「音律欲其協」,「下字欲其雅」,「用字不可太露」,「發意不可太高」 。以此四法為準則,其餘各則具體闡明作詞之法,而以清真(周邦彥)詞為主,以吳文英家法為旨歸。所論作詞起結,字面,煉句,用事,命意,協律等等,於詞之實際創作,頗有助益 。是書未單刻印行,初附刻於明陳耀文《花草粹編》卷首,其後有《四庫全書》本,《百尺樓叢書》本,《四印齋所刻詞》本,《詞話叢編》本。
沈義父,字伯時,蘇州震澤人。嘉熙元年(1237),以賦領鄉薦,為南康軍白鹿洞書院山長。致仕歸,建義塾,立明教堂講學,學者稱時齋先生。著《時齋集》,《遺世頌》,《樂府指迷》 。今僅存《樂府指 迷》



問花樓詞話    全書影

問花樓詞話  清 - 陸鎣著
自序云: 詞雖小道,范文正,歐陽文忠嘗樂為之。考亭大儒,亦間有作。蓋古人流連光景,託物起興,有宜詩者,有宜詞者。鎣早承庭訓,未嫻聲律,觕識徑途。頃者長夏無事,偶閱《花間》 ,《草堂》諸刻,追憶舊聞,久遂成帙,聊以備遺忘,耗歲時耳。道光戊申夏六月陸鎣。

附於陳去病編(笠澤詞徵)冊六    百尺樓叢書
上海國學保存會,廣智書局等發行  國光書局印刷所印  民國四年   綫裝  凡六冊  網主藏

11) 憶雲詞    

項廷紀(1798-1835)原名鴻祚,字蓮生,浙江錢塘人。道光壬辰(1832)舉人,嘉慶三年生,道光十五年卒,年僅三十八歲。著有憶雲詞甲乙丙丁稿。 其自序云:"生幼有愁癖,故其情豔而苦,其感於物也鬱而深,連峰巉巉,中夜猿嘯,復如清湘戛瑟,魚沈雁起,孤月微明,其窅鱈梐Y,則山鬼晨吟,瓊妃暮泣,風鬟雲鬢 ,相對支離,不無累德之言,抑亦傷心之極致矣。" (甲稿序) 又云: "不為無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時異景遷,結習不改,霜花膄之賸稿,念奴嬌之過腔,茫茫誰復知者",(丙稿序) 又云:"當沈鬱無憀之極,僅託之綺羅薌澤以洩其思,蓋辭婉而情傷矣。(丁稿序),於此略見作者之情趣。
譚獻曰:"蓮生,古之傷心人也,盪氣回腸,一波三折,有白石之幽澀而去其俗,有玉田之秀折而無其率,有夢窗之深細而化其滯,殆欲前無古人。" 又云:"以成容若之貴,項蓮生之富,而填詞皆幽豔哀斷,異曲同工,所謂別有懷抱者也。" (篋中詞 - 四)

       

網主最喜其"臨江仙"云: 有限春宵無限夢,夢回依舊難留。淚珠長傍枕函流,書來三月尾,鐙盡五更頭。   見說而今容易病,日高還掩妝樓。桃花臉薄不禁羞,瘦應如我瘦愁莫向人愁。 "浣溪沙"云: 曾向西池采玉游,可人天氣近中秋。半年前事到心頭。   今夜夢魂何處去,一重簾幕一重愁,重重遮斷舊妝樓。 又"浣溪沙"云: 水近雷塘緩緩流,綠楊風N不知秋,教人無賴是揚州。   畫舫載來歌舞夢,玉簫吹破古今愁,舊時明月照迷樓。 余以為清季以來,詩家當推仲則,詞則憶雲,蕙風,餘難與其並駕也。

內頁有十九年一月初日樓題記,云:"幼年初學作詩,最愛誦竹垞定庵詩及納蘭憶雲兩家詞,舊有影印本為人取去 ,十八年重至舊京,乃購得此本,追錄十年前所題詩,不盡流水華年之感。 "  十九年一月初日樓題記。 記前附兩絕句云:
嚼雪裁花艷欲仙,蠶絲鵑血兩天然。詞壇便有花間霸,不向低頭但比肩。
生涯甘幻綺羅叢,贏得家家貯小紅。合與定庵詩抗席,有才如此信天工。
(原注: 少時對有清一代作家最愛定庵七絕憶雲小詞)

仁和譚獻譔    光緒己亥夏 - 思賢書局刊   綫裝  凡一冊   網主藏

10) 懋齋詩鈔  
  
文學古籍刊行社編輯部出版說明: 懋齋詩鈔 殘卷,清愛新覺羅敦敏(1729 - 1796)撰。敦敏是曹雪芹的好友之一。在這個殘本堙A保存了一些他們之間彼此過從和倡和的詩篇,這是了解曹雪芹生平比較珍貴的資料之一。今用北京圖書館藏原稿本影印 ,以供研究紅樓夢者的參考。
網主: 余近年閒時亦喜閱關於紅樓夢及其作者曹雪芹各家論著,惜手邊可資參考又具重要性材料不多。懋齋詩鈔七十年代得於舊書賈,爾後再遍尋不睹,原想往昔於清棄部分舊籍時失佚 。近偶翻書箱檢拾,竟赫然在目,實意外之喜。     全本書影

        

文學古籍刊行社   1955年3月   綫裝  凡一冊  網主藏

9) 兩當軒集    

黃景仁,字仲則,清代名詩人,(1749 - 1783),江蘇武進人。在世三十四年,遺著編成兩當軒集。他的一生,正當清乾隆王朝全盛時期,但亦是官僚政治腐敗迹象顯露之時。詩人的命運是悲苦的。仲則四歲喪父 ,家道衰落,他自少便有天才,詩才,可是不幸的命運,沒有放過這位小詩人,十二至十六歲 年間,祖父,祖母,兄長先後逝世。少年時的憂患影響人的一生,十六歲應鄉童子試考得第一。十八歲在江陰旅舍結識了洪亮吉(稚存),兩人從此訂交,終身不渝。但光明的前途並沒有等待着他 ,以後的考試都落選了,冷酷的現實,使詩人感到個人的遠大理想都是空的。他决前往北京一碰運氣,多才多藝的他,很快就名滿京華,都中有名的士大夫,也相與結交 。朋輩間詩酒唱和,這也許是他一生中最快意的時候。自把老母,妻子家眷遷來京城後,經濟上的壓力益重,既貧且病,詩人對現實的生活,越發感到痛苦失望。他的名作"都門秋思"傳到西安 ,陝西巡撫畢沅見而激賞,極致忻慕之意,合寄三千金以助,仲則遂西遊入陝,捐了個小小縣丞,在都中候補。從別人的筆記載述中,詩人是落落寡合,才人失意,謔浪笑傲,不拘小節 ,旁若無人,遂至喻閑蕩檢。晚年放浪酣嬉,與優倡為伍。詩人一生中是不得意的,他的不自檢束,正是對社會不滿的抗議。未幾,被債主所逼,抱病出都,準備再到西安依附畢沅。無奈旅途勞頓 ,病勢加重,自知不起,於是馳書生死之交洪稚存,托他辦理身後之事。洪稚 存借馬疾馳,日走四驛,趕至山西解州,這時,詩人已含恨去世了。

黃仲則詩   黃仲則詞

           
        黄仲則遺墨                  劉海粟題

上海掃葉山房   民國十年石印   綫裝   凡三冊   網主藏

8)  詞律    

詞譜,二十卷,清萬樹撰。萬樹(1630? - 1688)字花農,一字紅友。初與侯文燦一起研究詞曲,及後整理兩人共同編纂的詞律
此書收唐,宋,元詞調六百六十個,一千一百八十餘體。校訂平仄音韻,句法異同,確定規格。唐宋以來,倚聲度曲之法失傳久矣,如俞樾所言:"舉世奉《嘯餘圖譜》為準繩 ,但取其便于吻,而不知其戾乎古,於是掃取流俗力追古初,一字一句,皆取宋元名作排比而求其律,律嚴而詞之道尊矣。"指出昔日詞譜所提示的詞在音韻格律上的規則與唐宋詞固有的規則不合 ,而且在調同名異,調異名同,一調多體以及在詞的分片,斷句,標韻上多有謬誤,造成了混亂所誤用"便于吻"乃指當時人們習於"律句,"對於詞中的"拗句"則擅加改動 。如萬樹所言:"今之所疑拗句者,乃當日所為諧音協律者也,今之所改順句者,乃當日所為捩喉扭嗓者也。"
萬樹編著此書前後經歷了幾十年,搜羅較備,考訂精詳,編排得體。全書以每個詞牌字數多少為序,別體附之,又名亦附注其下。每首以詞之平仄為法式,可平可仄處於詞旁標明。萬樹意識到仄有三聲 。"不可遇仄而以三聲概填,蓋一調之中可概者十之六七,不可概者,十之三四,須酙酌而後下字,方得無疵。"這種認識是對的,但在每一調中並未注明那些應該注明須要分清"上 ,去,入"的仄聲。另外對於陰陽清濁也未作進一步分辨。其實完全辨清也是不可能的。有許多詞牌只存一首詞,又非精通音律者所作,很難對其用字規律詳加辨析。
有人認為詞至清代樂譜大多已佚,即使弄清每個詞牌的平仄四聲,陰陽清濁,也不能演唱,有何意義?其實詞的音樂美不僅體現在某個詞調的旋律節奏上,而且也表現在詞調的每個字音的長短高低 ,抑揚疾徐上。符合格律的詞在誦讀時也會給人以悅耳之感。因此,研究詞律,按律填詞是必要的。
唯此書也有缺點, 1) 詞調,詞體均有遺漏  2) 所依據的詞有脫誤,未能詳加考訂 3) 在分段,斷句上也有錯誤 4) 有些詞牌未能選首作為式。
萬樹詞律》首刊於康熙二十六年(1687),後杜文瀾對全書加以校訂又增加了《詞律韻目》(杜文瀾輯),《詞律拾遺》(徐本立撰),《詞律補遺》杜文瀾撰)。杜氏把《詞律》與《詞譜》異同校語放在各詞之後 ,並對去聲,上聲之辨有所增補,使得此書更為完善。

     

中華書局   四部備要集部   綫裝      凡六冊     網主藏

7) 詞綜   

詞選集,三十六卷,清朱彝尊編纂,汪森等補葺。詞在明及清初均被視為小道末技,為世所輕。及後創作才有了長足的發展,吳偉業,龔鼎孳,朱彝尊,陳維崧皆為一代名家。朱彝尊為了宣揚自己的論詞主張和取代當時頗為流行而被朱氏認為"收詞最下"的[草堂詩餘],因而編纂了這部唐 ,宋,金,元詞選本。最初只有十八卷,後廣為二十六卷。後來汪氏先後補入六卷。 此書選自歷代詞總集,別集,及稗官載記,共收錄詞二千二百五十三首,詞人六百餘家。本書取材豐富,收集面廣,凡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多已收入。每家詞前有作者生平略述及前人評述 。關於詞人小傳,朱氏"考之正史,參以地志,傳記,小說,以集歸人,以字歸名,得十之八九"。 朱彝尊等人廣錄博收,搜隱抉微,但是它仍是標舉宗旨性的選本,以雅正之作為主,示學者以規矩,破除雲間派以北宋為宗的主張,"世人言詞,必稱北宋。然詞至南宋始極其工 ,至宋季而始其變。姜氏堯章(姜夔)最為傑出....."。
此書一出,對於清初詞風轉變有很大影響,後王昶續補二卷,補詞人二十八家,詞一百九十首。朱氏編纂此書時宋元詞別集善本很少傳於世,他主要依據毛晉汲古閣(宋六十名家詞)及世傳抄本 ,因此錯謬脫誤頗多。後丁紹儀在(聽雨秋聲館詞話)臚列其謬誤數十條,亦還未盡。
最早有康熙三十年(1691)三十六卷本,今有中華書局三十八卷本(1975年影印本)

        

中華書局   四部備要集部   綫裝     凡八冊     網主藏

6) 宋六十名家詞  

明毛晉編纂,明代詞學衰微,不僅表現在寫作上,也反映在研究,和詞籍刊刻上。宋代詞創作成就最高,但有成就的詞人的別集很小刊刻流傳。如晏幾道的小山詞,周邦彥的片玉詞 ,吳文英的夢窗詞等,在明代二百餘年中都未有刊刻。即有流行,亦是鈔本。
毛氏為明末藏書家,他刊刻此書 是宋詞集在宋以後第一次大規模出版。凡六十一家詞,隨得隨刻,無一定前後次序。起於晏殊珠玉詞,終於盧炳哄堂詞。每家詞後有毛氏跋語,或評贊詞品,或述版本源流。此書缺點是采摭未博 ,如南宋末一些重要詞人未能收入,例如張炎山中白雲詞,王沂孫花外集等。其次編校粗疏,訛誤之處頗多。近人朱居易撰毛刻宋六十名家詞 勘誤,專指摘毛刻之謬誤。其子毛扆言後又輯宋詞百家元詞二十家,惜床頭金盡,不能繼志,欲重刊而未果。
毛書流傳頗廣,原刊本存北京圖書館,有清光緒振綺堂汪氏重刻本,廣州刊本,民初中華書局四部備要排印本。

珠玉詞 晏殊 六一詞 歐陽修 樂章集 栁永 東坡詞 蘇軾 山谷詞 黃庭堅
淮海詞 秦觀 小山詞 晏幾道 東堂詞 毛滂 放翁詞 陸游 稼軒詞 辛棄疾
片玉詞 周邦彥 梅溪詞 史達祖 白石詞 姜夔 石林詞 葉夢得 酒邊詞 向子諲
溪堂詞 謝逸 樵隱詞 毛升 竹山詞 蔣捷 書舟詞 程垓 坦菴詞 趙師俠
惜香樂府 趙長卿 西樵語業 楊炎 竹屋癡語 高觀國 夢窗稿 吳文英 近體樂府 周必大
竹齋詩餘 黄機 金谷遺音 石孝友 散花菴詞 黄昇 和清真詞 方千里 後村別調 劉克莊
蘆川詞 張元幹 于湖詞 張孝祥 洛水詞 程珌 歸愚詞 葛立方 龍洲詞 劉過
初寮詞 王安中 龍川詞 陳亮 姑溪詞 李之儀 友古詞 蔡伸 石屏詞 戴復古
海野詞 曾觀 逃禪詞 楊无咎 空同詞 介菴詞 趙彥端 平齋詞 洪咨夔
文溪詞 李公昂 丹陽詞 葛勝仲 孏窟詞 侯寘 克齋詞 沈端節 芸窗詞 張榘
竹坡詞 周紫芝 聖求詞 呂渭 壽域詞 杜安世 審齋詞 王千秋 東浦詞 韓玉
知稼翁詞 黃公度 無住詞 陳興義 後山詞 陳師道 蒲江詞 盧祖皐 琴趣外篇 鼂補之
烘堂詞 盧炳                

         

中華書局據汲古閣本校刊  四部備要  集部   綫裝   凡十四冊     網主藏

5) 白香詞譜  

靖安舒夢蘭撰,自唐李青蓮以下,至清黃石牧五十九人所為詞百篇,篇各一調,排次短長,辨訂聲律,倚聲者奉為圭皋,.....固為鄉道初學云云(桐城葉參序)。

白香詞譜,一本普及性的填詞入門指引選本,對初學者是頗為方便的工具書,薄薄一本,方便隨身翻閱,坊間至今還易購得,可惜都是國內簡體字排印本,對國內以外讀者,部份字詞構成不便 。(網主並非排斥簡體字文化,但對於用作排印古典文學確有其存在缺點,尤以對初學者而言。而沿用繁體文化的地區國家,基於商業利益,出版商於今已絕少出版古典文學書本,至為可惜)。網主少年時所用六十年代坊間印本已失 ,近年於舊書坊偶爾覓得香港廣智書局約七十至八十年代刊行一冊,及存留以下兩套綫裝舊本。

                   

白香詞譜   民初上海錦章圖書局石印    綫裝    全書一冊   坿晚翠軒詞韻   網主藏
白香詞譜箋   民初孟春上海文明書局印行   綫裝   全書四冊   坿學宋齋詞韻   網主藏
南海謝朝徵韋菴箋

                   

增廣考正白香詞譜   民國十五年上海中原書局   綫裝     一函五冊   坿考正詞韻   網主藏
南匯顧憲融佛影考正


4) 唐宋詩醇
   

唐詩選本,四十七集。清乾隆皇帝弘曆主持選訂。弘歷(1711-1799),清世宗雍正第四子,1736年繼位,做滿六十年皇帝退位,為太上皇,廟號高宗。在位時注重文治與思想統治 ,重視文學教化作用。他本人也酷愛作詩,一生作詩四萬餘首,為歷史上產量最高的詩人,足媲美整部全唐詩之數。
此書取唐李白,杜甫,白居易,韓愈,宋蘇軾,陸游等六人詩作編為一集,用以和(唐宋文醇)相對,表彰這六位詩人在詩史上的成就,並用之宣揚封建主義詩教。弘曆對清初以宋詩為宗和後來的王士禎提倡神韻之說 ,以王,孟,韋,栁為極軌的創作傾向都是不滿的。他認為宋人不解温柔敦厚之義,士禎不解興觀群怨之旨,影響了詩歌的教化作用。他說:"昔聖賢立教 ,莫先乎詩。原其始發於性情,致其用通於政治,既備興觀,動關君父。朱子所謂教被於萬世者也"。可見統治者是如何注重詩歌,他們自覺地把它當做統治工具用。乾隆初年 ,朝廷鄉試,會試增加考排律一首,於是坊間專刻為應制學習的排律,以供場屋之用。弘曆認為這種風氣可影響詩教的推行,所以他才推出這部注重詩歌思想內容的選本。
全書以李白,杜甫為正宗,以白,韓,蘇,陸為羽翼,各家編目之前有總評,每首之後有諸家評,用以提示主題,分析藝術特點。評語多出於朝中儒臣梁詩正。
此書最初有內務府刻本,後廣布各省,允許刊刻,幾乎海內詩人人手一部。

              
 民初上海九思齋印行,中華圖書館發行    綫裝    網主藏

3) 古詩錄   

古詩選本,十二卷,清張琦選編。張琦(1764-1831)字翰風,號宛鄰,陽湖人(江蘇省常州市)。道光年間舉人,曾任章丘,館陶知縣,至有政績,工詩古文。
此書共選詩一千一百十八首,作者一百七十一家,樂府歌辭二百零八首,無名氏作品三十六首。張氏論詩推重纏綿鬱積之情思與身接目見之景互相交會的作品,他認為"漢唐以來 ,詩之工者,未有不由此也"。因此編者"錄漢以來詩迄於隋代,導其源流,備其正變,旨義幽隱,輒為條述,庶幾無乖以意逆志之義 ,又以明夫詩不可苟而已也"。
通過這個選本,不僅可以看到古詩中許多名篇佳制,又且還可以了解從漢到隋代詩歌的發展情况。所選較多的是曹植,阮籍,陸機,潘岳,陶潛,謝靈運,鮑照,謝朓 ,沈約,何遜,庾信等人。對阮籍,左思,郭璞,陶潛,江淹,庾信六人評價尤高,他說此六人"聲出金石,氣成虹霓,情深文明,言近旨遠,上規風雅,同符屈宋。百世之下 ,聞者莫不感發詩道之尊"(張氏自序)。入選每詩之後,間附編者的評語,這些評語往往能以簡單的語言概括詩意和分析該詩的特點,但也有少數不夠妥當之處。
此書有嘉興二十年(1815)刻本。

              
 民國十五年上海掃葉山房石印    綫裝     網主藏

2) 古詩源   

古詩的著名選本,十四卷,清沈德潛編選。沈德潛(1673-1769),號歸愚,長洲人(江蘇省蘇洲市)。有詩名,乾隆四年(1739)進士。其詩風主格調說 ,是此派影響最大的人物。
是書主要依據明馮惟訥(古詩紀),選上古至隋代詩共七百餘首,其序云"於古逸存其概,於漢盡得其詳,於魏晉獵其華,而亦不廢夫宋齊後之作者"。分古逸詩一卷 ,漢詩三卷,魏詩兩卷,宋詩二卷,齊梁詩兩卷,陳及北四朝詩一卷。可見編者注意到各朝代有代表性的作品,因此它是帶有資料性的普及選本。另外沈氏編此書目的旨在辨析源流,指出唐詩之所出 。並借編詩以論世,"使覽者窮本知變,以漸窺風雅之遺意"。在書前著有例言,書中附有一些疏通詩意的評語。編者所强調的風雅遺意即是溫柔敦厚之詩教 。對於晉人(子夜歌),齊梁人(讀曲歌)等民間愛情歌曲,則認為其離於雅,近於鄭衛之音,一概不取,由此可見沈氏封建正統思想是貫穿此書之中。

                      
1973年廣東人民出版社  綫裝   網主藏

1) 玉臺新咏   

古詩選本十卷,南朝陳徐陵(507-583)編選。南朝梁時曾為東宮學士,通直散騎侍郎,後入陳歷任五兵尚書,左光祿大夫,太子少傅,為南朝著名宮體詩人,與庾信齊名 ,詩文風格相近,稱徐庾體。
玉臺指帝王後庭,此書為梁元帝的徐妃而編,供她閱讀學習,故名。書中選錄自漢梁各體769首,前八卷為五言詩,第九卷為歌行,第十卷為五言二韻詩。所選詩作多是描寫閨情之作 。如明胡應麟所說"玉臺但輯閨房一體,而且"詞關閨閣者不收。" 所選多是愛情生活上的悲歡離合,但也有不少是淫靡之作,或迹近下流,歷來頗為人詬病。
然而,此選本甚古,是(詩經),(楚辭)後第三部最古的詩歌選集,編者當時所見到的詩,現多已亡佚。如(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曹植(棄婦篇)庾信(七夕),在其本集皆失載 ,也因選入此書而得以流傳,所以在中國詩歌史上有不可忽視的地位,也為我們研究漢魏兩晉南北朝期間,以婦女生活為題材的詩歌提供了方便。
此書宋本已佚,明代有多種刊本,清代有吳兆宜箋注本,程琰刪補本,乾隆,光緒年間皆有刻本傳世。白文有文學古籍刊行社影印明寒山趙氏刻本。又1985年中華書局排印本。
 

               
民國十三年上海掃葉山房石印本   綫裝    網主藏       

本站旨在弘揚和傳承源遠流長之中國文化,網頁內容或有轉鈔各名家著論。如有謬誤及冒犯著作權益,請即指正 ,自當修改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