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書堂

莫嫌舊學偏新學

心遠廬

不薄今人愛古人

主頁

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詩賦選讀   沈德潛古詩源選 

(目錄頁)    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7/2013

張華

張華(232 - 300),字茂先,范陽方城(今河北省固安縣南)人。出身貧苦,少年時曾以牧羊為生。博聞强記,著《博物志》十卷 。有處理政事才能,他是晉惠帝(司馬衷)時代有名望大臣。後被趙王司馬倫和孫秀所殺。張華詩有詞藻,但格調平緩,少變化,動人作品不多。

輕薄篇
末世多輕薄,驕代好浮華。志意既放逸,貲財亦豐奢。被服極纖麗,肴膳盡柔嘉。童僕餘粱肉,婢妾蹈綾羅。文軒樹羽蓋,乘馬鳴玉珂。橫簪刻玳瑁,長鞭錯象牙。足下金鑮履,手中雙莫耶。賓從煥絡繹,侍御何芬葩。朝與金張期,暮宿許史家。甲第面長街,朱門赫嵯峨。蒼梧竹葉清,宜城九醞醝。浮醪隨觴轉,素蟻自跳波。美女興齊趙,妍唱出西巴。一顧傾城國,千金寧足多。北里獻奇舞,大陵奏名歌。新聲 逾激楚,妙妓絕陽阿。玄鶴降浮雲,鱏魚躍中河。墨翟且停車,展季猶咨嗟。淳于前行酒,雍門坐相和。孟公結重關,賓客不得蹉。三雅來何遲,耳熱眼中花。盤案互交錯,坐席咸 喧嘩。簪珥咸墮落,冠冕皆傾邪。酣飲終日夜,明燈繼朝霞。絕纓尚不尤,安能復顧他。留連彌信宿,此歡難可過。人生若浮寄,年時忽蹉跎。促促朝露期,榮樂遽幾何。念此腸中悲,涕下自滂沱。但畏執法吏,禮防且切磋。

篇詩的內容是對當時貴族荒淫生活的暴露 ,先寫"浮華",後寫"放逸"。《宋書-五行志》:晉惠帝元康中貴游子弟相與為散發倮身之飲 ,對弄婢妾。逆之者者傷好,非之者負譏。"就是這詩真實的背景。

情詩   五首之一
游目四野外,逍遙獨延佇。蘭蕙緣清渠,繁華蔭綠渚。佳人不在茲,取此欲誰與。巢居知風寒,穴處識陰雨。不曾遠別離,安知慕儔侶。


張華
情詩五首是夫婦相贈答之詞 ,這是第五首,男贈女,寫別後思念妻子。末四句用蟲鳥知風雨作比喻,說明只有親身經歷夫婦遠別的人,才能體會互相思念之情。

餘四首:

北方有佳人,端坐鼓鳴琴。終晨撫管絃,日夕不成音。憂來結不解,我思存所欽。君子尋時役,幽妾懷苦心。初為三載別,於今久滯淫。昔耶生戶牖,庭內自成陰。翔鳥鳴翠偶,草蟲相和吟。心悲易感激,俛仰淚流衿。願托晨風翼,束帶侍衣衾。

明月曜清景,曨光照玄墀。幽人守靜夜,迴身入空帷。束帶俟將朝,廓落晨星稀。寐假交精爽,覿我佳人姿。巧笑媚懽靨,聯娟眸與眉。寤言增長歎,悽然心獨悲。

清風動帷簾,晨月照幽房。佳人處遐遠,蘭室無容光。襟懷擁虛景,輕衾覆空床。居歡惜夜促,在戚怨宵長。拊枕獨嘯歎,感慨心內傷。

君居北海陽,妾在江南陰。懸邈修塗遠,山川阻且深。承歡注隆愛,結分投所欽。銜恩篤守義,萬里託微心。

余冠英 《漢魏六朝詩選》


東門行

出東門,不顧歸。來入門,悵欲悲。盎中無斗米儲,還視架上無懸衣。撫劍東門去,舍中兒母牽衣啼。"他家但願富貴,賤妾與君共餔糜。上用倉浪天故,下當用此黃口兒 。今非!"  "咄! 行! 君去行遲! 白髮時下難久居。"

不顧歸: 一本作"不願歸"。皆可通。 余冠英說:"不顧,是對於東門决然離去;不願 ,是對於歸家躊躇不前。《樂府詩選》   盎: 大腹小口的盛器。無斗米儲,沒有一斗米的存糧。  兒母: 孩子的母親。    用: 因。   倉浪天: 猶言青天 ,倉浪,青色。   餔糜: 稀粥。   黃口兒: 幼兒。   今非: 指拔劍出行是錯誤的。又,余冠英說:"参看晉樂所奏,似兩字中間有脫文。" 按: 吳兢《樂府古題要解》引作"今時清 ,不可為非"。   咄: 呵斥聲。丈夫呵斥其妻。   去,離開。此句謂我現在走為時已晚。一說,此是嫌其妻勸阻而發出的怨言,意謂我的行動被囉唆得耽擱了。

此詩猶如一場短小緊凑之獨幕劇,情節簡單,矛盾冲突却很尖銳。落筆入題,節奏緊促的三字句,出門"不願歸"和歸家 。"悵欲悲"的對照描述,一開頭就突出了主人公無限悲憤的情緒。隨後,盤中無米,架上無衣兩個細節,承上啓下,回答了悲憤的原因,說明拔劍出走的必然性 。其妻勸助及毅然出走一段,寫法一變,全用對話,如聞其聲見其人。用筆極為經濟,"情事展轉如見"(沈德潛《古詩源》)。詩將主人公走上"違法"之路 ,放在"白髮時下難久居"的典型環境中來描寫,鮮明地表現出對他所持的同情態度。此詩晉代樂府演唱時,在"下當用此黃口兒"句下 ,增添入"今時清廉,難犯教言,君復自愛莫為非"數語,把迫於生活而作出的反抗,變成"清廉"時代的犯上作亂 ,和民歌原作之意大相徑庭。

孫綽   游天台山賦    并序

          古人說,登高能賦,可以為大夫。登高能賦,也就是說,登臨山水勝境,能將風物景色描繪在文辭之中。古代對於山水風景的描畫,雖也見於詩文,但集中以山水為描寫對象的,却從晉末宋初的山水詩人謝靈運開始。

          孫綽(314-371),字興公,太原中都(今山平遙)人,東晉時累官至廷尉。他所處的時代略早於謝靈運,這篇賦可說是替謝氏的山水詩開了門徑。至於他以游天台山為題,採取記游的形式,而不將天台山作旁觀的,靜態的描寫,尤為後來的游山詩所祖述。又篇中雜有道,釋兩教的話頭,仙佛思想與山水的題材合而為一,這種詩風也對謝靈運及後來的山水詩人有所影響。謝靈運的山水詩中往往也涉及某些名理,且有消極隱遯的情調,和孫綽表現在游天台山賦中的求仙思想相近。這也反映了晉代紛亂動盪的局勢下士大夫的苦悶情緒。

天台山,在今浙江天台,臨海兩縣境。古代因地方偏僻,不大為人所知。從晉朝南渡(四世紀)以後,才漸成為名勝,而孫綽是讃賞這座名山的第一個人。

        天台山者,蓋山嶽之神秀者也。涉海則有方丈,蓬萊,登陸則有四明,天台。皆玄聖之所遊化,靈仙之所窟宅。夫其峻極之狀,嘉祥之美,窮山海之瑰富,盡人神之壯麗矣。所以不列於五嶽,闕載於常典者,豈不以所立冥奧,其路幽迥。或倒景於重溟,或匿峰於千嶺。始經魑魅之塗,卒踐無人之境。舉世罕能登陟,王者莫由禋祀。故事絕於常篇,名標於奇紀。

  然圖像之興,豈虛也哉!非夫遺世翫道,絕粒茹芝者,烏能輕舉而宅之?非夫遠寄冥搜,篤信通神者,何肯遙想而存之?余所以馳神運思,晝詠宵興,俛仰之間,若已再升者也。方解纓絡,永託茲嶺。不任吟想之至,聊奮藻以散懷。

  太虛遼廓而無閡,運自然之妙有,融而為川瀆,結而為山阜。嗟台嶽之所奇挺,寔神明之所扶持。蔭牛宿以曜峰,託靈越以正基。結根彌於華岱,直指高於九疑。應配天於唐典,齊峻極於周詩。

  邈彼絕域,幽邃窈窕。近智以守見而不之,之者以路絕而莫曉。哂夏蟲之疑冰,整輕翮而思矯。理無隱而不彰,啟二奇以示兆。赤城霞起而建標,瀑布飛流以界道。

  睹靈驗而遂徂,忽乎吾之將行。仍羽人於丹丘,尋不死之福庭。苟台嶺之可攀,亦何羨於層城?釋域中之常戀,暢超然之高情。被毛褐之森森,振金策之鈴鈴。披荒榛之蒙蘢,陟峭崿之崢嶸。濟楢溪而直進,落五界而迅征。跨穹隆之懸磴,臨萬丈之絕冥。踐莓苔之滑石,搏壁立之翠屏。攬樛木之長蘿,援葛藟之飛莖。雖一冒於垂堂,乃永存乎長生。必契誠於幽昧,履重嶮而逾平。

  既克隮於九折,路威夷而脩通。恣心目之寥朗,任緩步之從容。藉萋萋之纖草,蔭落落之長松。覿翔鸞之裔裔,聽鳴鳳之嗈嗈。過靈溪而一濯,疏煩想於心胸。蕩遺塵於旋流,發五蓋之遊蒙。追羲農之絕軌,躡二老之玄蹤。

  陟降信宿,迄于仙都。雙闕雲竦以夾路,瓊臺中天而懸居。朱闕玲瓏於林間,玉堂陰映于高隅。彤雲斐亹以翼櫺,曒日炯晃於綺疏。八桂森挺以凌霜,五芝含秀而晨敷。惠風佇芳於陽林,醴泉湧溜於陰渠。建木滅景於千尋,琪樹璀璨而垂珠。王喬控鶴以沖天,應真飛錫以躡虛。騁神變之揮霍,忽出有而入無。

  於是遊覽既周,體靜心閑。害馬已去,世事都捐。投刃皆虛,目牛無全。凝思幽巖,朗詠長川。爾乃羲和亭午,遊氣高褰。法鼓琅以振響,衆香馥以揚煙。肆覲天宗,爰集通仙。挹以玄玉之膏,嗽以華池之泉。散以象外之說,暢以無生之篇。悟遣有之不盡,覺涉無之有間;泯色空以合跡,忽即有而得玄。釋二名之同出,消一無於三幡。恣語樂以終日,等寂默於不言。渾萬象以冥觀,兀同體於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