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書堂

莫嫌舊學偏新學

心遠廬

不薄今人愛古人

附近代學者作家小像

清   黄夑清   倚晴樓詩選   

節 (張德明老師 - 清代文學專題演講 - 黃燮清的詩及帝女花傳奇  2011年8月香港)

張德明老師選讀

對於鴉片戰爭,黃燮清有詩記述。

乍川紀事 - 壬寅  
烈山一炬走春霆,野哭千家不忍聽。劫火近連鄉樹赤,瘴煙遠失海門青。夷艘入寇每乘陰晦孤城盡洩金銀氣 ,餘燄猶留草木腥。差喜有莘賢相國,暫修玉帛奠生靈。謂伊莘農相國。

弔關中卒,是一首敘寫鴉片戰爭之作 ,其小序對英勇抗敵的陝西軍人再三致意:

乍川之役,夷從唐家灣登岸,惟陝兵禦敵最勇,旋因授絕,被害獨多,作詩以表之

詩云: 

一旅熊羆勢已孤,男兒馬革誓捐軀。竟能殺賊先諸將,直欲當關抵萬夫。
瀛海雷霆飛戰火,函陵風雨斷歸途。牙旗朱蓋人何處,浩蕩君恩報得無。

禁煙失敗,英人肆無忌憚販賣鴉片,國人沉緬在烏煙瘴氣之中,作者對此痛心疾首,海上秋賦言之尤為痛切:

朔雪炎風隕大星,南天銅柱近飄零。潛鮫涕淚珍珠貢,凡鳥文章翡翠翎。薏苡香隨征騎遠,芙蓉煙帶霧潮腥 。鱷魚不為強弓徙,始信昌黎筆有靈。

在滿含隱喻的詩句堙A詩人表達他對奸臣當道,忠臣被斥逐的憤懣,無奈。

洋涇竹枝詞(見另頁) 連結

有關太平天國之詩

1853年,是多災多難的年頭。除兖州大水災之外,太平軍先後攻陷南京,揚州,鎮江,有直撲北京之勢,二月十二日金陵不守揚州鎮江鳳陽亦相繼失陷感賦,其二是當時的實錄:

爪步兵先解,蕪城事可傷。摸金空城穴,鳴鏑走天狼。腐草青燐燄,瓊華白刃芒。虹橋二分月 ,淒惻照流亡。

太平軍繼於庚申年(1861)攻佔杭州,有杭州紀事-庚申詩記之 ,現錄三首:

其二
金牛湖上豔陽辰,鶯燕樓臺入戰塵。三月桃花紅犯雪,三月初十大雪南方僅見兩隄煙草碧成燐。湖上焚掠被害極多可憐佛國同羅剎,城外叢林半為賊藪何處仙源結比鄰 。畫舫珠簾零落盡,杜鵑嗚咽弔殘春。
其三
達官眷屬半神仙,鼓枻浮家去渺然。萬戶脂膏留待賊,十門鎖鑰苦防邊。賊於二月十九日抵城 ,十門盡閉,紳富無得脫者佩環零亂珠沉浦,羅綺叢殘玉化煙。婦女挾資登舟 ,冀城開即遁,猝逢賊至皆赴水死,河為之不流恨水茫茫流不竭,有誰噀血籲蒼天。
其四
三衢重鎮擅威名,保障全吳在此行。老弼鞾刀思將種,景隆紈絝墜家聲。頓師不進翻徵饟 ,臨敵無功尚縱兵。鎮軍李兵潰梅谿,尋由湖州留嘉興數日,兵勇滋害 ,百姓苦之回首鳳凰山色好,當時父老望蜺旌。前屯鳳凰山演習軍陣 ,官文頗倚重焉。

杭州城陷,蘇州隨即失守,閏三月十五日大兵潰於金陵 ,廿九日丹陽失守督師由常州退至上海,四月十三日蘇郡陷,詩以誌憤,其一云:

王師圍金陵,精銳近十萬。氣壓鍾山雲,燄掣石城電。嵎虎困猶鬥,檻熊出逾悍。鄰烽近相望 ,左臂況未斷。時句容,漂水,宜興等處皆有賊壘橫流忽中決 ,全軍竟星散。飛檄請濟師,擁兵久不援。已成相州潰,誰角合淝戰。艱難八年功,惜哉墮一旦金陵自咸豐三年圍攻至今遂令財賦區 ,膏血盡靡爛。專閫果何人,功罪曷自斷。

清史稿 - 向榮傳》載蘇郡之陷破。

詩以誌憤,所憤者,乃上述庸劣之輩,黃燮清之詩,實與歷史相表堙A至於抒發個人感受,為當時知識分子之喉舌,則尤勝於史。
雖然如此,朝中仍有個別的保家衛國的英雄人物,黃燮清以生動的手法對其貢獻予以高度的表揚,並對其慘澹收場寄予無限的同情和惋惜,閏三月十五日大兵潰於金陵 ,廿九日丹陽失守督師由常州退至上海,四月十三日蘇郡陷,詩以誌憤,其四云:

偉哉張將軍,謂副帥國樑矛馬生英風 。皂旗表將種,錦帆歸江東。骨肉視健兒,甘苦三軍同。大小千餘戰,靡強不摧鋒。一柱擎半壁,十年矢孤忠。誓收殘破地,補綴還九重。減饟惰士氣,誰實其功。去年以兵多費鉅 ,三月止給兩月之餉,軍心不固,實由於此垂成忽以敗,萬帳裂飛蓬。重圍陷單騎,生死兩無蹤 。從此江南春,銷鑠兵火中。軍民齊一哭,大星墜長空。惟餘臥虎筆,光采騰熊熊。公常作虎字 ,大可盈丈,筆力千鈞登高思猛士,曷由慰宸衷。英雄起草澤,冠蓋羞群公。

所寫張將軍張國樑,見清史稿 - 張國樑傳》。

太平軍勢如破竹,很快殺到了黃燮清家鄉海鹽北西的嘉興,《四月廿四日吳江陷 ,廿五日平望兵潰,廿六日遂嘉興詩云:

渺渺松陵水,莽莽笠澤雲。剋期走飛艇,徑達鴛湖濱。豈無扼險隘 ,一敗不能軍。皇皇二千石,先事出城。挾資竟東渡 ,欲問桃源津。平時擁軒蓋,衣食資於民。今茲共患難,視若越與秦。父母遮道泣,掉頭苦不聞。浙西此門戶,委之如輕塵。蒼生遘浩劫,固應有數存。賊來未一禦 ,何以答君恩。但知越境免,卻忘守土臣。郡將乃如此,其他何足論。

詩中揭露了在這個多災多難的歷史時期,官軍非但不能抗賊,還滋害百姓,其禍比賊尤烈。郡將平日仰賴民食,敲取民脂民膏,臨危之時,但知一走了之.....清朝自上而下 ,都是些庸劣之輩.....。

國家的災難,很快臨到個人的身上來。太平軍侵佔海鹽,黃燮清為逃避其殘暴的所為 ,攜家到山區舊鄉居董氏田莊暫避,避亂董氏田莊詩云:

大旗捲落照,雜遝趨海邊。借問何官府,太守與兵船。太守守郡城,曷為來此間。苦言賊鋒利,失地遠播遷 。邑人駭奔告,倉卒謀瓦全。攜家各分竄,終夜聲喧闐。予亦挈細弱,月黑走閒關。假榻董氏莊,老屋對桑田。其時病寒泄,一臥竟頹然。眷屬幸健好,慰藉強歡顏 。入山苦不深,未卜危與安。窮鳥得所息,且復游其天。

黃燮清帶同家眷,狼狽而逃,寄人籬下,從此以後,就過著顛沛流離的日子了。《避亂 - 辛酉》其一 :

避亂居南鄉,寇自西南來。連村毒焰 ,剽掠無遺財。男婦駭犇竄,攜抱童與孩。情迫屢傾跌,匍匐喘蒿萊。鄰犬吠相逐,一夕數驚猜。披衣出門望,四野聲何哀。

只有親身經歷過逃難的人,才能真切體味箇中之苦。黃燮清以高度的藝術手腕,十分生動地保留那段經歷 ,詩其六云:

鹽邑已焦土,嶼城屼高壘。鹽城民房 ,十燬其八,賊於嶼城築土壘為久守計餘賊紛四出,焚劫到鄉里。奸民更前驅 ,戈船附若蟻。奸民以小艇置軍械,名曰槍船,附賊殃民有如倀導虎 ,蠶食徧桑梓。沈鎮雖幸存,時沈蕩無恙烽燄固尺咫 。寄書別阿兄,行將遠遷徙。留此既不可,去亦靡所止。去留兩茫茫,不知誰者是。衰年各自愛,無策決生死。月黑走孤櫂,間關達江涘。我婦戀故園,臨流泣未已 。歸來當何時,飄泊從此始。

天地雖大,無處容身,個人的安危死生,並不能掌握,這是個極黑暗,極混亂,恐佈的年代。

這次浩劫,使黃燮清家園盡毁,他親手構築的倚晴樓,毁於兵火。在倚晴樓為劫火所燬詩中 ,詩人憶述未受兵災時的倚晴樓是:

樓外種梅五十樹,橫枝高出樓窗前。四時雜花補隙地,兩園喬木森蒼天。樓下何所有?朱闌白石青琅玕 。樓上何所有?琴尊卷軸書畫全。

未受兵災時的生活是:

客來文酒互嘯詠,客去魚鳥相流連。有時眷屬共登眺,一家瀟灑如神仙。

大兵去後,倚晴樓付諸一炬:

自從避亂苦遷徙,荒落三徑蕪田園。豈知孤城竟不守,茲樓一炬淪烽煙。

倚晴樓之毁,象徵了閒適,和平生活之一去不復返;大清帝國繁盛不再,中國步入了充滿荊棘的歷史路途。在流離遷徙中,黃燮清的許多好友相繼去世 ,他寫有悼亡友詩

此外,黃氏兄長,次女,外孫,亦於此時相繼棄世,哭兄述其兄生平 ,有句謂:

憶兄少壯時,遭家多艱難。飢軀博升斗,門戶賴仔肩。讀書期用世,旗鼓角文壇。摛詞振頹俗 ,抉理闢奥詮。副車惜誤中,兄甲午科副貢未獲遂鵬摶 。窮達知有命,息影高邱園.....虜騎忽東下,廬舍燼烽煙。倉皇各出走,事迫難流連.....

黃燮清外孫保和亦因亂而死,外孫保和生四月而殤 ,詩以悼之詩句云:

當爾誕生日,正值寇亂時。襁褓屢遷避,辛苦出艱危。兒於二月二十一日生 ,二十七日海鹽不守,攜抱遷徙,備歷艱險歷險幸無恙,鶵鳥得安枝。漸能解嬉戲,有若通言詞 ,跳躍投我抱,依戀頗有知。兩姓共憂患,風鶴多驚疑。浮家託異縣,舉目無可怡。賴爾日撫弄,時復為解頤。別爾未一月,遂無相見期。啼笑宛在目 ,念之能弗悲。

天真無邪的小孩子,亦逃不過夭折的厄運;禍亂奪去了幼小的生命,亦奪去了老年人於患難時的唯一慰藉,讀之使人落淚。詩人次女佩瑜 ,亦於甲子年(1864)病逝,《哭次女琇字佩瑜七月初二日殁於滬上寓樓》其一:

生離纔歲餘,死別竟千古。惡耗自東來,聞之淚如雨。念爾具至性,依依戀父母。温和伺顏色,繞室慧笑語,吐屬皆天機,聽之掌為撫。無愆愛敬儀 ,自然中規矩。垂解讀書,文翰雜繡譜。視姊若師友,終年未齟齬。婉如目前 ,哀哉不復覩。

黃燮清晚年親見太平軍的敗亡,他有聞李中丞鴻章克復蘇州克復杭州克復嘉郡克復金陵諸詩以記其事。


附:

送僕
我僕忽不懌,上堂謝主人。言當遠離別,惻惻傷我神。念僕依我久,胡為中道分 。問僕何所苦,問僕何所嗔。僕亦無所苦,僕亦無所嗔。僕昔從長官,豪華無與倫。門庭爛成錦,流水轉車輪。黃金集昏夜,結納頗有因。多財不自用,使僕為均勻 。膏粱厭僕口,紈綺衣僕身。今從主人游,艱難歷關津。馳驅數千里,失意歸海濱。家徒四壁立,縕袍敝不新。交遊但文字,富貴鮮與親。主人自恬淡,僕志苦不伸 。願主早富貴,還來酬主恩。僕去勿復道,僕言亦良真。善自擇新主,慎勿如吾貧。

 

本站旨在弘揚和傳承源遠流長之中國文化,網頁內容或有轉鈔各名家著論。如有謬誤及冒犯著作權益,請即指正,自當修改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