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後一次科舉 科舉舊影
封建社會科舉取士的制度始於隋朝大業初年,終於清光緒三十年,甲辰(1930年),(此次為甲辰恩科,因慈禧太后七十壽辰而增開的一科,亦為清代最末一科),此科的名次結果
,後來流傳一個名次互易的故事,就是第一名與第二名互調,第三名與第四名互調。此次殿試讀卷官原先擬定的鼎甲名次是:朱汝珍第一,劉春霖第二,張啟後第三,商衍鎏第四,以此送呈欽定
。但最終欽定的結果是劉春霖(第一),朱汝珍(第二),商衍鎏(第三)張啟後(第四)。當時有一種頗為流行的說法,是慈禧太后憎恨廣東人,(廣東多革命黨人,如康有為,洪秀全
,孫中山都是她的對頭),不願見到狀元為廣東人,二是不喜歡朱汝珍名字有一個"珍"字,她很不喜歡光緒身邊的珍妃。而原先評為第二名的劉春霖,名字有吉祥之兆,所以慈禧太后把名次加以互易
,劉春霖成為了中國封建科舉考試制度下的最後一位"狀元"。
在第二句下,作者有一夾注:"廷對君本第一,劉春霖第二,張啟後第三,余第四。進呈,君與劉易,余與張易。君降第二,余遂第三。" 這是當事人的親筆說明,並且又是面對另一當事人的 ,只可惜沒有直接說明原因。。他稱呼後輩"某先生",晚輩客人請辭,他也要離座親自送客。這位最後的"探花",據後來的人描述,他是位十分客氣,平易近人毫無架子的老人家對別人的求教 ,他不厭其煩詳為解說,遇到自己因為年紀大了,恐防記錯,不肯定答案是對的,他就不會隨便告訴人,免誤了問者,寧可回去查看書籍,下次見面時才給別人解答。
(資料來源: 文 粵海星光 圖: 網上資源) |
|||||
|
|||||
|
|||||
|
|||||
劉春霖書畫 |
|||||
|
|
|
|||
|
|
|
|
||
|
|
|
|||
|
|||||
朱汝珍書畫 |
|||||
|
|
|
|||
|
|
|
|||
|
|
||||
|
|
||||
商衍鎏書畫 |
|||||
|
|
|
|||
|
|
||||
|
|||||
張啓後書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站旨在弘揚和傳承源遠流長之中國文化,網頁內容或有轉鈔各名家著論。如有謬誤及冒犯著作權益,請即指正 ,自當修改刪除。